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阑肿物体会

时间:2022-04-08 10:20:00

导语:谈阑肿物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谈阑肿物体会

【摘要】目的通过对10例阑尾肿物的临床追踪分析,探讨其原因、诊断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阑尾肿物患者10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治疗的特点,结合文献讨论有关诊治问题。结果黏液囊肿5例,单纯囊肿2例,类癌2例,血吸虫肉芽肿1例。术前仅1例单纯囊肿获得正确诊断。10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类癌肿块直径>1cm者行右半结肠切除;肿块直径<1cm者行全阑尾切除,单纯囊肿行囊肿切除,血吸虫肉芽肿行回盲部切除,其余5例行阑尾切除术。除2例死于非相关因素外,其余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术中仔细探查和冰冻病理检查对正确的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阑尾肿瘤;类癌瘤;囊肿;肉芽肿

阑尾肿物较为少见,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给诊断带来了困难,特别是类癌和黏液囊肿,若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现报告我科诊治的10例阑尾肿物,同时结合文献,在诊断和治疗上作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986~2007年共收治10例阑尾肿物病人,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15~79岁,平均55岁,其中黏液囊肿5例,单纯囊肿2例,类癌2例,血吸虫肉芽肿1例,所有病例术中均经病理证实。

本组有急性腹痛或右下腹痛者9例,1例以右下腹包块逐渐长大为突出症状,所有病例均无类癌综合征症状,也无恶病质表现。体检中以右下腹肿物多见,术前触及右下腹肿块者4例,右下腹压痛者3例,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者3例。所有病人均经直肠指诊,其中1例黏液囊肿于直肠右前方触及肿块。

本组10例入院时有9例误诊,黏液囊肿5例中1例误诊为盲肠肿块,2例误诊为急性肠梗阻,1例误诊为后腹膜肿块,1例误诊为卵巢囊肿,其余4例误诊为急性或慢性阑尾炎。入院后行B超检查10例,钡剂灌肠2例,CT检查2例,腹部平片检查5例,仅1例确诊为阑尾单纯囊肿。

本组病例均取手术治疗,2例类癌中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全阑尾切除术,1例肉芽肿行回盲部切除术,其余7例行阑尾切除及单纯囊肿切除术。

2结果

2.1黏液囊肿囊肿最大者为10cm×8cm×6cm,最小者4cm×3cm×2.5cm,部位均占据大部分阑尾。

2.2类癌直径<1cm1例,>1cm1例,癌肿位于阑尾尖端,<1cm者阑尾明显水肿、苍白且有血性渗液,无溃烂,阑尾及回盲部周围有淋巴结肿大,腹腔探查,肝脏及肠系膜均未见转移癌灶。

2.3单纯囊肿囊肿直径约为8cm×5cm大小,位于阑床部位,未见明显阑尾组织,囊肿与回盲部相连,为急性阑尾炎阑尾坏死溃烂后,阑尾胶原纤维膜复活,纤维膜分泌液体,且其基部闭塞,形成囊液潴留所致。

2.4阑尾肉芽肿术中探查见大网膜与盲肠粘连,盲肠充血水肿膨大,约6cm×5cm,阑尾红肿与盲肠粘连成团,远端约4cm×3cm包块,回盲部周围淋巴结肿大。

10例病人均获随访。死亡2例,其中1例黏液囊肿死于白血病,1例类癌死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其余病人术后生存至今。

3讨论

阑尾黏液囊肿是一种潴留性囊肿,常由阑尾腔部分闭塞,阑尾远端黏液囊肿分泌的胶样液体潴留,引起阑尾逐渐增大形成的肿物。本病诊断较困难,囊肿小时无任何特异性症状,往往表现为急性或慢性阑尾炎,随着囊肿增大以及右下腹粘连,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不完全性肠梗阻,故诊断时应详细了解以往有无阑尾炎发作史,特别是以右下腹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病人,B超和X线钡灌肠是鉴别其它腹块的重要手段[1]。本组2例术前B超怀疑诊断为阑尾脓肿并不完全性肠梗阻,剖腹探查证实为阑尾黏液囊肿,治疗方式采用全阑尾切除术,术中尽量保持囊肿完整,防止囊肿破裂引起假性黏液瘤和腹壁切口种植。若囊肿过大,壁薄或粘连严重时可切开囊肿吸取黏液防止污染和种植。如果囊肿自行破裂,应当尽量清除腹腔和脏器表面黏附的胶冻样物,应用噻替哌溶液冲洗腹腔。

阑尾单纯性囊肿是阑尾坏死后的并发症,本组2例均有急性腹痛史以及多年的慢性腹痛史。形成机制可能为阑尾坏死后浆肌层及黏膜溶解,其胶原纤维膜复活,分泌液体潴留于纤维膜腔内所致,随着浆液分泌增加,包块逐渐长大,症状逐渐加重。因其囊肿位于阑尾床上,与肠系膜紧连,位置深,检查时一般难以触到肿物。本组1例经CT检查,确诊为阑尾单纯囊肿,术中证实囊肿约8cm×5cm大小,呈长条形。2例均行囊肿切除,囊液为透明状无黏液胶冻样改变。本病无良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切除囊肿后不再复发。

阑尾类癌是一种潜在恶性肿瘤,病变起源于黏膜下,病灶小,直径<1cm占70%~90%,1~2cm占25%,>2cm占2%[2]。大多数类癌生长缓慢,表现为慢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当其刺激浆膜下神经末梢或阻塞阑尾腔时才表现为右下腹痛,与急性阑尾炎无法区别。无明显局部潮红、腹痛、腹泻及哮喘等类癌综合征表现。5-羟吲哚乙酸、尿组织胺及血清5-羟色胺的测定对诊断类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阑尾类癌具有良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很少发生转移,类癌多位于阑尾尖端或中段,病变多局限于阑尾,但术中必须仔细探查周围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因其是常见的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所以术中仔细探查对类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疗效和术后是否复发有重要的影响。本组2例肿瘤位于阑尾尖端,1例因肿块>2cm,且有局部淋巴结肿大,行右半结肠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阑尾及其系膜切除术,疗效满意。

阑尾肉芽肿是血吸虫病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是大量沉积在肠壁黏膜下的血吸虫卵分泌酶和其它抗原物质,通过淋巴细胞为中介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导致血吸虫肉芽肿形成[3]。本病为一种癌前病变,可演变成结肠癌而出现急性肠梗阻症状。本组1例与盲肠肉芽肿并存,且有继发感染存在,行回盲部切除术。

由于阑尾肿物症状隐匿,即使有腹部或右下腹肿块,但很难与盲肠肿块鉴别,术前诊断困难,关键在于术中详细探查,若怀疑恶性病变时,及时做冰冻病理检查确诊。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降低术后复发率和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张公馥.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外科杂志,1990,10(6):307.

[2]余佩武,王代科.阑尾类癌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3):137.

[3]杨德康.阑尾盲肠巨大血吸虫肉芽肿继发感染1例[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