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暴露成因及防范现况

时间:2022-07-29 09:46:31

导语:妇科暴露成因及防范现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妇科暴露成因及防范现况

关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研究发现,医务人员属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而护士是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危职业群体。妇产科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接触的血液、体液以及锐器,职业暴露的风险也更大。为了解妇产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现状,2009年10一12月对我院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了职业防护现状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10一12月对我院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共42名,均为女性。学历:本科4名,大专18名,中专20名;职称:护士12名,护师23名,主管护师7名;工作年限:5年以内者12名,5~10年者11名,10一15年者9名,15—20年者10名。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共发放问卷42份,回收42份,回收率100%。

1.3调查内容

共分为4个内容:①一般资料如年龄、学历、护龄和职称等。②接触血液、体液及分泌护理。物等的原因、次数、采取措施。③锐器刺伤的原因、次数、刺伤后采取的措施。④护士自我防护状况及皮肤黏膜破损后的防护,均分为3个等级;护士自我防护:A级(严格防护)工作时戴口罩;接触污染物戴手套;做完各项操作后认真洗手(指先用洗手液洗手,再用流动水冲洗以上);B级(一般防护)有时戴口罩或仅在做各种操作时戴口罩;接触污染物有时戴口罩,做完操作后注意洗手;C级(基本不加防护)不注意戴口罩;接触污染物不戴手套,不注意洗手。皮肤黏膜破损后防护:A级(严格防护)注意用碘酊、乙醇做常规处理,包扎之;B级(一般防护)有时用碘酊、乙醇常规处理、包扎之;c级(基本不加防护)不注意用碘酊、乙醇做常规处理,包扎。

1.4统计方法

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2结果

2.142名妇产科护理人员共接触各种血液、体液及分泌物151次,其分类构成见表l。

2.242名妇产科护理人员共发生锐器伤69次,其发生原因见表2。

2.3妇产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状况见表3。

3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紧张而繁重的医疗工作特别是值夜班消耗了巨大的精力,使护士的精神压力和职业负担越来越重,极易造成生理、心理性疲劳,而这种疲劳可影响行为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从而增加了职业暴露的次数,感染疾病的机会相应增加;本调查研究显示,妇产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但护士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3.1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妇产科护士工作性质决定了与血液、羊水、分泌物等接触较多,经常接触血液、体液是不接触者发生血液性病原体暴露的2.4倍。妇产科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完成大量注射、抽血、输液、输血、导尿等护理操作,产程观察、阴道检查、破水、会阴冲洗、接生时接触血液、羊水、分泌物的概率都是100%;其次,进行会阴切开术、会阴缝合术、断脐抽脐血、注射催产素、会阴神经干阻滞麻醉等操作时,易发生针刺伤;产后护理时会阴揩洗、更换会阴垫、床上沐浴等操作接触血液、体液的概率也很高。新生儿出生后称体重、盖脚印、戴手圈、婴儿沐浴等操作中不可避免造成血液、体液污染。而锐器刺伤是导致职业性感染的最主要途径。

3.2职业暴露的相关原因

本调查发现,妇产科护士发生职业暴露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大多数低年资的护士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岗前培训缺乏相关防护措施。②低年资的护士缺乏工作经验,操作不规范,欠熟练,心理素质不稳定。③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上台接生时,未按规范穿戴防护眼镜、防水接生衣、防水鞋等;抢救病人时,分秒必争,完全顾不上自我防护。④心理因素,产科医务人员的每项工作都关系到母婴安全,责任重,压力大,使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且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紧急突发事件,如难产、新生儿窒息抢救,产后大出血抢救,羊水栓塞等,这些都会对妇产科护士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刺激,从而引起意外职业暴露。

3.3加强操作中的防护

1987年美国CDC提出“全面防护”的概念,即视所有患者具有感染性,医务工作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1996年提出的标准预防综合了全面防护和特殊隔离的特点,强调患者和医护人员双向防护。因此妇产科护士应从如下几方面防护。

3.3.1操作前后洗手

洗手是最经济且有效的措施。做任何一项操作都应洗手,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预防措施。洗手是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在对孕妇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中,护士都可以接触到血液、羊水及分泌物,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做接触血液、体液或处理污物的操作后都应及时洗手。

3.3.2操作时戴口罩、手套

有的化学制剂对人的皮肤、呼吸道、胃肠道有一定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化学制剂时必须戴好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在做敷料时,空气中棉絮飞扬,对呼吸道有一定的慢性损害,要求戴口罩,把影响降至最低。另外,母婴同室的病房要定时开窗通风、紫外线照射,降低空气含菌量。人体的皮肤黏膜有破损,天然屏障消失,接触带病毒的血液、体液即有被感染的可能性。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高危险性的经皮肤接触。接触患者血液、羊水、分泌物、体液和排泄物等操作时戴手套是十分必要的,戴手套可以起到屏障作用。有研究发现,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血量少50%以上。戴手套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既保护了患者也保护了自己;操作者皮肤有破损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羊水、分泌物,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接触传染病患者或在工作中预料会有血液或体液溅出时应戴双层手套、口罩、防护眼罩、穿鞋套和防水隔离衣等。

3.3.3规范操作行为

护士进行注射及抽血操作时,习惯性的取下针头或套上针帽均可导致针刺伤;掰安培时80%以上的人无护手具徒手操作,很容易刺破皮肤,尤其是在忙碌工作时。美国CDC早在1987年在全面防护中就指出应禁用双手回套针帽,要建立完善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特别是在进行会阴缝合过程中,应避免用手接针,养成用镊子或持针器放取缝合针。使用注射器后原则上不要套回针帽,一定要套回时运用单手套法,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直接传递针头及锐器物。地面、墙壁、家具、医疗器械有患者体液渍溅时,不能直接用抹布或拖把去擦,应该用2%0含氯溶液擦拭,然后再用抹布去擦,擦后立即洗手。

3.4意外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接触到血液、羊水、分泌物、排泄物,立即清洗局部;锐器伤后要立即挤血(从近心端挤向远心端),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安而碘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检查患者的检验报告单,必要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并立即通知医院感染科,请专家评估,必要时接受医学观察及可能的预防性治疗。

3.5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职业暴露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是安全意识的培训,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本调查研究显示,妇产科护士的主动和自我防护意识还很差,一般防护和皮肤黏膜破损后的A级防护率均不及50%。应在护理专业教育中开设护士的职业防护课程,上岗前医院控制感染科应组织有关职业防护知识培训,针对性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的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要达到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目的,对护士进行的相关培训教育必须是持续的,经常性强化性教育,而不是一次或几次培训教育就可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并制定相应制度监督落实。护士长要将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作为管理职责的一部分,加强职业防护宣传教育,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主动防护意识,建立完善操作规程,督促检查感染性疾病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安全操作,从根本上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