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幼儿呼吸道感染和剖宫产的关系

时间:2022-01-19 11:22:00

导语:分析幼儿呼吸道感染和剖宫产的关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分析幼儿呼吸道感染和剖宫产的关系

摘要:目的通过对269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分析、总结,探讨该病与剖宫产的相关性,从而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1日~2005年4月1日2698例上呼吸道感染小儿与剖宫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与剖宫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加强宣教,尽量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非必须剖宫产率。

关键词: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剖宫产

本文将我院1年4个月中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小儿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该病与剖宫产的相关性,使人们对此有所认识,减少由于社会因素而导致的剖宫产发生率。希望各地同仁对此关注,提供更多资料,使其更具有普遍性,更具有说服力,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698例均为2004年1月1日~2005年4月1日间我院门诊就诊的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其中男1525例,女1173例,年龄为1~3周岁。包括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喉炎,不包括除上感外同时并存腹泻病、支气管肺炎、脑炎、心肌炎等病症的儿童。

1.2诊断标准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喉部以上,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常见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1.3方法将2698例分为两组: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1968例,男1046例,女922例;自然分娩组730例,男479例,女251例。所有患儿均为单胎足月妊娠儿,非低体重新生儿,生后均无窒息史、无羊水及胎粪吸入史。此外,收集我院产科2000年1月1日~2001年7月1日出生婴儿2956例,其中剖宫产1922例,自然产1034例,剖宫产率为65.02%,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为841例,非必须剖宫产1081例,占56.24%。于2004年期间追踪调查上述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情况,共追踪到剖宫产儿1265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为712例,占56.28%;正常分娩儿689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为266例,占38.61%。

二、结果

患上呼吸道感染小儿中,剖宫产者占72.94%(1968/2698),自然分娩者占27.06%(730/2698)。1265例剖宫产小儿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712例(56.28%);689例自然分娩小儿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266例(38.61%)。以上数据显而易见,剖宫产小儿生后上呼吸道感染率大于自然分娩儿。

三、讨论

剖宫产小儿生后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大于自然分娩儿。就其生理解剖因素分析,考虑主要是剖宫产患儿未经产道挤压,患儿呼吸道(包括口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肺泡内)存留液体(羊水)增多,可导致呼吸道出现下述改变:(1)肺泡及呼吸道黏膜分泌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免疫球蛋白、胶原蛋白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等)的浓度相对减低;同时有此液体的存留抑制上述物质的生成或使其活性降低;另一方面在自身免疫监视下需要排除此存留液体,使上述物质的丢失增加。(2)呼吸道纤毛运动受影响,纤毛运动的频率、幅度减弱,则其清除异物的能力下降,易使病原菌存留繁殖。(3)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舒张功能受限,可导致平滑肌痉挛,血液循环障碍,使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免疫防御功能降低。(4)咽反射、吞咽功能受影响,咽部黏膜长时间受排除异物的刺激,清除异物的速度和能力减低,一旦细菌、病毒侵入,则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另一方面,具有剖宫产指征的患儿,在母体内存在一定的异常情况,可能会影响小儿机体某一方面的功能,如血液循环方面、机体代谢方面等,小儿的免疫力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后1年内,尤其是6个月之内,从母体内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可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1岁以后免疫力明显下降,患儿发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的应用抗生素,则可导致各脏器的功能减低,出现相应的病变。此外上呼吸道感染往往是某些较严重疾病的前期表现。因此,降低剖宫产率不但能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他疾病的发生率。

3.1剖宫产的定义是指通过腹壁(剖腹术)和子宫壁(子宫切开术)的切口分娩出胎儿。其最常见的4个指征是:(1)重复剖宫产;(2)难产或产程不进展;(3)臀先露;(4)出于对胎儿安全的考虑。据调查,以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的构成率已跃居剖宫产第一位。

3.2社会因素包括(1)期望值增高: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近半数孕妇是初产妇,因晚婚晚育孕产妇年龄增大,为了孩子的相对安全;(2)医疗纠纷多:公众对产科医务人员的期望值升高,而医学科学本身存在局限性,医生害怕日后纠缠,放宽剖宫产指征;(3)追求经济利益。国外也曾报道,非必须剖宫产比例的大幅度增加是引起总剖宫产率增加的重要原因。非必须剖宫产是指为社会因素剖宫产和单一因素不能构成剖宫产指征的剖宫产。由于整个社会认知的偏差和孕产妇本身对医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大部分孕产妇对分娩方式存在一些误区。许多产妇不认为剖宫产会给母婴带来潜在危害,对剖宫产态度坚决,甚至不听从医生的解释和劝告。受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影响,年轻的夫妇渴望能一次分娩成功,并认为剖宫产能确保新生儿的安全。有些人还认为剖宫产能保持体型,剖宫产儿较阴道分娩儿聪明等,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非必须剖宫产率的升高。此外,大多孕妇缺乏对自然分娩的准备(包括饮食、锻炼和心理准备),等到临产时把分娩责任完全交给医务人员。据报道,西方发达国家剖宫产率持续升高部分是由孕产妇要求引起的。在没有任何剖宫产指征的情况下,近60%的产科医生会赞成孕妇要求的剖宫产,这是剖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初产妇和高龄产妇的比例明显增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在妊娠期间过分追求高营养、高热量,引起孕妇身体肥胖,导致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所以肥胖也是剖宫产的重要危险因素。应该指出,剖宫产率上升至一定水平,围产儿的死亡率不再下降,而且不少研究表明,剖宫产与正常分娩比较,前者的新生儿窒息率及发病率均高于后者,即使在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其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高于阴道分娩。wWw.gWyoO

由此可见,高比例的非必须剖宫产是导致高剖宫产率的直接原因,而影响非必须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是孕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错误认识和产科医生放宽剖宫产指征。因此,降低剖宫产率,应着重抓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加强对孕产妇进行正确分娩知识的宣传教育,其二是要求产科医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非必须剖宫产,达到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对于减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提高小儿的健康水平,增强免疫力,减少抗生素的应用,甚至对增强全民族的身体素质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1167.

2f.GaryCunninghamMD.威廉姆斯产科学,第20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1,527-533.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26.

4魏向群.平衡记分卡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运用.中国医院管理,2005,1:38.

5熊巨洋,张翔,陈汉平.非必须剖宫产与产妇的分娩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关系DD1∶2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5,20(4):502.

6熊巨洋,杜玉开,陈汉平.武汉市剖宫产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5,20(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