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的新机遇

时间:2022-08-04 03:15:26

导语:急诊医学的新机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急诊医学的新机遇

脑卒中目前在我国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高达150万以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aemicstroke,AIS)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AIS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目前超早期(3~4.5h内)采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是改善AIS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并且rt-PA方案已在许多国家获得批准并列入指南。美国PaulCoverdell国家卒中登记研究报道溶栓比例各州间波动在3.8%~8.5%[1],其他国外社区和多中心上市后溶栓监测报告的比例均达8%左右[2-3],然而我国rt-PA溶栓的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AIS的溶栓现状

中国脑卒中治疗评估协作组于2006年7—12月在62所医院的参与下对6416例AIS患者进行调查显示,采用溶栓治疗者仅占1.9%[4]。王伊龙等[5]在中国7个城市纳入研究的全部754例AIS患者仅有20例(2.7%)得到溶栓治疗。这表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AIS溶栓率都很低,显著低于国外登记及以社区为基础的调查比例。目前我国AIS溶栓率低的原因可能包括:①患者对脑卒中发作症状的识别困难,不能及时来急诊治疗;②在急诊室没有给予足够的优先分诊;③行急诊影像学检查及院内评估和治疗的延误;④rt-PA药物费用高;⑤医师对溶栓治疗效果的怀疑,及过度关注溶栓相关的并发症如颅内出血。

AIS溶栓的最新进展

治疗时间对AIS患者是一个关键因素,症状发作后接受溶栓药物的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目前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ECASS)-3将AIS溶栓的时间窗规定为4.5h内。影响AIS患者预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对严重的AIS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能够量化神经系统的缺损,为医学专业人员提供适合溶栓的标准,急诊医师通过这一标准化的量表来准确判断和治疗脑卒中患者。轻到中度的AIS患者(4<NIHSS评分<20)通过溶栓后预后好,相反,重度的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22)溶栓后可能会加重病情,因为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大,对这类患者溶栓治疗要慎重。2002年至2006年在14个国家进行的卒中溶栓安全实施监测研究(SITS-MOST)评估了对AIS患者进行rt-PA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285家研究中心对6483例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近一半的研究中心在试验研究前对AIS的溶栓治疗毫无经验。在3个月后对病死率、症状性脑出血和患者的功能结果进行了评估,7d内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为7.3%,3个月的病死率为11.3%,3个月后完全恢复的患者为38.9%,显示静脉进行rt-PA的溶栓治疗对3h内的AIS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可以普遍推广并鼓励应用[6]。脑出血是AIS溶栓治疗中明确规定的绝对禁忌证,有试验报道若患者头颅CT可见缺血性改变,尤其是超过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溶栓后颅内继发性出血的概率明显加大[7],但是也有试验指出头颅CT缺血性的改变不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8]。因此最近美国神经病协会指出在溶栓时间窗内除了脑出血,没有特异性的CT表现可以排除rt-PA的溶栓治疗[9]。关于rt-PA溶栓的剂量,欧美国家的指南中都明确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而在日本进行的一项rt-PAⅣ期临床试验表明以0.6mg/kg与0.9mg/kgrt-PA溶栓的患者,其血管再通率和有效率无明显差别[10]。研究人员对74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0.6mg/kg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其临床结果具有明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1]。故日本急性脑梗死管理指南中推荐的rt-PA溶栓剂量为0.6mg/kg[12]。作为亚洲人,我国人群体重与日本人的体重相当,故小剂量的rt-PA我们是否也可以采用?这需要在我国进行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来证实。

AIS溶栓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rt-PA用于AIS的治疗在美国始于1996年,加拿大为1999年,欧洲为2002年,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AIS的单病种质量控制中明确指出对脑卒中患者要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NIHSS评分,45min内完成头颅CT、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同时行rt-PA和(或)尿激酶应用的评估。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明确提出溶栓适应证:①年龄18~80岁;②发病4.5h以内(rt-PA)或6h内(尿激酶);③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h,且比较严重;④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证为:①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②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梗死而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④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⑤已口服抗凝药,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超出参考范围]。⑥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糖<2.7mmol/L。⑦收缩压>18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100mmHg。⑧妊娠。⑨不合作。另外指南对于发病6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尤其在基层医院如不能使用rt-PA可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应根据适应证严格选择患者。使用方法为尿激酶100万~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持续静脉滴注30min,用药期间应如前述严密监护患者(Ⅱ级推荐,B级证据)。对于发病6h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动脉溶栓(Ⅱ级推荐,B级证据)。发病24h内由后循环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动脉溶栓(Ⅲ级推荐,C级证据)[13]。

急诊室溶栓的优势及我们的实践

急诊室是第一时间接诊、分诊和处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前沿科室,是对AIS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合理和安全的地点,其能够提供每年365d、每周7d、每天24h(24/7/365)的服务,快速获得有经验的急诊医师诊治,迅速行急诊CT检查,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能够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目前我国任何大、中城市的急诊室都能够满足这些标准。对AIS的溶栓治疗急诊医师要额外掌握NIHSS评分,这个量表是用于评价脑卒中患者是否适合溶栓的标准,包括意识水平、视觉缺陷、运动缺陷、语言缺陷等11项内容,总评分为0~42分,通过学习很容易掌握。对合适的AIS患者进行紧急溶栓治疗是急诊医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机遇,必要时与神经科和放射科医师合作,确保患者在临床上(如时间窗、NIHSS评分、禁忌证等)和影像学上满足溶栓的标准。中国脑卒中治疗评估协作组调查得出AIS患者采用急救形式的仅占16.2%,首诊科室中86.8%为神经内科,溶栓时主要在神经内科病房或卒中单元内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溶栓的时间[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科通过成立溶栓小组,建立脑卒中患者化验、头颅CT检查的绿色通道,对急诊医师考虑行急诊溶栓的患者给予快速检测。我科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对合适AIS患者在抢救室内心电监护下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临床实践中考虑到国人的体重较欧美人体重明显偏低,日本的急性脑梗死管理指南中推荐的rt-PA溶栓剂量为0.6mg/kg,故我们采用了0.9mg/kg(最大剂量50mg)的治疗剂量,到目前为止已溶栓治疗145例患者,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具备神经科专业资质的急诊医师组成AIS溶栓小组,对急诊科所有医师进行培训,使中、高年资的急诊医师都具备对AIS患者溶栓的能力,同时每天急诊都有24h值班的住院总医师和高年资医师保证抢救室可以进行“24/7/365”的溶栓治疗。急诊初筛卒中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分诊后符合溶栓时间窗的患者启动急诊溶栓流程,在10min内完成病史询问及NIHSS评分,由放射科和检验科配合,在45min内完成头颅CT读片及相关血液分析。同时抢救室高年资医师作病情评估、家属知情同意后在抢救室内心电监护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待病情稳定后及时转入急诊监护病房进行监护治疗。溶栓治疗前,护士开放静脉尽量为肘正中静脉,避免动脉穿刺,延缓留置导尿和鼻饲时间,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跌倒摔伤史,对全身皮肤进行检查,是否有瘀斑或出血。溶栓时注意血压的监测,每15min测1次,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实时观察患者的意识或头痛情况,及时向医师进行汇报。

对合适的AIS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是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方法,应该成为急诊医学常规实践的一部分,其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并节约长期的医疗费用,也是AIS治疗指南的首要推荐,同时也给急诊医学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及挑战。急诊医师应从临床技能、组织管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上完善自己,从而制定合适的AIS患者急诊溶栓流程,使更多的AIS患者得到溶栓治疗并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