高考英语改革与英语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7 04:19:08
导语:高考英语改革与英语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考英语变革后,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及动力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又因不同省份英语高考政策差异化,学生间英语水平差距会加大,尤其体现在城乡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异。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将是未来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现状
近年来,有关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定位之争。主要围绕通识英语EGE(EnglishforGener-alEducation)、通用英语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和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进行探讨。蔡基刚(2004)撰文指出“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扩展到ESP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2010年5月,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在广州举办,会上专家提出了外语通识化教育的新思路。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Law-renceAnthony(2011)也在“第三届专门用途英语在亚洲国际研讨会”上指出ESP教学模式同样适合中国学生。2013年4月,第三届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在武汉举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指出“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即是要衔接高中英语教育,体现大学英语特色,同时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现阶段而言,各高校基本根据各自学校的生源情况采用不同权重的EGP+ESP的课程设置模式。
二、高考英语改革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将面临的问题
(一)基础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如何有效衔接
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的英语学习能力决定着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方向,同时也决定着课程的教学效果。现阶段我国高考难度各省不一。高考英语改革后,各省生源的英语水平差别会更大,同时,由于一年两考的政策会有一部分同学在第一次考试的成绩达到预期的情况下,可能阶段性放弃英语学习,这将会影响到学生升入大学后的英语学习。同时,也会给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提出挑战。因此,探索将基础英语与大学英语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未来大学英语教育的重点课题。
(二)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定位
大学英语教学定位是近年来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研究的重点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有关大学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66%参与调查的学生认为大学阶段应该采用EGP模式,27%的学生认为应该采用ESP模式,7%的学生认为应当强化EAP教学。由此看来,高考英语改革在还没有完全显现的情况下,ESP模式并不是大多数学生的需求。那么高考英语改革后,即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不会有任何变化,也无法保证学生的英语能力有大幅度提升。因此,大学英语是否应该定位为ESP与世界接轨,还尚待研究。
三、高考英语改革后,大学英语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全民英语能力提升意识
在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的年代,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全民英语能力的提高必然是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外语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之一,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国防的安全。外语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它是关乎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们的国家外语能力明显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潜在因素。英语作为普及面最广的语言,应该成为每个国民应该掌握的语言。英语学习的第一目的是促进个人的发展;但同时也兼顾着提高国家外语能力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将基础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有效衔接,并在大学阶段强化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这是关乎国家软实力增强的公民基本素质。
(二)深化改革四、六级考试模式
教学评估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四、六级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估测评学生英语能力的测试手段具有相当的社会权重。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方向应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建立同基础教育阶段统一的相互衔接的社会化能力检定模式为核心,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标准(CEFR)为指导,借鉴日本的(EIKEN)和韩国的(TEPS)建立完善的,涵盖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英语潜能检定机制。使潜能检定成为推动学生内在需求的动力,并能引导学生提高“用英语学习的意识”。
(三)建立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定位的大学英语教育范式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当外语为国家利益服务时,它就成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秋芳,苏静,监艳红,2011)。在高考英语改革之际,大学英语教育的任务将愈加艰巨,决定着全民英语能力的走向。未来大学英语教育的构想要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兼顾学生内在需求推动、学习的软硬环境建设、个性化的课程设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善的管理机制等要素,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促进大学生英语能力提升的教育范式。努力形成以考核促需求,以需求促动力,以动力促学习,以学习促能力,以能力促发展的立体化的大学英语教育体系。
作者:刘玉杰范敏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 上一篇: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德育工作论文
- 下一篇:城镇学校德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