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如何治疗冠心病
时间:2022-04-23 03:30:11
导语: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如何治疗冠心病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药学疗效。方法:选取某院科室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用药处方是缬沙坦,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血脂恢复正常范围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炎症因子以及纤维斑块面积、整体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脂恢复正常范围时间、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炎症因子以及纤维斑块面积、整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对于冠心病的调脂、抗炎作用更为确切,可短时间起效,整体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缬沙坦;冠心病;疗效;药学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缩写,它是由于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以心脏供血不足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病,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由于病变的位置和程度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病变的特点是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导致内膜局灶性纤维增厚,内膜深层成分坏死、崩解,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物质,而发展为冠心病的患者中,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大量研究证实了这一假说[1]。大量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局部或全身炎症和免疫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和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他汀类药物可有效调脂和控制炎症,本研究探索了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药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科室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70例,入组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1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患病时间1.34~6.03年,平均患病(3.24±1.56)年;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6.25±2.01)岁。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患病时间1.37~6.14年,平均患病(3.31±1.51)年;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6.67±2.24)岁。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患者签署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用药处方是缬沙坦,每次服用80mg,每天1次,治疗半年。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每次服用20mg,每晚睡前顿服,每天1次,治疗半年。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脂恢复正常范围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炎症因子以及纤维斑块面积、整体疗效、不良反应。
1.4疗效标准
显效:冠脉病变缩小90%以上,心功能改善两级;有效:冠脉病变缩小50%~90%,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不满足上述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两独立样本率实施Pear-sonχ2统计,完全随机设计的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脂恢复正常范围时间比较
观察组血脂恢复正常范围时间短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炎症因子以及纤维斑块面积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患此类指标比较
(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以及纤维斑块面积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降低幅度(P<0.05),见表2。
2.3冠心病疗效比较
观察组冠心病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均有1例轻度呕吐,发生率为2.86%(χ2=0.00,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和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3~4]。在治疗方面,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少血管紧张素的形成,从而松弛肾小球传出小动脉,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降低蛋白,尤其是白蛋白滤过。动脉壁脂质沉积引起的局部斑块形成过程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是脑缺血性疾病的重要病因,具有发展缓慢、病程长的特点。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部位中,颈动脉是较为常见的部位。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标志性改变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可预测脑卒中的发生,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预防缺血性疾病的发生,加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是脑血管病临床治疗的关键。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具有减少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降低斑块炎症发生率,改善血管内皮,且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稳定作用,可降低患者CRP等炎症水平,延缓肾功能恶化[5~6]。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属于他汀类药物,对羟甲基二酰辅酶A还原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很强的竞争性,能有效抑制人体胆固醇合成,降低体内血脂含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本身无活性,口服后其水解物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同时,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抑制人体载脂蛋白BMEL-100,从而减少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分泌,对内皮细胞形成保护作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进而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阿托伐他汀钙片还能抑制心血管壁细胞增殖,有效恢复其内皮细胞功能,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另外,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后,主要作用于肝脏,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还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脂恢复正常范围时间、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炎症因子以及纤维斑块面积、整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对于冠心病的调脂、抗炎作用更为确切,可短时间起效,整体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官玲花.缬沙坦联合阿司匹林、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钙(PAS)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J].北方药学,2019,16(11):102~103.
2颜蕾,赛航,曹燕,等.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血清APN、chemerin、TIMP-1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9,18(10):981~985.
3于海港,岳欣峰.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5):90~91.
4王永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2):50~51.
5吴奕真,蔡震文.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11):26~28.
6曲鹏展.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4):4512~4513.
7袁美芳.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及炎症状况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7):819~820.
8佟彤.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对血清脂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8,15(5):75~76.
作者:张琳 单位:信阳市第九九〇医院
- 上一篇:经管专业学生数据素养教育途径
- 下一篇:药师用药教育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