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诗歌在教学中的美感
时间:2022-10-11 10:42:00
导语:谈论诗歌在教学中的美感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选人教材的诗歌大多文质兼美,独具风格。众所周知:常读诗歌,想象诗歌画面,感受诗歌中的美,理解诗歌中的内涵,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如果老师把一首首优美、空灵、清新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篇的语言知识的堆积和剖析,而不会引导学生去吟咏、去思索、去感悟、去运用,那么诗歌对学生而言,是否会味同嚼蜡而逐渐失去兴趣呢?答案我想都能猜到。
因此,我认为:正是由于诗歌的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时代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师应该运用特有的教学方式,在积极引导的过程中,尽最大能力与学生一起去感受美、品味美、挖掘美、创造美。
一、感受音乐美
诗歌大多讲究押韵,富有节奏,读来琅琅上口、余味无穷,具有韵律和谐的音乐美。要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必须反复朗读,在缓歌慢唱中把握诗的韵律、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婉转。这样,才能心神合一,忘乎所以,自我沉醉,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给他们以音乐般地享受。其实,最早的诗歌不就是老百姓在劳动中“唱”出来的吗?如《关雌》:“关关雌鸡,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此诗四字一句,语句整齐,采用双声叠韵连绵词,韵律音调和谐,琅琅上口,具有强烈的节奏美和音律美。
难怪古人会配上乐曲,在劳动中,在小河边,在节日里,或浅吟,或低唱,或于动情处放声高歌呢?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何不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顺应诗歌本身的特点,来一次语文课堂的创新呢?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体验了诗之韵味,又何尝不可呢?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或是在悠悠的音乐声中,甚至在款款的舞蹈之中,感受到“亲射虎,看孙郎”之豪迈;“八百里分摩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之雄壮;‘旧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之磅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之落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散淡;“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之凄凉·一感受到诗人或悲或喜或怨或怒的情感,让学生自然愉悦地获得与诗人情感上的共鸣,岂不快哉?
二、品味语言美
诗歌语言准确、生动,凝练、含蓄,具有表现力。贾岛尊奉韩愈为“一字之师”,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充分说明了诗歌语言需要千锤百炼。用最准确,最生动的词语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很多名家诗句读来如行云流水,好似诗人信手拈来,其实一字一句,无不是诗人呕心沥血之作。所以,在学习诗歌须认真精读、细细品味、反复推敲、含英咀华、以小见大,才能体会到作者炼字谴词之匠心,才能品味到诗歌语言之精华。
如:杜甫的《望岳》中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是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另辟蹊径来写造物主对泰山的情有独钟。“钟”字有钟情,钟爱之意,此字将大自然对泰山的那份厚爱那份情义写得淋漓尽致。而后一句的“割”字,则生动地写出了泰山参天人云的雄伟气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诗人通过天才的想象和夸张,淋漓尽致地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峻,阔大。多美地语言!多美的画面!我们只有通过精读细品才能体会得到泰山非凡的气势和作者对泰山的赞美。
三、想象画面美
古诗中许多描写山水风景的诗歌融合了绘画的特点,如:色彩,线条,背景等。我们只有细心默读,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补充或描绘画面的内容或色彩,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能受到美的感染,获得美的熏陶。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历代广为传诵的名句,具有永恒的魅力,被近代学者王国维称作“千古壮观”的名句。
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一幅画面是茫茫大漠孤烟直上,另一幅画面是滚滚黄河边,鲜艳夺目的太阳斜斜的挂着,显得分外的圆。这不仅准确地写出大漠孤烟落日的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把自己因受朝廷排挤而深人大漠的孤寂情绪不露痕迹地融人广阔的自然景象中,但又不给人哀愁悲伤的感觉。确实是意境雄奇,耐人寻味。不愧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所以,我们不妨让学生根据诗歌展开想象,并鼓励他们画出心中的画面,往往能将自己投身于具体情境之中,获得艺术的美感和心灵的感知。就算是涂鸦之作,甚至不堪人眼,又有何损失呢?
四、领悟意境美
“诗贵言境,以境表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读诗歌时,我们以欣赏的角度去读,仔细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揣摩诗歌的意象,就能领悟到作者所创造的意境美。常见的意境有孤独凄凉、豪放旷达、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等。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以寥寥20字,描绘了漫天的雪景,在广阔背景上点染的一叶小舟,一个渔翁,让人感觉色彩冷艳,意境凄清,充分显示作者孤寂的情怀,这是作者感情外化而成的意境。
诗歌往往“情景交融”,我们在教诗之时,紧扣情和景,让学生随意发表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经历与诗人之经历相似处说一说,谈一谈,说对给予表扬,说错一笑而过,让学生感到诗人并不是遥不可及,诗歌更不只是鉴赏家的事。同时,用这种方式去靠近诗中之景,抓住诗人之情以达到领悟整体意境之目的。自己的独特感悟才是最珍贵的。
五、体味哲理美
很多古诗蕴含哲理美。哲理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包括人生的真谛、万物的奥秘、自然的规律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慢慢品读,善于联想思索,认真体会,才能感悟到诗歌的哲理美。
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本写诗人在层峦叠嶂的山间漫步,清澈的泉水在曲折迂回的山中很快的流淌,山路错综复杂,诗人不知道哪条是去山西村的路。正在迷惘,焦急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红柳绿,几家农家茅舍在花木掩映之下若隐若现,诗人顿觉眼前一亮,不禁J惊喜交加。
这种类似的情况我们经常遇到,例如: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尤其是写作文、或是做难题时,思虑堵塞,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出现一道亮光,出现一点灵感,开启你思维的闸门,困难立即迎刃而解。人生道路上,有何尝不是如此。人生境遇看似无望却忽逢转机的情形不是常常看到吗。“天无绝人之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急之,诗歌教学不能一毗而就,教师要多用“细雨”和“微风”去熏陶学生,少一些支离破碎的分析,多一些整体感知。更重要的是要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身参与,畅谈感受,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哲理美,从而逐步地提高整体的文学欣赏能力、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让死气沉沉变生机勃勃,让遥不可及变感同身受,让死记硬背变活学活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才是教诗歌学诗歌的最高境界。
- 上一篇:下岗职工就业的现状与策略
- 下一篇:车间包装线工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