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肝煎临床实验效果论文

时间:2022-08-14 11:08:00

导语:解肝煎临床实验效果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解肝煎临床实验效果论文

摘要:肝属木,赖血以养,其性直而喜条达。若为郁怒所伤,失其疏达之用,则结为肝郁。肝得病,脾胃虚,则肝木乘之,《沈氏尊生》胃病源流篇云:“胃禀冲和之气,多气多血,壮者邪不能干,虚者著而为病……以木性暴,而正克也。”因此,在临证上常见木(肝、胆)土(脾、胃)并病,一般称为肝胃郁滞。

关键词:解肝煎;应用

肝胃郁滞多由肝木盛而脾土虚受克所致,治宜疏肝、健脾、和胃。解肝煎是治疗本证的处方之一,笔者用之多年,颇有效验,介绍如下。

一、方药组成

解肝煎为《景岳全书》方,凡遇肝胃郁滞所引致的胸肋胀痛,头晕目眩,呕吐吞酸,烦躁口干,呃逆胀满,脐腹胀痛,周身串痛,月经失调诸证,皆可以此方辨证加减治之。

本方系由金匮半夏厚朴汤、局方平胃散及二陈汤等综合加减而成,其方药组成为:陈皮15g,半夏15g,厚朴15g,茯苓15g,苏叶10g,芍药10g,砂仁6g,生姜三片。

方中陈皮、半夏、厚朴、苏叶、砂仁、生姜诸药,性味辛温,能散湿满,宣通阴阳。其中半夏、陈皮和胃气而燥湿消炎;厚朴理中气、散寒邪;苏叶开胃益脾,入气分兼入血分;砂仁和中通滞;生姜宣通肺气,解郁调中。再以芍药之酸寒,入肝脾血分,补脾阴而敛逆气;茯苓之甘淡益脾,通心交肾。凡脾虚不能健运,阴阳不得升降,脾有湿滞而生痰涎;以及肝气郁结而成伏火,气结痰聚及成疾者,均可应用。

二、辨证加减

解肝煎是笔者多年来用治肝胃郁滞证的通方,但在具体运用时,常需根据临床辨证,灵活加减。公务员之家:

2.1关于肝病的证治由于木旺而侮土,当先调其肝。见有肝郁证者,治宜舒肝,可酌加柴胡、香附、郁金、枳壳、青皮、元胡、木香、乌药等。肝郁久而化热,又有虚、实之分:实火宜清,加黄芩、胆草、黄连、茵陈、夏枯草等;郁火宜舒解、凉血、清热,丹皮、栀子、郁金、柴胡等均可加用;虚火宜滋阴、清热,加生地、麦冬、知母之属。肝热伤阴,热盛风动者,当清热、凉血、熄风,可加羚羊角、丹皮、钩藤等。

2.2关于脾病的证治脾病及肝,土壅木郁,当从理脾入手。脾虚湿胜者,宜健脾利湿,加茯苓、苍术、山药、白术、党参等;脾实湿蕴者,当加藿香、苡仁、山楂、槟榔等以消导化湿;具脾寒证者,宜加良姜、党参、陈皮等以温中调气;见脾热蒸证者,加清热化湿药,如滑石、扁豆、石膏等。芍药敛阴而性寒,对于脾虚寒湿等证,皆禁用。

2.3关于胃病的证治胃司受纳,主腐熟水谷,喜温而恶寒,治宜和胃,并根据虚、寒、热见证而灵活加减,如:胃虚宜补,加党参、白术之属;胃实宜消,加大黄、山楂之类;胃寒宜温,加干姜、肉蔻等;胃热宜清,石膏、黄芩之属,均可加用。

此外,细致观察肝胃郁滞的脉象及舌苔的特征,对于本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本证脉象多见左脉沉牢,右脉弦滑,前者为肝气郁结,后者为脾虚有湿,舌质淡紫,舌苔白腻,前者为肝郁,后者为脾胃宿滞,秽浊郁伏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