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科术后胆漏成因及措施
时间:2022-06-19 04:09:00
导语:肝胆科术后胆漏成因及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为减少胆漏的发生,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21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对策,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0~71岁,平均56.6岁。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检查确诊,确诊时间在术后3~6天,平均4.9天。胆漏的原因: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5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后发生胆漏9例,肝癌患者进行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胆漏5例,肝外伤手术后发生胆漏2例。
二、治疗方法
21例患者先予以非手术治疗,其中18例未拔除腹腔引流管的患者仍使用引流管引流胆汁,禁食、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抗炎治疗、预防感染;3例已经拔除引流管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重新穿刺并置管引流胆汁,初期采用负压引流的方式,直至引流量明显减少,再改为常压引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引流的情况以及腹膜炎症状。其中1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2],B超引导下重新穿刺并置管引流胆汁过程中腹膜炎症状加重,甚至出现黄疸,则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1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治愈率100%。讨论胆漏多在起病后短期内出现,常急骤发生,不具备瘘管,只有胆汁漏出,常见于创伤性或手术后数日之内。胆管或胆囊因急性炎症或其他病变所致穿孔或破裂发生胆汁漏出,初期亦属胆漏。胆外漏持续日久即称之为胆外瘘,但胆内漏却很少演变成胆内瘘。形成胆漏的常见原因:①副肝管的损伤及遗漏:胆管副肝管存在解剖变异、局部粘连致解剖不清、在处理胆囊管时误将开口较低的右侧肝管切断,而术中未及时发现;②T管放置的技巧,不同情况下置放T管时注意事项,T管材质、T管的修剪、粗细合适,掌握最直、最短原则,缝合时技巧以及拔T管时观察与造影等;③患者体质及疾病因素。因外伤患者情况复杂,肝脏外伤时有胆道损伤术中未能发现,未作相应处理所致。国外报道最多的是腹腔镜(LC)术后,其发生率为0~2.7%,较开腹胆囊切除(0.2%~0.5%)有所增加,其次为肝癌切除术后(3.1%~15.6%),肝外伤术后(10%~25%),胆肠吻合术后(0.4%~8%),以及肝移植病人。
三、针对上述胆漏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①熟悉局部解剖,手术野清晰,动作轻柔仔细。对于可疑组织或疑似副肝管应仔细解剖结扎,以免遗漏。在碰到棘手的胆道手术时,应请教上级医师指导。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术中判断是否为胆漏的方法,就是在手术关腹前置一洁净白纱垫于手术创面5~10分钟后取出,观察敷料是否黄染。②胆肠吻合时,吻合组织对合良好,缝合规范,吻合口大小合适,不留张力,充分保证胆管血运良好。③妥当固定T管,以免误拔和滑脱。
治疗方面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且非手术治疗中关键是充分引流。原腹腔引流管继续引流或换成双套管引流;已拔T管者,置带侧孔导尿管于原窦道处引流[3,4],直接或超声波引导下穿刺置管肝下胆汁瘀积处引流。对于胆漏较少,经上述处理均治愈。非手术治疗费用省、恢复快,医患纠纷相对少,已作为治疗术后胆漏的首选方法。
总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完善处理以及可能引起胆漏各种因素有深刻的理解,提高警惕,强化责任心,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胆漏的发生。
- 上一篇:区司法局干部素质提升实施方案
- 下一篇:区慢性疾病防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