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综合素质测试分析

时间:2022-06-17 09:14:00

导语:医学生综合素质测试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学生综合素质测试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明确提出,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高校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有效的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期间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发展做出全面、规范、科学评价,建立和完善具有较强公正性、可操作性、可控性和实用性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客观地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起到价值导向、综合评价、教育的功能。则成为高等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建立完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意义及作用

建立完善符合时展需要和医学院校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是做好医学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引导学生努力的航向标,是检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校园学风的探测器,同时对促进学习风气、规范学生行为、指导学生成才、树立学生中的榜样与典范,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

1.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高校规范化管理的需要高校学生管理是在已有制度框架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引导学生按照学校既定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参与并完成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最终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规范化要求学生管理也要不断科学化、规范化。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有利于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是高校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2.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任何一所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都有明确的定位,它决定了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通过设置和调整评测指标的权重,激励学生有目的地强化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更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起到评价、反馈、激励、导向等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当代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精神和革新精神。他们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却又缺乏政治经验和生活经验,缺乏严格的锻炼。通过综合素质测评,不仅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使辅导员和各科专业教师看到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医学院校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存在的问题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沿用了传统的评价方法,大多还是基于德智体美劳。一般是以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作为测评指标设计的依据,在多年实践中显现出诸多问题,许多评价指标不切实际、空泛、抽象,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的正确评价,丧失了测评体系的引导作用。

1.对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评价地位不突出,难以体现时展新要求我们一直强调大学教育,要避免高分低能,要注重素质教育与能力拓展。若一所院校实践教学和其他第二课堂活动贫乏,学生学以致用及各种能力水平就不会很高。传统素质测评中,能力分所占权重很低,这必然弱化学生能力发展意识。在传统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理素质的评价几乎“看不见”。原因是:在主观上,大多只把它归为德育测评的一个细微方面,而整个德育评价又只占30分左右。因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和测评条件缺乏,不仅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也影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科学评价。

2.综合测评的发展滞后,量化考核内容不全面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综合测评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大学生量身定制;还应该建立在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为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实是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一旦确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本是固定不变的,考核评判模式的僵化严重滞后了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发展。由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某些要素很难量化,如对学生的政治表现和审美观念的考核就不能简单地用分数去评价,所以大学生综合测评数据所覆盖的范围一直不是很全面,考核内容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全面性。例如,学生干部平时的具体工作难以量化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难以用具体的数据来评价等。这就导致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最终结果相对不够准确。

3.重基础理论考核轻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测评体系中往往注重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而对专业课学习过程的兴趣,创新能力不予评价,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理论成绩的高低并不与临床专业素质成正比。平时实习、技能实践的考核尤为重要,而在执行过程中平时成绩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却低于20%。医学本科大多数为五年制,相比其他学科要多一年的学习时间,由于医学生服务的对象为患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就业和升学的原因,许多学生放弃临床科室的实习而忙于各种考试。比如,在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前,许多考研的学生放弃临床实习埋头复习应考,以至于用人单位一直在评论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应试教育的指导,只注重理论的考核必然会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误导作用。

4.大学生扩招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考评的难度大学生扩招增加了各类学校的在校人数,这也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挑战。大学教学过程中,面对大规模的学生,老师无法对所有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这样就导致学生期末考试成为唯一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每名学生的指标项有数十项,老师每次要为两三百名学生打分,也就意味着要打上万个分数,如此大的工作量,再加上很多的指标是依靠老师对学生的印象来打的,主观性很强,很难保证每个分数都是客观公正的。

三、完善医学院校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思考

1.开发和利用网上综合测评系统在信息时代,应将网上综合测评提上议事日程,大力加强网上综合测评系统的开发。网上综合测评有目前纸质测评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便捷性、准确性、及时性,便于学生随时上网进行数据的更新和修改,便于老师查看、分析和统计数据,具有长期保存的可能性。

2.科学评价学生德育素质,避免知行不一在传统测评模式中,德育测评所占权重偏低,一般不超过30%,在实际测评中,这“30分”依然“水分”很足,学生普遍存在“知行不一”或“知行分离”的现象,要实现知行统一应主要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法律观念、学习态度、团队精神几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考察,采用日常活动记实情况与民主评议(每班所有同学对每一位同学的每项表现进行打分)两种方式相结合,每个学期测评一次。日常活动记实情况根据表现分为优、良、中、差等,分别给予一定的分值;民主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和教师,其中学生评价分占比60%,老师评价占比40%。将日常活动记实情况与民主评议得分情况相加得到学生德育素质的最终得分。德育素质的总分为100分,最低分值限制为50分,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学生将被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3.正确评价学生素质拓展,科学合理加分学生素质拓展是对学生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活动及获奖情况、担任学生干部职务情况进行算分。一般来说,根据学生参加活动的级别(国家、省、校、院)及获奖等次或担任学生干部任职情况、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的分值,然后累加。对于学生干部任职,根据不同的职责设定一定的分数,再根据全体学生考评优秀、合格情况不同给予不同的百分比,考评不合格的将不给分数,获奖只计最高荣誉、多项职务的只计最高职务。学生参加活动情况方面,根据参加活动的级别及获奖等次给予不同的分数,不同的活动可以累积加分,同一活动的只计最高分。任职情况得分及参加活动得分相加即得到学生社会活动总分。社会活动每学年测评一次。

4.引入心理素质测评,积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积极引入学生心理素质测评,每学期一次,通过人格测验等心理测验量表进行测评,由辅导员老师专人负责,联系有关心理咨询师,对测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反馈心理素质测评成绩,但不计入综合素质测评总成绩。并对测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全面提高,是学校的育人宗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强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