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分析
时间:2022-02-27 03:24:27
导语: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提要]“医者”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典范,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中人文缺失现象严重。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医学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该文对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理念、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归纳概括,结合已经实施的各种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对医学人文教育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
唐朝孙思邈所著的《大医精诚》中说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者仁心,仁爱是“医者”的必备条件,“医者”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典范。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中人文缺失现象严重,医生重疾病,轻患者;重技术处理,轻沟通技巧。医学与人文的分裂使得医学日趋技术化,而人文关怀则被边缘化,由此也引发了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经确立的今天,医学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据统计,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占比较低,平均约为7.45%,而国外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以美国、德国为多,达20%~25%[1-2],值得深思。
1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经验
国际医学教育对人文素质培养依然十分重视。自20世纪50年代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医学院校就已相继推行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面对医学模式的改变,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对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伦理、沟通技能等提出要求。美国医学院协会发表了《为21世纪培养医生》的报告,指出“对包括整个医学文化内涵在内的医学教育都要进行改革”。英国总医学委员会(GMC)于1993年发表报告《明天的医生》,提出改革医学教育,把医学伦理和医学法学变为医学教育的必修课程,鼓励医学生发展临床思维和批判能力[3]。在课程设置方面,美国医学院协会要求扩大人文选修课程,形成了涵盖哲学、文学、艺术、法律、伦理、宗教等方面的学科群。哈佛大学于1985年实施“新途径”综合课程计划,在医学生的临床实践阶段设置了110门选修课程,强调人文社会科学、行为医学和医学学科的结合[4]。西方发达国家医学院则普遍开设了了解患者、全人了解、临终关怀等课程,注重人文、自然、医学、社会的交叉融合,运用医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对现实问题综合分析和探讨,保证医学和人文的有机结合[5]。
2本院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
2.1创新教学模式,优化人文课程。在医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学生只学习系统、器官、组织,感受不到人文的温度,对病患缺乏关怀。作者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以实际临床问题出发,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及讨论,将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融入教学中,最终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加深对病例的理解,懂得如何与病患沟通,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如查阅文献、逻辑推理、口头表达、与人沟通等。此外,本院还开设了内外科床边教学的课程,让医学生与患者直接接触沟通交流,甚至管床,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学会医患沟通技巧,学会对患者的人文关怀。2.2教师以德施教,师生携手同行。“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对于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上的传授,更要在医德上对学生有所指引。本院带教教师和研究生导师就是这样一批优秀的教师,以德施教,师生情深。古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教师不仅传授了学业之道,更教导了学生做人的道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各种现象,尤其要保持正直的品格,让学生成为知恩感恩、勇于担当、正直善良和积极进取的人。授业,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授业方式。解惑,教师都应有很好的洞察力,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惑,提高自身素养。携手并进,砥砺前行,用本院一位优秀导师的话说:“我希望我的学生每个人都能成长为一盏患者眼中的灯塔,我们能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让更多的患者得到良好的救治。”2.3丰富文化建设,提高精神内涵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前提,陶冶医学生良好情操的基础。本院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较多工作。2.3.1举办读书会。每月会定期举办1次读书会,鼓励医学生阅读医学题材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分别从医生和患者的不同角度去品味和体验人世间的故事,在阅读中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对生命产生敬畏。举办几年来,得到广泛好评,收到良好成效。2.3.2举办人文讲座。医院相关职能部门非常重视人文培育,定期举办人文讲座。每次的受邀嘉宾都是知名专家教授甚至两院院士,为医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医学前辈大家高风亮节,德艺双馨,极大地震撼并鼓舞着所有医学生,指引他们不忘初心,向着心中的梦想勇敢向前。2.3.3举办“华山人节”。“华山人节”是本院学生会、团总支的一项传统精品活动,始终秉持着“加强学术,传承文化,全面发展”的理念,让医学生感受华山医院的精神真髓,展示意气风发的自我。每届“华山人节”都广邀贤士,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公益、文体活动,让更多的医学青年在前辈的指点下,坚定自我,彰显人文。这是华山精神的传承与积淀,每一届的“华山人节”都让医学生收获颇丰。2.4服务社会大众,彰显人文精神。组织医学生深入基层和社区,服务大众,通过社区服务增强服务意识,增加对生命的敬畏。组织医学生进入社区或中学教授心肺复苏技能,研究生定期举行社区义诊活动和贫困地区暑期社会实践,住院医师举办科普月月讲活动……这些服务社会大众的活动,极大地培养了医学生优良的医德医风,懂得以人为本,彰显人文精神。
3医学人文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3.1强化服务理念,注重人文实践。[6-9]医学院校要改变传统的“技术至上”的观念,回归“以人为本”,促进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为患者服务。在治病救人时,要时刻敬畏生命,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时刻“以患者为中心,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培养医学生广阔的胸襟和视野,加强实践,多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等社会实践,感悟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深化医学人文精神。3.2整合医学课程,教书更要育人。[10-12]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将人文融入医学课程中。从“基础性人文”如文史哲、美学、心理学等,到“综合性人文”如医学伦理学、社会学、医学法学等,再到“应用实践性人文”如行为医学、医患沟通学等[3],层层递进,融入于医学专业课程中,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精心培育顺应时代需要的医学精英人才。3.3贯彻以人为本,人文终身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局限在某一门课程,某一个阶段,而是要贯穿在整个医学教育的始终。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并重,才能培育出真正的“仁医”。
作者:王磊 刘倩 姜昊文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育处
- 上一篇:医学志愿者养老服务量化标准研究
- 下一篇:马克思有机系统科学分析
精品范文
10医学检验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