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手术切口感染防控对策
时间:2022-02-17 08:51:00
导语:剖析手术切口感染防控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骨科2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分析、调查、病原学检查,提出一些防控措施以便在临床工作中防范未然。结果: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正确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感染很快得到控制。结论: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果断采取正确、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控制感染暴发的发生。
【关键词】骨科手术;深部切口感染;防控体会
手术是救治病人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手术的成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手术后发生深部切口感染,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会危及患者生命和产生医患纠纷。我院骨科2010年4月20日-2010年4月30日先后发生2例手术后阴沟肠杆菌深部切口感染患者,通过积极的对症治疗,患者痊愈出院,现将防控体会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一;患者男41岁主因外伤致右胫腓骨中段骨折、右转子间转子下骨折。于2010年4月9日入院,4月10日、15日分别行两骨折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对症治疗,于2010年4月21日发现引流液每日达50-100毫升,血性,并有脓性分泌物。遂上报院感科进行病例讨论。
病例二;患者男42岁主因外伤致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于2010年4月20日入院,2010年4月22日行骨折固定术。术后抗感染对症治疗于5月1日发现切口处有长约3cm红肿,有脓性分泌物,遂切开引流持续冲洗,上报院感科进行病例讨论。
1.2方法
1.2.1采样:将两例感染患者的分泌物用无菌方法取样送检。
1.2.2培养: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
1.2.3结果:两例分泌物均培养出同一种菌即“阴沟肠杆菌”,遂诊断为阴沟肠杆菌感染。
二、病原学
阴沟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的粪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检出,是肠道正常菌种之一,但可作为条件致病菌。随着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阴沟肠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越来越重要的病原菌,其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等。由于阴沟肠杆菌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耐药情况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发病机制
阴沟肠杆菌为革兰阴性细菌,内毒素起着致病作用。该菌对消毒剂及抗生素有强烈的抵抗能力,这是逐渐增多的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它能很快获得对抗生素,尤其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故引起足够的重视。
造成感染的原因
宿主防御功能减退:
(1)局部防御屏障受损:烧伤、创伤、手术、某些介入性操作造成皮肤、黏膜的损伤,使阴沟肠杆菌易于透过人体屏障而入侵。
(2)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障碍或后天性受破坏(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影响),如放射治疗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感染等均可造成机会感染。
(3)各种手术留置导尿管、静脉穿刺导管内镜检查、机械通气等的应用使得阴沟肠杆菌有了入侵机体的通路,从而可能导致感染。
(4)广谱抗菌药物可抑制人体各部的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调。
对抗生素敏感的菌株被抑制,使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细菌的传播和引起患者发病。
四、易感人群
阴沟肠杆菌为条件致病菌。高龄、重症疾病、激素应用、抗生素使用、免疫功能低下、机械通气治疗、侵袭性操作是导致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以上两例均为中年患者,手术时间长,创伤大,预防应用抗生素,故感染的机会存在。
五、防控措施
5.1保证手术间的空气质量:手术间的空气质量是导致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因为手术时患者的组织器官暴露于空气中,空气中的浮游菌随时可能沉降造成感染。具体要做到:
5.1.1清洁;每台手术前1小时对所有手术间的物品的表面、台面和地面进行湿式清洁,手术后再清洁一次,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包括手术间所有的死角。
5.1.2消毒;术前30分钟消毒。对隔离患者、特殊感染患者、急诊患者术后做好终末消毒。
5.1.3隔离;不同切口类型在不同手术间进行手术,严格区分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不同手术间物品相对固定,清洁工具严格分开。
5.1.3监测;每月做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保证符合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
5.1.4管理;加强手术室的管理,把好人、门、鞋三关。具体要限制参观人数、控制人员流动、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
5.2术前诊断与准备;
5.2.1术前准备:基础疾病诊断、治疗如:糖尿病的控制、合并症如: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及时纠正。
5.2.2患者准备;心里因素,配合程度。
5.2.3切口部位的准备;有效清洁、正确脱毛如:术前即刻退毛,减少组织划痕。
5.2.4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掌握(术前、术中、术后)。根据药敏试验用药。
5.3做好手术切口的保护;切口保护是避免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在手术操作的每一步都应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切口的人为污染。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5.3.1皮肤切开前的保护;如消毒时间、范围等
5.3.2皮肤各组织切开后的保护;切口整齐、动作轻柔、尽量压迫止血,以减少组织的损伤,从而影响切口的愈合。
5.3.3切口缝合时的保护;清除异物和积血、不留死腔、缝合密度和松紧度要适当,保证血液循环良好。
5.3.4术后切口的保护;术后3-4天或7天左右应密切观察切口渗出、引流液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要无菌操作更换敷料。
六、防控体会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医院感染我们可以实行“零宽容”。所以一经发现感染病例,及时上报院感科,及时进行讨论,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正确、合理、规范用药。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就会将感染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各环节、各细节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如:操作场所的消毒隔离及防护工作,医务人员洗手的依存性,规范的诊疗护理操作,准确应用抗菌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注意防止菌群失调。出现感染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法与用药是控制医院感染基础。
- 上一篇: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感想
- 下一篇:建行老员工工作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