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研究及革新方针
时间:2022-02-18 04:06:00
导语: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研究及革新方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既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内在要求,也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的英语教育事业和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就是要着力提升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层次与质量,并最终通过“英语+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未来社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及其教育需求。
一、设置英语教育专业是国际社会发展及英语教育事业改革的需要
1.国际化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
英语(语言)教育专业在国外又称ELT、TESOL、TESL、TEFL、EE(EnglishEducation)等,仅美国就有260多所院校开设以上专业,如波士顿大学和加州大学的TESOL专业很受欢迎。全球英语学习的热潮正使英语语言教育广受关注,我国每年赴英美就读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英语教育专业正成为许多文科学生眼中的“香饽饽”,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学生把英语教育作为出国留学首选专业之一(张晶晶2007)。英语教育专业归国留学生有着丰富的海外文化背景和专业学术背景,通晓最前沿的英语教育理论,具备更为深厚的英语教学功底,因此成为众多高端英语教育机构争相选聘的人才。事实上,英语教育专业的设置有利于我国的英语教师教育与国际英语教育接轨,共享市场和资源,并逐步开发具有影响力的教师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就教育资源而言,我们的英语教育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就市场情境而言,我们培养的是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我们的毕业生应具备国际教育视野和理念,具有在国外竞争就业的能力;就国际合作项目而言,我们需要对接国际公认的师资培训机构或顶尖大学的英语师资培养,在课程对接、学分互认、教学模式、教师资格等方面达成共识和双赢。
2.“复合型”英语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需要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市场的现实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数所外国语学院陆续开始在英语系开设经贸、新闻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在英语教学的框架下从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试验。随着这一实验范围的扩大,特殊用途英语(ESP)教育在国内许多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00年,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并获教育部批准在全国实行。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是国家首次以正式文档的形式确定高校英语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
1993年英语教育曾被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但在1998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专业目录修订时,又将其取消,使得英语教育作为本科专业发展和建设尚未完全成熟便中途夭折。
目前,国内师范院校保留了师范类英语专业,继续从事英语教育师资的培养,只在专科层次设有英语教育专业,为基础教育培养英语师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出台后,上海师大、北京师大等先后开始了本科层次小学英语教师培养的实验(邓秀华2010)。教师教育的双专业性质决定了“英语+教育”的学科发展方向,决定了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定位。然而,已有的师范类英语专业(本科层次)并未真正满足中小学英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并未真正实现“英语+教育”的融合与共生。其他类型院校的英语专业则缺乏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定位,培养的人才在专业素养层面不能适应中小学英语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因此,立足于“英语+教育”,设置英语教育专业,多类型高校共同开展复合型英语师资培养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3.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英语师资队伍规格和质量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状况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小学英语教师数量总体不足,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严重缺编,专任教师尤为缺乏。就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据不完全统计(胡俊杰2009),现有英语教师中非英语专业教师及转岗教师的比率达到5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80%。就陕西省而言(陈晓福、魏天伟2009),截至2008年中小学英语教师共35787名,其中硕士层次的教师432名,占到约1.2%,本科层次的教师18900名,占到约52.8%,专科层次的教师15321名,占到约42.8%,高中学历以下的教师1134名,约占3.2%。中小学英语教师学历水平总体不达标,小学英语教师的主体为学历不达标、专业水平不过关的新聘或转岗教师。尤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英语教师学历低、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强的问题愈发凸显。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规格质量与层次水平的重要性与急迫性不言而喻。
学历层次并不等同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把教师素养培育完全落实到学历教育的整个过程,高学历才能真正代表高专业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提出的“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素质”。评价公式表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同样在于英语教师的素质,在于英语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层次,在于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英语教育作为独立设置的本科专业无疑有利于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规格与质量的提升(尤其有利于偏远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较为系统地提高未来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最终适应未来社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中小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国际化视野下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
英语教育专业是一个跨学科专业,覆盖英语、教育学、心理学三个学科,其专业的学科定位决定专业建设的学科属性和专业培养目标。英语教育专业定位在英语学科,确立了英语学科本体性地位,使英语技能和英语专业知识教学成为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必要条件;教育学和心理学作为支撑学科,则成为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充分条件。1993年国家教委设置英语教育专业时,把该专业确定在英语学科下,也就是说,该专业毕业生所获学位为文学学士(英语教育专业)。把英语学科确定为“本体学科”,也基本符合美英等国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科定位的普遍做法。国外大学的普遍做法是本科层次英语教育专业定位在英语学科,而硕士层次英语教育专业定位在教育学。以IllinoisStateUni-versity、DelawareStateUniversity、NationalUniversityinNe-vada和HamlineUniversity为例(如表1),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获得的学位分别为B.AinELT、B.A.inEE、B.AinSecondaryEnglishEducation和B.A.inESL,其院系设置基本归属在教育院系。美国高校本科层次的英语教育相关专业较为独立,但却十分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英语教育专业硕士层次的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以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等6所大学为例(如表2),六所大学的学位分别为M.AinTESOL、M.EdinELT、M.EdinTESOL、M.EdinELEM.AinELE、M.EdinTESOL和M.EdinTESL,专业设置的院系基本归属在教育院系。西方英语教育专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位体系,BA和MA均设置了专有的学位名称,这表明英语教育专业在西方教育体系中是独立设置,且具有较大的教育需求。
英美国家本科阶段的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英语教师教育完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的结合和统一。英语教育专业开设资格一般需要NationalCouncilforAccreditationofTeacherEducation统一认定,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大学培养计划中核心课程设置由两大块构成,即教育学和语言知识。威斯敏斯特大学的英语语言教育专业课程就包括英语教学法、英语教育心理学、第二外语学习理论、课堂英语教学与研究、语言教学测试评估、计算机辅助教学等,能使学生学习到最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和相关的教学管理知识。如表3,汉姆林大学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为EducationCourses和ESLCourses课程两大类。学生在第二学期末和第六学期末分别参加PPST1和PPST2考试,即职前技能考试I(Pre-ProfessionalSkillsTests,PPST1)和职前技能考试II(Pre-ProfessionalSkillsTests,PPST2)。PPSTI主要测试阅读、写作等技能,考生通过后方可继续从事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许多州把PPST1成绩看作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之一。PPSTII测试学生具体学科(包括K-12的主要科目)知识及学科教学技能的掌握程度。
基于国内外英语教育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整与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系统的英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凸显实践性和师范性,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同时,重视英语教育的教育专业特性,注重学生教育意识、教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塑造,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工作,引领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热爱和忠诚于英语教育事业。
三、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其改革策略
1.英语教育专业的内涵及其人才培养方向
英语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困境与难题,普通英语教育(EnglishforGeneralPurpose,EGP)和专门用途英语教育(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ESP)的分化成为改革的内在趋势。一般而言,普通英语教育(EnglishforGeneralPur-pose,EGP),即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及培养心智,它是对人的全面教育,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素质教育,不应仅仅视外语学习为一种工具的掌握与使用;专门用途英语教育(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ESP),则是在普通英语教育的基础上,突出英语教育的应用性、职业性和学术性等特征。如图1,EOP是具有职业倾向性的英语教育,而EAP则是具有学术倾向性的英语教育,这两个趋向反映了英语专业发展的总体趋势。EAP又细化为EGAP和ESAP,前者侧重于某一学科方向的学术性研究领域,后者则侧重于某一学科的职业特质研究。英语教育专业教育(EnglishforEnglishEducators)可以归结到ESP的专业背景下,它是教育学科方向的ESP的一种综合体。英语教育专业,首先要达成EGP的专业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教育类ESP的特色专业发展方向,既重视职业倾向性的专业用途英语学习,也重视学术性研究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总体而言,英语教育专业是一个跨学科专业,需要英语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支撑。英语教育专业关注的不仅是学习者如何学习英语并掌握英语习得理论,而且是学习者如何学会教,如何掌握教学理论和熟练应用教学法。
2.“两张皮”现象与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科交叉融合
目前国内师范类院校虽有英语教育方向,但英语教学归属外语院系,相关教育学科专业课程由教育学院承担,培养计划分别实施,课程设置互不协调。开设英语(教育)专业的其他类型高校(尤其是外语类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只是将英语专业课程和教育学专业进行了简单取舍,形成了一个专业方向下的两个泾渭分明、互无内在联系的课程模块,英语学科与教育学科“两张皮”现象未能予以有效解决。一方面,教育专业素养欠缺是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英语专业学生从事英语教学、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往往缺乏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法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智力支撑。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素养的问题更加凸显;另一方面,“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试验过程中,个别英语院系开设过多的相关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的训练有所忽视,学生的英语基本功,特别是阅读和写作能力有所削弱”(胡文仲2008)。英语教育专业建设必须寻找出应对这种顾此失彼现象的有效途径,化“相克”为“相生”。事实上,英语学科与教育学科是英语教育专业的两大学科基础,两者的交叉融合是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根本所在。英语教育专业建设需要引进吸收国际英语教育新理念、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实施分阶段兼顾,重新优化课程体系及课程模块,将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英语教育专业的特色化办学方向
1)立足英语学科优势,实现专业建设的特色化方向
夯实英语学科基础,在英语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提高英语类课程的实效性,强调逐步由本体性专业知识体系向条件性知识体系的转轨。在系统提升英语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学科建设,并逐步实现本、硕一体的英语教育专业建设。本科阶段的重心是英语专业素养的系统提升。
课程结构的优化要分阶段有侧重完成三个课程模块,即英语课程模块、教育课程模块和教育类ESP课程模块,三个课程模块相互交叉和融合,构成英语教育的专业内涵;硕士阶段的重心是教育专业素养的系统提升,同时强调课程的延续性和实践性,实现教育类ESP专业建设的学术倾向性和职业倾向性,前者以外语教师教育和外语课程与教学论的学术性硕士专业建设为主,后者则侧重于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的专业建设,从而实现英语教育专业的高层次化、一体化建设。
2)英语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的系统开发
以系统开发英语教师职前教育特色课程为突破口,促进英语教育专业优势与特色的有机整合,实现“英语+教育”的双专业协同发展。我们需要从理念、目标、内容、设计、实施及评价等环节入手,对国内外英语教师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授课方式等进行调研,制定特色课程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组建特色课程开发队伍,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开发,谋求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英语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的系统开发,首先应立足于英语学科的专业优势,将相关的教育学科内容融入到英语的课程与教学之中(诸如阅读、翻译、写作和听说等课程),使学生在增强英语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到教育学科的相关内容;其次对教育学科内容进行“精加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领悟经典的教育思想,关注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这体现了教育学科专业的基础性、应用性与前沿性。
3)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的合作与双赢
优质的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是保障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应用型中小学英语师资培养的关键所在。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不仅能够实现大学与中小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合作与双赢,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将科研引入到教学之中。在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我们可以选聘一批业务能力强、科研素养高的专家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的实践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和科研合作中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将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做实做强。此外,高校也可以在科研指导、师资培训以及业务进修等方面为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共同策划教改科研项目,携手推进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而切实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的规格质量与层次水平。
四、结语
英语教育专业的设置是国际社会发展及我国英语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但该专业的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纳入国际化视野,专业建设也亟待明确和解决几个问题:专业的内涵及其人才培养方向;“两张皮”现象与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的特色化办学方向等。
也就是说,英语教育专业建设需要进一步明晰英语教育的概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克服英语与教育“两张皮”现象,化相克为相生,促进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科交叉融合。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出发点是要着力提升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层次与质量,并最终通过“英语+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具有英语基本功扎实、教育学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及教学研究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的英语教育人才。
- 上一篇: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注意事项
- 下一篇:有关英语教育的教学反省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