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死亡病患调研

时间:2022-06-10 09:25:00

导语:急诊内科死亡病患调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急诊内科死亡病患调研

急诊室是患者就诊的首要地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急诊室的就诊人次增加,疾病谱发生改变,同一患者常存在多种慢性病,且病情复杂、多变。为进一步了解急诊室患者疾病谱的变化及病死率情况,总结急诊急救的经验,分析急救失败的原因,探讨医院急救的最佳模式,本文对我院急诊室经急救无效死亡的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我院急诊内科共对15876例患者进行急救,将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本次研究,包括院前急救送到急诊室呼吸、心跳已停止,经过急救无效而宣布死亡的患者,共计394例,急救成功率为97.5%。其中男274例,女120例,年龄14~96岁,中位年龄56岁。

1.2方法

对394例患者的年龄、性别、死亡年度、就诊后存活时间以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

2.1年龄、性别分布

死亡患者中以男性居多,且多发生于19~70岁年龄段。见表1。

2.2死亡年度分布

2005-2011年分别为19例(4.8%)、24例(6.1%)、25例(6.3%)、57例(14.5%)、69例(17.5%)、93例(23.6%)、107例(27.2%),呈逐年上升趋势。

2.3入院存活时间

入院时已死亡30例(7.6%),入院1h内死亡129例(32.7%),入院1~6h死亡98例(24.9%),入院7~24h死亡87例(22.1%),25~48h死亡34例(8.6%),>48h死亡16例(4.1%)。2.4死亡原因394例患者死亡原因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神经系统疾病(25.9%)、中毒(19.3%)、心血管疾病(18.8%)、呼吸系统疾病(9.4%)。见表2。

3讨论

急诊医学是一门发展时间很短的学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段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生活观念、疾病谱及就诊方式发生了改变。急诊科逐渐受到了重视,特别是院前急救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就目前我院及全国大多数地区医院来看,对急诊科和院前急救的重视仍然不够。从本组患者死亡的年龄分布来看,50~70岁所占比例最高(34.8%),可能与该年龄段患者同时合并多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有关。而>70岁的患者虽然也合并多种慢性病,但因人口基数较低,故病死率较低。值得一提的是,19~49岁患者病死率亦较高(32.5%),可能与目前部分慢性病年青化以及年青人生活不规律,对自身健康状况不了解未引起重视有关。从死亡的性别分布来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74∶120(2.28∶1),可能与男性长期饮酒、吸烟、生活不规律、生活压力大、对健康情况不重视有关。从死亡的年度来看,死亡人数逐年增加,可能与生活不规律、人口老龄化有关。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死亡的月份以冬季高发,可能与冬季因寒冷刺激致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高发有关。从死亡的时间来看,就诊1h内病死率最高(32.7%),表明患者从就诊到死亡留给急诊室医师的时间不足。因此,急诊室医师需要迅速的作出判断,给予积极、正确地处理,以挽救患者生命。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本组患者中送至急诊室已死亡30例(7.7%),占有很高的比例。因此,除了加强院前急救的工作外,还应加强全民心肺复苏的培训,针分夺秒地挽救患者生命。从死亡原因分布来看,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神经系统疾病(25.9%)、中毒(19.3%)、心血管疾病(18.8%)、呼吸系统疾病(9.4%),这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统计数据存在差异[1]。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74例患者中发生猝死30例(7.6%),占很高的比例,且以中年患者居多,可能与中年人平时工作压力大、饮酒、劳累、情绪激动有关[2]。其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多因心肌梗死死亡,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患者多因疾病进展至终末期,救治困难而死亡。另外,30例送至急诊室时呼吸、心跳均已停止的患者,经过积极急救仍无效死亡,从患者既往史及其家属、陪伴的描述中发现,心血管疾病仍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3]。

笔者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急诊室患者死亡病因除病情较重外,同时与接诊医师对病情的判断、诊疗习惯及医院的设施配置、人员配置有关。因此,分析急诊患者死因及诊治过程,改善医疗配置,改进医疗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应重视急诊科的建设,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及院前急救与急诊室的衔接,规范门诊医师对慢性病的一、二级预防,加强对大众健康知识的普及,特别是心肺复苏等简单医学急救知识。同时,急诊科应加强人员的培训,拟定危重病员的急救流程,以及加强与其他各科室的协作,为患者提供快速、全面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