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皮肤瘙痒医治研讨

时间:2022-06-08 11:42:00

导语:顽固性皮肤瘙痒医治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顽固性皮肤瘙痒医治研讨

1荨麻疹的治疗——桂枝加大黄汤

患者为男性,50岁,患病时间5年。2008年9月首次就诊。开始时每年发作两三次,并没有太在意,之后每年发作次数逐步加剧,且发作时症状也更为严重。曾用的治疗药物有抗组织胺类、皮质激素、疏风散热、钙剂和利湿活血等中药,使用后不仅没能控制病情,反而更加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休息。以致2008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来我院就诊。经询问检查,目前症状为:全身遍布形状面积都不规则的风疹斑块,发病时瘙痒难耐,且位置时间都无规律可循,白天夜间都有可能发病,夜间更甚,发作时尤其怕冷。列排泄也不正常,大便平均每3天1次,最长间隔有1周之久。腹部微痛,燥结难下,薄而润,舌淡,脉证和参,苔脉弦迟。诊断认为因脾胃虚寒所致,引发寒气凝滞、营卫失调。以调补脾胃的方法-桂枝加大黄汤加味治疗。处方:白芍18g,桂枝10g,炙甘草6g,大黄6g,生姜10g,大枣12枚,水煎温服,每天服用1剂,每剂200mL。效果:服药2d,患者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1周,全身风疹斑块消失,瘙痒症状消失,排泄正常,随后用小剂量中药加以巩固,之后2年患者病情一次都没有复发。按桂枝加大黄汤治疗方法出自《伤寒论•太阴病篇》,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太黄汤主之。”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损伤脾阳,致气滞络瘀,内有积滞内停所致的腹满时痛。此例患者的症状恰恰符合文中所描述,发病时怕冷,判定其病理属寒;排泄不畅判定其腹满,运化失健,为脾阳虚,积滞内停致营卫失和,其发病机理和桂枝加大黄汤治疗方式相对应,运用此法可谓对症下药,抓准病机,所以取得了及快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在借鉴传统中医学的时候,最主要是抓住病机,举一反三,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原文。这样才能拓宽思路,活学活用。

2顽固性荨麻疹——薯蓣丸治疗

患者为女性,32岁,患病时间3年半。2008年11月首次就诊。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每次洗澡后全身会起白色不规则风疹块,异常瘙痒,切抓挠不能缓解,还会增加风疹面积。症状一般持续3~5d自行消失,但再次洗澡时又会出现,尤其夏天起早次数多的时候,患者更是痛苦不堪。患者曾用钙剂,抗过敏,中药养血疏风及维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经观察患者面黄肌瘦,身体孱弱。吃饭、睡觉以及排泄方面情况尚可。经检查患者皮肤干燥,无皮疹及脱屑,苔薄白,舌淡,脉浮弱。此证为虚劳诸不足,外受风邪,外不得透发,内不能疏泄,郁于肌表所致。用薯蓣丸法治以养血疏风,健脾益气,处方:党参15g,山药30g,神曲10g,白术15g,当归10g,豆黄卷10g,生地15g,麦冬15g,白芍15g,川芎10g,阿胶10g,桂枝10g,柴胡10g,桔梗10g,防风10g,杏仁10g,水煎温服,每日1剂。用药5d后,患者洗澡后仅感觉到轻微瘙痒,并不再出现风疹块,病情大有好转。继续服用10d,其症状完全消失。继续小剂量中药进行巩固治疗2个月,患者之前的表面症状也随即消失,面色红润,至今瘙痒没有复发。按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原文“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其本质是不足,是身体虚弱,故易受风邪侵袭而成疾,患者病发于洗澡后,此时腠理开泄,更易受风邪侵袭,内外相合而发病。风气百疾,是因虚劳而受风者,主要应以调补为主,若一味祛风,重伤阳气,反使风邪不得外解,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仲景薯蓣丸功能以健脾为主,脾胃是血气化生之源,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两虚阴阳不足之人,需强健脾胃,增加饮食恢复气血。方中薯蓣(山药)专理脾胃;四君:干姜,大枣,神曲,豆黄卷益气调中;四物:阿胶补血,麦冬,柴胡,防风桂枝,祛邪散风;白蔹,桔梗,杏仁理气开郁,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符合此患者患病机理,因此效果显著。

3四肢皮疹——消风散治疗

患者为女性,45岁,患病3个月。2009年5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009年3去云南旅游,回来后四肢出现不明皮疹,上肢多发于肘关节,下肢则主要集中在小腿部。皮疹颜色呈暗红色,其周围皮肤颜色较暗,患处有抓痕和脓包。异常瘙痒,抓挠无效,尤其夜间更为严重,影响患者睡眠。饮食,排泄均正常。仔细考虑认为,患者曾去南方,南方天气炎热气候潮湿,北方人有些体质孱弱者容易受到湿热入侵导致卫外不固困阻脾阳,又被外风所袭,“风为百病之长”,“痒必兼风”。故拟治以健脾调中,消风散热,以《局方》消风散加味治疗。处方:防风10g,荆芥10g,蝉蜕10g,羌活10g,藿香10g,僵蚕10g,陈皮10g,厚朴10g,茯苓12g,党参15g,苍术10g,炙甘草6g,通草6g。水煎温服,患者服用3剂后,瘙痒明显减轻,脓包、肿胀、皮疹均有明显好转,继续用药10剂,症状完全消失,中药巩固2周后,至今不曾复发。

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风散,具有消风散热,补气调中,扶正达邪,攘外安内,平调气血的作用。本患者病发于南方旅游了归来,被湿热所伤,脾主四肢肌肉,病变特发于四肢肌肉,为脾湿夹外风所致。本方用甘草,茯苓,党参益气健脾,培脾土以治本陈皮,厚朴,藿香化湿醒脾,行气宽中,伍以荆芥,防风,羌活之类,意蕴两端,一则假“风能胜湿”,且能辛散外风;一则借风药升腾之性,鼓舞清气上升,运布水精,蝉蜕,僵蚕疏风清热;川芎和血散风,加苍术燥湿健脾,通草渗利湿热,使从小便而去,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切合病机,故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