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的视线下高校英语教育整合
时间:2022-02-18 06:24:00
导语:国际理解的视线下高校英语教育整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国际理解教育内涵及其意义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展开的相关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
[1]。
之所以要在大学推行国际理解教育是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大学对整个社会发展所负的责任,在发展中国家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为突出。”到了21世纪,高等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了强调其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还开始强调高校应承担其他同样重要的功能———教化的功能即伦理道德功能。而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要表现在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使人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的转变,在人的价值引导上要引导个体不断地超越自己的特殊而走向普遍性的人格特征,从而实现自己完满的人性;二是,在社会倡导平等、民主、正义等基本价值宣传时,现代大学作为新知识和新思想的策源地,可以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向社会传达最先进的文化与理念,积极参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各项建设运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智慧。”[2]
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的发展潮流,这一新教育理念开始被我国很多高校接受,并开始付诸教学实践之中。但是,尽管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也开始关注国际理解教育,但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远远背离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无法承担和实现跨文化教育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二、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与国际理解教育的背离
1.现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忽视了跨文化教育,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普遍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掌握。虽然自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和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分别都将文化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强调在教学中“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因为跨文化教育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且教育内容又太庞杂,且不易操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已。
2.虽然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要求列入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之中,如传授国外文化知识、培养国际交往的情感态度、形成跨文化交往的能力,但是在具体的目标内容上,课程大纲还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而这恰恰是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最为重要的内容。相对于目前的《教学要求》中已有的语言三要素教学的完整体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还没有形成体系,文化教育还无纲可循”[3],对教什么比较模糊,当然也就很难操作。因此,有学者认为“过去的教学没有明确的文化学习指标,因而有必要在现行《大纲》中增补文化因素细目表,作为教学和测试的依据,以便真正跨上‘提高文化素养’这一新台阶”[4]。
3.在我国目前的大学外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采取的教学方法是简单的附加方法,也就是在英语教育中添加补充一些国外民族文化的知识内容,对于如何才能达到国际理解的教育目标,如何才能知道所实施的一切正在走向而不是偏离国际理解的教育目标却未做深入探究,这也成为一个瓶颈。同时,从事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师还没有作好相应的准备,他们大多只能帮助学生获得国外文化的知识,却不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国际理解教育的态度和行动的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
其实,在大学外语教育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并不是深不可测的,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已含有国际理解教育的因子,最重要的是如何实施大学英语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
1.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与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的整合。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国际理解知识,二是国际理解技能,三是国际理解态度,四是国际理解视野。四个方面相互结合和交融,最终实现在国际环境中“学会生存”这一终极目标。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前提,国际理解态度则是在此基础上培养而成的,而国际理解技能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要培养所谓“国际理解视野”和“国际理解态度”,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解决和外国人沟通、交往的语言问题。如果不掌握外语,没有应用外语的能力,就不可能真正地实施国际理解和国际交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四十四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为了实现和平、人权和民主的国际理解教育,要特别加强听读与说写表达的外语教学。因为外语学习可以使公民获得准确的他国的信息,清楚地了解他国的文化、社会生活的环境,表达自己的需要,并参加国际社会环境中的各项活动[5]。
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与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2004年,教育部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6]4
并且要求:“各校在教学中应安排一定的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6]18
同时还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6]20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英语的教学使命已突破了传统的知识和技能的角度,突破了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突破了狭隘的民族性,而是教育学生将自己的个人发展和国家的利益以及全人类共同生存的命运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教育“人文性”特点、教化功能以及国际合作功能,真正达到国际理解背景下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统一。
2.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固化形式,我国大学外语教材一直包含着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如介绍英语国家的国际地理、历史人物、科技发展;介绍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以及英语国家的文学、艺术、教育、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信息。但是,如果从国际理解教育的视角,目前的课程或教材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知识广泛但对国际理解教育突出不够。虽然这些选文广泛地介绍了国外民族文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异民族文化的知识,但这些内容因其零碎而缺乏设计方面的系统性和层级性,不足以突出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和深刻内涵。第二,重知识、轻态度与能力。教材比较广泛地介绍国外文化知识,但对于如何通过学习这些教学内容形成积极的国际理解的态度和能力,则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这些内容只能从数量方面帮助和增加学生获得国外文化知识,却不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国际理解教育的态度和能力。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地接受,并在大、中、小学校的课程上有所体现,尤其是在社科人文类的学科上。其中,由于国际理解教育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在目标,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是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大学英语教育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这应深深体现在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和教材中。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学生在中小学已学过6~9年的英语,按照现行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在高中毕业生时理应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已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完全可以把国际理解教育的知识目标、态度目标、能力目标等系统地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之中,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达到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要求。第一,应尽可能全面但必须系统地介绍国外民族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获得全面准确的国外民族文化知识。第二,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认知、比较、参照、取舍、传播等能力,分析典型的国际交往事例,鼓励学生直接参与跨文化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国际理解的态度。第三,挖掘大学外语教材的审美内涵,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使学生形成基于世界各国多元文化的审美情操。第四,进一步改进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通过开放式的、平等性的、交流式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觉形成开放、平等、尊重、宽容、客观的跨文化态度。实施的主要方法如下:一是在外语教学中结合跨文化教育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教师在讲授大学外语时,通过设立“文化库”栏目,或者设立“西方思想史”、“西方文化概论”、“英美国家概况”等辅助课程或选修课程,给学生举办国外民族文化讲座,组织参观国外民族文化展览等,组织有关国外民族文化的讨论,组织欣赏国外民族文化表演、活动等。二是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加强国际理解实践体验。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创造条件,组织大学生与留学生面对面交流,或让学生走出国门,直接到国外的家庭、社会和学校进行生活体验,促进大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制度、风土人情等,促进大学生的国际理解的能力与态度[5]。
3.国际理解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师的整合。教育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中承担着宏伟的任务,而教育是否成功,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只有具备相关的素质,才能承担起相关的使命。作为变革的因素,教师在促进相互理解和宽容方面的作用在21世纪将具有决定意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应让位于普遍主义,种族和文化偏见应让位于宽容、理解和多元化,集权制应由民主的各种表现形式所取代,一个高技术为某些人之特权的分裂世界应由一个技术上统一的世界所取代。这一变革的迫切需要赋予教师以巨大的职责,他们要为培养新一代人的性格和精神做出贡献”[7]。
从国际理解的视野来看,一个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主要应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三个方面着手。
(1)对于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他的专业知识应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等三个大方面。在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下,具备普通文化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获得语言本身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语言去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增进对国外民族的了解,促进交流,英语教学工作具有“人文性”特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因为普通文化实质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养成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而在今天,由于英语在全世界广泛的使用,所以学生通过学习英语需要了解的文化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仅限于英美国家的文化,而是广义的已成为一个包括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包罗万象的概念。反映在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普通文化知识上,教师应具有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有学识”并内化为个体的人文素质,从而成为一个具有世界视野的、崇高精神境界的、健全人格特质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2)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如教师对大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教材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能力以及测试和评价的能力。教师能否全面而深刻地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影响他能否制订出合适的教学计划和编写出色的教案。从课程的视角看,《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大学生对于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以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大学英语不仅要重视对英语知识与技能层次的学习目标,更要重视对于文化与方法以及社会价值层次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师只有细致而全面地把握《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内在和外在目标理念和精神,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因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8]。
(3)专业态度。“专业态度要比一般心理学意义上愿意、喜欢、向往的态度有更深的含义和更高的境界,这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9]。概括起来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形象和专业自我等四个方面。其中,专业理想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以国际理解教育为理念,以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国家以及全人类的命运结合起来作为奋斗目标,对教学工作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增强致力于改善自身的教育素质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期望。
- 上一篇:吉林职校英语教育的难题研讨
- 下一篇:学前英语教育的师资培育方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