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分析
时间:2022-11-05 03:00:44
导语: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物理治疗(半导体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11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至2018年收治带状疱疹患者112例,随机分两组,每组56例。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联合物理治疗(半导体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均给抗病毒治疗、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支持疗法。两组均治疗10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缓解及病程时间。结果半导体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带状疱疹治愈率为100.0%,未出现后遗神经痛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组治愈率达到73.2%,后遗神经痛患者7例。结论物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物理治疗;疗效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1],多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因机体的免疫力降低而发病,春秋季多发,初起发热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成簇水疱沿神经干分布,排成带状,水泡之间的皮肤正常,一般为单侧,不超过体表正中线,伴有神经痛及周围淋巴结肿大。患处感觉灼痛难忍,有少数患者疱疹愈后残留神经痛(PHN),短者半个月,长者达数月之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治疗采用药物止痛、抗病毒治疗、营养神经等,对疱疹后遗神经痛,尚无满意疗法。本院对112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物理治疗(半导体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和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至2018年本院收治的112例带状疱疹患者,均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2]。常发生一侧胸部22例,腰背部33例,面部30例、臀部14例及下肢13例。将11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治疗组女29例,男27例,年龄(28.36±8.62)岁;轻度皮损(受累面积<100cm2)患者18例,重度皮损(受累面积>200cm2)患者38例。对照组女24例,男32例,平均年龄(27.28±7.85)岁;轻度皮损(受累面积<100cm2)患者20例,重度皮损(受累面积>200cm2)患者36例。两组患者病程均在7d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皮损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抗病毒治疗、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也给患者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支持疗法。两组均治疗10d,10d为1个疗程。1.2.1对照组。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疱疹未破者,局部皮肤涂炉甘石洗剂或阿昔洛韦乳膏,疱疹破溃后可酌情用3%硼酸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1.2.2治疗组。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物理治疗(半导体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1.2.2.1半导体激光治疗:采用上海曼迪森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MDC-1000-3IBP特大光斑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激光输出功率350~420mW,波长650~810nm,光斑直径5mm,穿透深度达80mm。①疱疹皮损区照射:采用特大光斑复合探头对准病灶区多点照射,每次20min,每天1次;②神经根照射:激光光斑对准相应神经根或神经节处照射,功率350~450mW,每点20min,每天1次;③穴位照射:耳穴双侧神门、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或阿是穴,功率300~350mW,每穴20min,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探头距皮肤约1cm,患者在治疗时,均佩戴专用防护眼镜,避免激光直接辐射眼部。1.2.2.2超短波治疗:采用南京医用仪器厂生产的USW-B型超短波电疗机,功率是100W,2个电极对置,微热量,每天1次,每次15min。10d为1个疗程。1.3疗效评价标准。[3-4]痊愈:疼痛基本消失,疱疹消失,皮损康复;显效:疼痛显著缓解,疱疹消退,皮损基本恢复75%;有效:疼痛减轻,疱疹面积缩小,红肿减轻。皮损见恢复≥50%;无效:疼痛无明显减轻,疱疹面积缩小和红肿减轻程度及皮损恢复≤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本组总例数×10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c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73.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症状缓解及病程时间比较。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病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患者后遗神经痛比较。随访6个月,治疗组未出现后遗神经痛,对照组出现7例,后遗神经痛发生率8.8%。
3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对本院112例带状疱疹患者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时间、年龄段及受累神经与文献报道大致相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公认的难治性痛症。虽然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尚可,但病程长,不良反应大,尤其60岁以上老年患者易留后遗神经痛。PHN可能发生的机制:①病理生理改变[5]:A.外周改变,外周神经的炎性反应可导致脱髓鞘、甚至与硬化有关;B.中枢改变,PHN患者的脊髓背角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②疼痛发生的可能机制,疱疹后神经痛的可能机制即“Cross-Talk”现象。中枢机制:出现所谓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出芽”现象,结果使来自周围组织的伤害性机械刺激激活脊髓背角而产生的疼痛[6]。国外研究显示PHN的发生与患者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降低有密切的关系[7]。本研究结果显示,半导体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带状疱疹治愈率100.0%,无论年龄大小,无1例后遗神经痛。单纯药物治疗治愈率达到73.2%,7例出现后遗神经痛。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其治疗机制如下:①照射时促进创面愈合,可镇痛、缓解症状。通过低功率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和热效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炎症吸收,水肿减轻,又可以减轻损伤部位神经末稍的化学和机械性刺激。局部组织营养被改善,促使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恢复,达到消炎、消肿和镇痛作用,刺激蛋白合成,促进新生上皮组织再生,加快创面组织修复,恢复损伤的软组织及骨组织再生,加速皮损创面愈合,并能有效的预防后遗神经痛。②在照射时能降低末梢神经兴奋、提高痛阈,使局部组织的5-羟色胺含量降低,促进脑啡肽物质释放,减少疼痛传导,起到镇痛作用。③照射时红外波段产生热效应,微循环系统被改善,尤其淋巴循环,达到消炎止痛,渗出物被吸收,促进伤口的愈合。对大面积带状疱疹的皮损及疼痛照射治疗后有明显的皮损面干燥,疼痛减轻作用。照射穴位时有刺激穴位经络作用,作用于反射区时能调节相应节段的生理功能。临床应用中发现半导体激光治疗疼痛,止痛快,效果好,组织被照射时不会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有很高的安全系数。应注意勿将激光探头直射眼睛;勿照射孕妇腰腹部;对光过敏及出血性疾病者禁用;月经期勿在盆腔部位照射;结核病患者禁用。超短波穿透力深,具有消炎、镇痛,改善微循环作用。超短波治疗作用机制[8]:①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改善局部血运,减轻水肿,加速炎症与病理产物的清除;②根据温热效应原理,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抑制传导,缓解平滑肌、骨骼肌痉挛,致痛物质被清除,达到止痛效果;③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促使入病灶的白细胞和抗体的增多,吞噬功能加强,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④电磁场不利于细菌的生长,间接抑菌;⑤作用于神经节段可调节相应区域神经,血管和器官的功能。因此,超短波对炎症有突出的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和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具有起效快、疗程短的特点,治疗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能有效地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且费用经济,患者易接受。本研究结果显示:物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96-297.
[2]张学军,邓捷.皮肤性病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18:68-70.
[3]吕好学.六神丸外涂内眼带状疱疹48例[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6(9):1097.
[4]杨晓燕.谢明.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106例带状疱疹疗效比较[J].暨南大学报,2003,68(2):109-112.
[5]杜东萍.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与预防[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27):388-390.
[6]RowbothamMC,BaronR,PetersenKL,etal.Spectrumofpainmech2anismscontributingtoPHN[J].Elsevier,2001:183-195.
[7]FontenotJD,RasmussenJP,GavinMA,etal.Afunc-tionforinterleu2kin2inFoxp3-expressingregula-toryT-cells[J].Natlmmunol,2005,6(11):1142-1151.
[8]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18:108.
作者:李长华 甄宗礼 李泳 单位: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理疗科
- 上一篇:民办高校立德树人建设对策与建议
- 下一篇:陶行知诗歌教育内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