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穴位贴压治疗论文
时间:2022-08-11 09:29:00
导语:乳腺增生穴位贴压治疗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乳腺增生是乳腺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妇女健康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关注和研究乳腺增生的诊、治、防是广大乳腺疾病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方法三年以来,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上,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用外用穴位敷贴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积累。结果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且半年后门诊随访,复发率为0。结论穴位贴敷内病外治是治疗乳腺增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乳腺增生乳腺贴穴位敷贴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78例年龄在20—52岁育龄妇女,经门诊初诊查体手诊和乳腺B超、钼靶检查证实为单双侧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8例)采用传统治疗(口服中药)基础上加贴乳腺贴穴位外用。对照组(140例)采用传统治疗(口服中药)
1.2临床症状
行经前持续数日单双侧乳房涨痛,与气候情绪有关,少数可伴有痛经(一般为未婚未育妇女)偶见乳头少量透明微黄色溢液。
1.3体格检查
单双侧(外上象限多见)扪及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不规则散在片状结节状的肿块,边界清、质韧、压(触)痛、可活动,无扪及肿大淋巴结,无乳糜色及其他脓性乳头渗出液。
1.4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乳癖”的诊断标准。
(1)年龄在19-52岁。
(2)乳房疼痛,如胀痛、刺痛、钝痛、牵痛。痛重者不可触碰或震动,甚至可连及胸胁、肩背部,上肢活动时则疼痛加重。
(3)多数在乳房外上象限有一扁平肿块,扪之有豆粒大小硬结节,可有触痛,肿块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4)乳房疼痛及肿块可随月经、情志的变化而变化。如情志不舒及经前乳房胀痛加重、肿块增大,情志舒畅及经后乳房胀痛减轻、肿块减小。
(5)辅助检查,如钼钯X线乳房摄片,冷光源强光照射,乳腺近红外线、B超等,有支持本病诊断的阳性表现依据。必要时可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二、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在已选取的140例患者中,用常规中成药(乳癖消、小金丹、乳康丸选取一品)按剂量正常口服,观察三月后复查。
2.2治疗组
在选取的138例患者中,在以上常规中成药口服基础上,加贴乳腺贴于固定相应穴位上。(主穴-阿是穴、乳根、气户、膻中旗门辅穴-足三里)24小时换帖,观察3个月复查。
三、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
诊断—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结合现有钼靶X线、乳腺B超检查,诊断可明确。评定标准—治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消失。好转:乳房肿块变软变小,疼痛减轻或消失。未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无变化。以上“治愈”及“好转”标准中,肿块变化,均有钼靶、乳腺B超检查结果证实。公务员之家:
3.2疗效测评
综上治疗组(口服配合穴位外用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口服组)。
治疗组(口服配合穴位外用组)单项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口服组)。
治疗组(口服配合穴位外用组)半年后随访复发率为0。
四、讨论
古曰“妇人之疾,关系最巨者则莫如乳”《妇科千金》,可见乳房疾病在女性疾病中的重要性。乳腺增生是以乳房肿块乳痛、乳头溢液为主要症候群的常见乳腺疾病,其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为50%,乳腺门诊中乳腺增生患者所占比例为70%有余,其中30—48年龄段居发病高位。中医以为“乳癖”概述,多以气滞、痰凝、血瘀的改变,肾虚、冲任失调则是病机核心,治疗上多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调节冲任为治疗原则,基本方为川穹、莪术、当归、肉桂、红花、乳香、没药等,共研细末,用黄酒(米醋)调以糊状膏方贴于乳房患处(传统为疼痛点阿是穴)部位。自制膏方简易方便易于操作,且价格低廉,颇受传统女性患者的认同,但是,伴随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与日俱增,中药膏制剂的异味和膏制剂的外溢污染皮肤衣物的弊端,也逐渐成为人们的规避需求,传统中成药乳癖消、小金丹、乳康丸等,集中药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之功效,多年来被临床沿袭使用,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药剂量大、且必须长期口服,其由此引发的胃肠及胆道反应,不可不引起乳腺工作者的正视和应对。探索寻求方便、简约、无胃肠反应、无皮肤刺激、且疗效贴切的治疗乳腺增生的途径是多年来乳腺工作者的课题,经参加多次乳腺疾病的学术研讨会,对内病外治、经皮给药的途径有了全新的认识,自2007年以来尝试用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的纳米乳腺贴,治疗单纯性乳腺增生,总有效率在90%以上,半年随访,复发率为0。纳米远红外陶瓷材料和高度精化的十八种草本草本生物胶精华素,在特定的纳米工艺条件下,全面解析草本生物的药用成分,具备了吸收完全、起效迅速的特点,尤其其不经胃肠肝胆循环、不伤皮肤、无创伤、无污染、无毒副作用,符合临床治疗的需求,符合普及社区健康教育的方向。穴位敷贴、内病外治是传统和现代科技结合的手段,必要而可信的治疗途径。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中国抗癌协会:《关于积极推进“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工作的通知》,2005.4.21.
[2]陈豪,刘胜.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上海,2000.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5-46.
[4]沈金鏊(清)编著.《妇科玉尺/经典医学名著》[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6-1.
[5]唐汉钧.乳腺病研究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
[6]张琼,陈家旭.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研究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5):25.
- 上一篇:节水农业设计完善对策论文
- 下一篇:新生儿肺炎多种临床治疗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