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儿童心理行为及家长情绪分析

时间:2022-11-01 03:32:39

导语:白血病儿童心理行为及家长情绪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白血病儿童心理行为及家长情绪分析

白血病(leukemia)作为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多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放射线及遗传因素所致,临床以发热、感染、出血、贫血、骨和关节疼痛为典型症状,随病情进展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肺部感染、呼吸困难问题,严重时直接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小儿白血病发病率呈递增趋势,高居小儿恶性肿瘤首位,其中90%以上为急性白血病,多骤然起病且病情凶险,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和成长发育。多数白血病患儿因年龄尚幼且长期忍受病痛折磨多伴有心理行为改变问题,给其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带来负影响,患儿家属因患儿引发焦虑、抑郁情绪,给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诸多不便,易诱发医疗纠纷及恶性事件,影响救治效果。本文旨在分析白血病儿童心理行为及其对家长情绪的影响,以期为后续医疗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某院收治的84例白血病患儿归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行体格检查的84例健康儿童归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经血象、骨髓象检查确诊为白血病,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中途退出者。研究组男49例,女35例;年龄8~12岁,平均年龄(9.52±1.24)岁。对照组男45例,女39例;年龄8~11岁,平均年龄(9.49±1.28)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研究方法。分析儿童心理行为、生活质量及家长情绪状态,事先告知家属本研究开展的意义,安抚参选儿童,组建专业医疗团队,由两名工作人员协同完成研究工作,所有研究结果均一式两份,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及严谨性。1.3观察指标。①评估两组儿童心理行为,以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为评定依据[1],从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方面进行评定,本量表为正性记分,得分高者证明量表评价高,无评定问题。②评估两组儿童生活状况,以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为判定依据[2],家长辅助患儿评定生活质量,从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情况、社会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状况四方面进行评定,总分60分,极差<20分,差21~30分,一般31~40分,较好41~50分,良好51~60分。③评估两组儿童家长精神状态,以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为判定依据[3],HAMA>29分严重焦虑、22~29分明显焦虑、14~21分焦虑、7~13分可能焦虑、<7分无焦虑,HAMD>35分严重抑郁,21~35分中度抑郁、8~21分轻度抑郁、<8分无抑郁症状。④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儿童家属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均采用1~5分等级评分法,每个因子总分分别为60分、50分、45分、65分、50分、30分、35分、30分、50分,得分越高说明家长心理问题越严重。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测定结果比较(表1)研究组患儿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儿童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为(36.54±4.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6±4.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75,P=0.000)。2.3两组儿童家属情绪状况比较(表2)研究组患儿家属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两组儿童家属SCL-90评分比较(表3)研究组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白血病儿童自然病程较短,经规范化治疗可提高存活率,但多数患儿因长期出入医院,面对陌生医疗环境及医护人员加之长期用药治疗难免出现抵触情绪,影响心理行为,家长因患儿病情、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直接引发不良情绪,影响夫妻关系及家庭生活质量[4]。本次调查结果提示,研究组患儿自我意识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家长焦虑抑郁评分、SCL-90量表各因子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及生活与健康儿童均存有差异,患儿家长均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精神状态较之健康儿童家属较差。据调查[5],北京儿童医院小儿白血病治疗后第1年疾病复发率约有20%,第2~4年复发率每年可达2%~3%,5年生存率已提高至80%~90%以上,德国和美国儿童医院则指出5年生存率提高到90%以上。因儿童身体器官发育尚不完善,组织再生能力较强,对病情尚无明确认知,多无思想压力,间接能提高治愈率,但部分患儿因临床医疗时出现不良情绪,影响身心正常成长发育及心理行为,加之医疗负担过重常给患儿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多数患儿家属因无法承担巨额医疗费用诱发家庭矛盾及恶性事件,为提高医疗效果,减少医患冲突及医疗事故,多数医院推出护理干预,借助护士力量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专业医学指导,辅助就诊,在缩短就诊及候诊时间的同时提高救治效果[6-8]。现阶段,为保证患儿科学就诊,减少医患冲突,多数医院推出人性化护理,因儿童多无法自行处理就诊期间出现的医疗事宜需借助家属力量,特作此项研究,对比健康儿童与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并分析患儿心理行为状态对家属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医疗提供参考[9-10]。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和保护人,在儿童生病入院时可协助医护人员开展诊疗工作,以弥补常规医疗服务的不足,在保证患儿安全的同时消除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儿科医护人员在开展护理服务时希望借助护理干预给予患儿心理支持与鼓励,但在临床应用时儿童护理干预除可为患儿提供专业对症治疗外,其心理支持更多的是面对患儿家长,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为家属排解思想困惑,营造良好身心状态进而协同其力量更好地为患儿提供帮助,提高患儿配合度的同时促使其早日恢复健康身心。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患儿家属,可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面对面疏导,同时以多种形式为其提供疾病相关知识,减少因缺少信息带来的不良心理状态。另外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与患儿家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帮助其争取社区支持及发挥社会主义体系等各方面作用,开展惠民服务,减少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白血病儿童心理行为与健康儿童存有差异,生活质量较之健康儿童较差,家属多因患儿病情滋生焦虑抑郁情绪,需要专业护理干预,以帮助消除隔阂,营造良好护患关系,进而协同指导患儿接受规范治疗,获取最佳疗效。

作者:李杪 李玢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儿童医院内四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