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工学结合存在的难题及构想

时间:2022-02-18 05:25:00

导语: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工学结合存在的难题及构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工学结合存在的难题及构想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是指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国外工学结合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俄罗斯的教学生产联合体和日本产学结合模式。我国主要有订单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交替教学和两段预分配模式[1]。

目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深入进行,高职教育特别是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特点越来越被人们广为深刻地接受。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理工科类专业的动手能力明显,专业能力的培养易于把握;而文科类专业的动手能力相对难以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也难以体现。但是随着教育专家的研究,文科类有许多专业都已经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如文秘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等。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师范专业的工学结合的教育发展模式却很少有人谈及,师范专业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突破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障碍。特别对于英语教育专业而言,由于还涉及到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等因素,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一、工学结合的再认识和意义

工学结合,一般被理解为学校学习和生产岗位做工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工学结合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工学结合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主要特点体现在“工作”上,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对社会及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工学结合是指在有竞争、有报酬的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工作,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校通过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使办学面向了社会,而且完全融入到了市场的供需关系之中,接受市场的选择与检验。

学生在“工”的过程中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受劳动力市场的支配,市场的需求情况对学生的工作选择和职业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工学结合的一个重要魅力正是在于它通过将学生推向市场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并且使教育更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2]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从中可以看出,工学结合是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工学结合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两个现代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实习实训的局限性

对于师范类专业的工学结合问题的探索中,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安排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高职高专的校内实训课是第一年和第二年都有所设置。

校内实训中虽然安排有教师课堂口语、职业技能培训(试讲或说课)等课程,但是学生没有去真正的课堂中体验,没有和中小学那些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对于有些实训内容是理解不够深刻,而还有些纯属纸上谈兵。校外实习这个环节确实可以做到顶岗实习,使学生真真正正做到在真实的环境中担任一个中小学教师的角色,现实扮演英语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双重身份。但是这个环节通常被设置在高职高专教育临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一方面是面临找工作,或者是为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很多学生要么顾此失彼,要么重视不够、无暇顾及;另一方面,即便实习中遇到什么问题,如英语语法知识的欠缺,发音的不准确,口语能力的不够流利,英语书法的不够流利、美观等,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充电。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本不可能具备同其它专业一样有竞争有待遇的工作。因为中小学义务教育免收学费,每个学校可支配的资金是相当有限的。

(二)校“企”合作的局限性

工学结合还很强调的一项是校企合作,但对于师范类专业而言,选择企业的空间就不是很大。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所对口的就是中小学的英语教师,到社会上寻找合作的单位就是一些中小学的辅导机构,如大大小小、各个品牌的英语辅导班。而高职高专院校所培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自己的毕业生到社会上的各个辅导班去担任代课教师。有的学校的教育专业曾经有过订单式培养的成功案例,但是对于师范生来说,他们想找到一份不错的正式的工作,大家一致都认为是事业单位的有编制的教师岗位,而这却是必须通过政府部门举行的严格的考试的。

(三)高职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高职高专教育模式的局限其实也就是和初、中等教育的对接问题。因为高职高专院校所培养的师范生是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针对这个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模式,我们可以知道是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具备教师所要求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如英语语音纯正、语法功底扎实、书写流畅美观、师德高尚等的英语专门人才。从课程设置上,大多院校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需要更新扭转思想,大胆改革和创新。因为针对中小学市场的要求,一般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外语专业都会相应的设置有思想品德修养、精读、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和英语教法技能等课程,而这些课程也保障了英语教育师范生的各项技能。但是现在的中小学都已经开始推广素质教育,正在摒除以前的应试教育。所以中小学的英语课堂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淡化语法,注重实践,学生们动口动手的机会真的是多了,能力也增强了。但在高职高专院校这个大学的环境中,普遍还存在着“一言堂”式的“填鸭式”教学。英语教法和技能这些课程本身就是教学生如何来处理中小学教材,如何备课、设计和教学。有些课程如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还好变,而像精读这门课怎样做到淡化语法,怎样使这门课变成实践课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探讨和研究。

(四)就业实现渠道的局限性

高职高专师范类英语教育专业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都十分有限。目前全国范围内,他们的就业形势是“逢进必考”制度。该类学生不像其他学科或专业一样,时间相对没有那么灵活。每年招考都集中在七八月份左右。不仅每年招教可供选择的区域有限,名额也十分有限。一年一个市级地区包括特岗招教在内,特别是英语教育专业只有几十人,而一个师范院校所毕业的一届英语教育学生是四五百人。这样的比例想实现事业单位的全部就业真的是有点捉襟见肘。

(五)“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局限性

对于英语学科的其他专业来说,找到或培养“双师型”人才都相对容易,并且有方向有内容且具备可操作性。如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可以到外贸公司或企业进行锻炼和实践,可以培训或考试拿到商务英语证书,报关员或跟单员证书,商务翻译证书,经济师或会计师证书作为“双师型”人才的储备;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可以到旅行社或酒店进行锻炼和实践,并可以考取外语导游证书,调酒师或酒店管理等证书作为“双师型”人才储备。而英语教育专业教师至今尚无找到相关的可以被认定为“双师型”人才的证书。

三、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工学结合发展的构想

鉴于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属于师范类,培养的对象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到校外联系企业合作的可能性较小等实际情况,这些师范院校有资质的可以开办自己的附属中小学,没有资质的可以成立专门的培训中心。而且后者更公开、更透明、更能接受市场的考验。在这个专门的培训中心里,由学校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并主持各项事务的开展,有专门负责外联和中间协调安排的老师,有严格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从教育专业的学生中选拔出基本功扎实的、能力强的、能够胜任的学生担任主讲教师。目前由于对英语学习这个广大市场的需求,这些学院组织的培训中心也可以灵活变通,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试听来为自己选择合适的满意的辅导老师,而这些英语教育专业被选拔出来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上岗、下岗来进行查漏补缺,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为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专业的良好发展也提供了支持。

结束语:

工学结合是当今社会高校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然产物,它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当各类学科各种专业争先在工学结合的领域中取得自己的成果时,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出现了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如何创办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校办工厂”,本文试图以一构想来寻找该问题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