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医院图书馆管理创新
时间:2022-04-07 06:21:00
导语:地市级医院图书馆管理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图书馆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的信息中心,它拥有重要的情报信息资源,承担着搜集、传播和利用图书情报资料的重要任务。是医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如何加强图书馆管理,使其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更好的为医务人员服好务,是医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科学化管理
1.1加强目标管理医学图书馆的目标管理是由医院管理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完成同一任务,共同协商拟订出的管理目标,由此形成层层分解到每个员工的自我目标管理体系,并依此制定工作计划,自我调控管理活动,适时考核工作业绩,进而实现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及其方法。医学图书馆是为医疗、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必须加强其目标管理,切实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源。在临床应用方面,新技术层出不穷,临床科研人员必须及时掌握有关情报,避免重复别人的工作。选题时查阅文献,可寻求选题的依据和价值,完善科学假设;设计时查阅文献,有助于确定实验对象、样本大小、施加因素、指标的制定及误差的控制等方法;在论文撰写阶段,也应查阅有关文献,讨论实验结果,加深理论认识,提高论文质量。因此,加强医院图书馆目标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地为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相关的专业文献,优化资源,优化管理,并根据管理者的各自职责及个人能力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管理和服务方式,以实现预期目标。
1.2强化组织管理医学图书馆是专业性图书馆,其服务对象较固定,文献的收藏较专一,规模相对较小,因而在加强组织管理时除应充分考虑人、财、物等直观的显性要素及职位、职权、职责和利益等抽象的隐性要素外,在图书馆组织的划分上,还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些必要的分组。在管理体制上,充分考虑组织内部环境,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其组织管理的最大的效益。
1.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使医院图书馆的各种工作有章可依,照章办事,为实现科学化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如对还书难这一问题,通过严格的执行管理规章制度就可得以有效解决。
1.4完善物力管理广义的图书馆物力资源主要包括经费、馆舍、设备和馆藏文献等物质条件。物力的管理重点在于对文献资源的管理。在严格管理条例的基础上,要从系统性、实用性、开放性、情报性和服务性对文献资源进行管理。一是系统性,要求医院图书馆根据本院临床需要及专业设置、学科发展方向、科研动态全面系统地收藏国内外较高水平的论著、有关的中西文核心期刊和相关期刊及其他相关文献。二是实用性,要求从文献的重要性、利用率、作用对象综合考虑,实施管理。从使用对象看,专业性读物,科研用书,学术性著作种多册少。从期刊利用率高低看,新到刊、利用率高的过刊、利用率低的过刊要区别对待。三是开放性,要求馆藏资源向读者开放,改善管理方式,树立"藏乃为用"的观念,实现资源共享。四是情报性及服务性,要求图书馆及时跟踪科技动态,调整文献资料的收藏重点及采购方向,特别是二次、三次文献,通过分编,使之能成为各级医务人员方便利用的信息资料。此外,经费是支持图书馆系统运转的重要保证,医院应根据其发展规划,对经费的使用时间、方向、数量进行综合平衡,合理确定经费开支项目。以补充藏书为重点,有计划添置复印、缩微、声像、计算机等设备管理原则等。
1.5科学的时间管理时间的管理着眼于速度、效率。科学制定文献在各个环节、工序上的运行时间,制定采访、编目、图书保管、借出、归还的时间,提高图书的流通速度,提高有效工作时间,严格控制文献在各部门运转的时间,减少无效时间。尽量延长开放时间,为读者提供最大的方便。
1.6注重信息管理由于图书馆事业正进入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新阶段,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用户需要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医院图书馆信息的管理应着眼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收集、传输、处理、控制和使用。建立电子阅览室和局域网,引进书目式和全文医学数据库,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在文献加工处理方面,及时系统地提供文献检索服务,介绍文献的选择方法和阅读方法。在服务方式和手段方面,应开展复印、委托复印、中外文检索、参考咨询、全文查询、互联网服务、电子邮件传输等。
2提倡管理创新
2.1管理理念创新图书馆能否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管理思想、观念的创新。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应成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理念,管理思想必须实现以下转变。首先,从一般化建设向特色化建设转变。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站在一个宏观角度来考虑资源建设问题,把资源建设建立在合作和共建的基础之上。各个图书馆在分工的基础上,应加强自己的特色化建设。其次,在图书馆的发展途径上创新。图书馆必须转变发展观,树立竞争与协作的思路,克服传统图书馆独立、封闭的办馆模式,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协作,建立图书馆联盟,加强合作,走共同发展之路。再次,在图书馆的职能与功能认识上创新。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有许多新问题需要以创造性的思路来解决,管理者只有主动探求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图书馆的发展才会有新的活力。
2.2管理制度创新应根据制度的构建原则和运作机制进行制度创新。从管理体制等变革创新人手,实现人事、财务、分配等制度的全面创新,科学制定制度、合理配置资源,宏观和微观创新并重,采用纵向继承、横向移植和综合创新的方法,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其次要构建创新的制度体系。创新制度体系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综合性制度,主要包括管理机构和业务部门的设置、工作内容、职责范围的制定、管理权限及编制、管理者的职责及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职责等。二是行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各类人员的要求标准及考核、晋升、奖惩的方法,还有人、财、物的础。三是业务工作制度,是为业务部门和专业人员就具体的业务工作制定的操作规范,主要涵盖文献工作的采、编、藏、阅、咨询等相关制度,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相关规则。四是读者服务规范,主要明确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图书馆服务至上的原则和主客体的相互依赖关系。
2.3服务管理创新除继续以传统的服务内容、方式、方法为读者服务之外,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服务创新。一是建立网络化综合服务体系。图书馆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既可实现馆与馆之间文献信息资源的互补和共享,还可完成网上采购和联机共享编目。这样,在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之间便能构成松散又统一的社会化网络信息、综合服务体系。二是开展网上信息导航。面对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用户需要图书管理员提供详尽的有针对性的网络导航服务。还可以进一步开展学科导航,为用户提供学科咨询服务。三是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图书馆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证完成其教学、科研任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手段已有很大变化,在传统的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检索服务、馆际互借服务等服务之外,还应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利用图书馆和查阅文献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管理人员的培训
3.1岗位培训按照岗位工作的需要,进行上岗前达标性、基础性或上岗后适应性、提高性等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化的培训活动。这一培训是按照一定的规范,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图书管理人员业务再教育活动。这种措施的实施,是由现行图书管理工作者的实际状况决定的。对图书管理工作者,特别是初涉及此领域的图书管理人员,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培训大致分为以下两个内容:①基础资格培训,图书管理人员在上岗前未达到标准,不具备上岗资格需要进行培训。使全部在岗的图书管理人员都能基本胜任本岗位工作,这种培训对图书管理工作者特别是初涉图书管理工作者非常重要,要抓住机会,学深学透,为工作打好基础。②适应性培训,也叫应急性培训或专题培训。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运用,某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需要进行专门的适应性应急培训,如图书检索查新、计算机管理培训等。它的特点是培训对象单一,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技术性强,专题视需要而定,灵活掌握。这是图书管理工作者在具体分工后根据自己工作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的培训,这是对做好本职工作,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所必备的条件;是真正意义上的立足本职的对象培训。这种培训内容比较全面、系统,注重领导科学、管理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3.2自学培训是有组织的行为,自学是自觉自愿地补充提高,加强自我技能的储备。自学可以使自己的业务知识不断的更新,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对本行业的工作更加游刃有余。并向本行业的学术前沿发展,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总之,在实践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运用决策、计划、组织等职能,合理分配和利用图书馆人力、物力、时间和信息等资源,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以获取最佳医院图书馆效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多角度、多方位地优化图书馆管理,使医学文献资源得到最有效、最充分的利用,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图书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适应医务工作者的需求,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服好务。
- 上一篇:有关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现况调查
- 下一篇:新都医院的医学现况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