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小议
时间:2022-03-18 03:10:00
导语: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小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3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结果39例患者手术时间45~61min,平均55.4min;住院时间3-7d,平均4.3d。所有病例无一例切口感染殁腹腔继发感染,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用于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小、住院时间短,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抗生素,费用低,值得临床应用。
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它是一种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治,患者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极低;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笔者对2009年1月~2010年5月急性阑尾炎患者39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39例患者男23例,女16例;年龄12—42岁,平均26岁。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39例均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0例,阑尾周围脓肿9例,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10例。
1.2方法39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三孔法,首先在脐上切口造气腹,注入C02气体,进镜探察,于左下腹距脐旁约4cm处、右侧各做两个切口,右侧进分离钳,左侧进抓钳,提起阑尾后分离系膜于阑尾血管跟部置两个银夹后,于两个银夹之间断阑尾血管。7号丝线结扎阑尾于阑尾根部距回盲部约0.5em处,阑尾残端包埋,将阑尾暂置一旁,将阑尾装入无菌避孕套中自切口提出。化脓性阑尾、坏疽性阑尾炎需反复冲洗腹腔,再次探察无异常后退镜,切口下内翻缝合,创可贴粘合切口。超声刀切除阑尾:腹腔如上方法置入腹腔镜找到阑尾后,抓钳夹住阑尾尖端系膜边缘,提起阑尾,用超声刀夹住阑尾系膜凝固切断至阑尾根部,沿阑尾边缘切断系膜则有利于阑尾的取出,对较大的阑尾动脉先充分凝固至蜡黄色后再离断,以保证充分止血。阑尾系膜处理完成后,先用分离钳轻夹阑尾根部,确定是否存在粪石,根部用1号可吸收线做双重套扎,在相距5~10mln的阑尾远侧,做第3个套扎,以防切断阑尾时脓液漏出。在第3个圈套和前两个圈套之间用超声刀将阑尾切断。如果根部已经坏疽或穿孔致难以套扎时,可做根部盲肠壁的“8”字缝合,外加放置局部引流管。阑尾残端无需消毒,不作包埋。
2、结果
39例患者手术时间45-61min,平均55.4min;住院时间3—7d,平均4.3d;所有病例无一例切口感染及腹腔继发感染,均痊愈出院。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患者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陛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和持续性呕吐。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陛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腹部压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点。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患者,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而右下腹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的—个体征。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抓住有利的手术时机是急性阑尾炎手术成功的关键。急性阑尾炎如果保守治疗很容易复发,所以笔者在临床一般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与传统的手术相比,腹腔镜有诸多优势,如术后疼痛轻、创伤小,术中对腹腔损伤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陕、肠道不易粘连、排气比较早。腹腔镜视野开阔,术中可探察腹腔内其他脏器有无病变,有利于腹腔疾病的早发现,以免漏诊。手术后切口小、住院时间短、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抗生素、费用低,尤其适用于肥胖、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术前诊断不明确的患者。
参考文献:
[1]何永满.传统阑尾炎切除术和腹腔镜切除术的比较[J].医论坛,2009,6(1U:156.
- 上一篇:小议我国证券问题
- 下一篇:小议私募/风险资本退出与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