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与癌症的关系论文

时间:2022-07-16 08:06:00

导语:霉菌与癌症的关系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霉菌与癌症的关系论文

摘要:目的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种类繁多,部分霉菌可产生霉毒素,与癌症的发病有极大关系。改良粮食,食品的保管方法,多食用新鲜蔬菜,对防癌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霉菌疾病癌症

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各种工农业产品、药品均可被霉菌污染。霉菌种类繁多,数量极大,目前被公认的有8000个菌属,l00000个菌种。据有关书籍和文献的记载,菌种已达20万种,真菌的种类可能要超过15000个菌属,25000个菌种。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人们常常能在谷类、麦类、各种食品,药物中将霉菌检测出来,霉菌家族多数是有益的,可以说是医药事业中的宝贵资源,有的可以用来生产供人民卫生保健事业需要的某些抗菌素,维生素以及酶类,有的本身就可以入药用于医治疾病,如:中药马勃,茯苓,猪苓,灵芝等百余种。当然,霉菌中也有些对人类是有害的,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真菌毒素。霉菌毒素与癌症关系已相继被人们报道。

有许多人报道,除黄曲霉与产生的黄曲霉素外,还有一些曲霉也可以产生类似黄曲霉素的致癌物质,如黑曲霉,红曲霉,棒状曲霉,烟曲霉,棕曲霉,文氏曲霉,桔青霉,园弧青霉,以及杂色曲霉等等,软毛青霉也产生黄曲霉毒素。除上述各种菌毒素外,一些青毒菌的产物如灰黄青霉菌所产生的灰黄霉素等也易引起癌症。现仅就主要的与癌症有关的霉菌的毒素阐述如下。黄曲霉素有致癌作用,但不同动物对黄曲霉素的敏感性不同。黄曲霉素及其衍生物根据荧光分析已有20多种,其中17种已明确了化学结构,其中以B1的致癌性最强,故一般以B1表示其毒性,其次是G1、B2、M1。在自然界中并非所有黑曲霉菌都能产毒,实际上无毒菌株比有毒的要多,一般认为有毒菌株仅占10~30%,由于地区差别,个别有达80%者。黄曲霉素对实验动物有强致癌性,主要是肝癌。此外,还可见其他部位同时发生肿瘤,其中有些是恶性肿瘤,如肺鳞状上皮细胞癌,结肠粘液性癌,唾液腺癌,泪腺癌,睾丸间质细胞癌以及唾液腺良性瘤等。各种黄曲霉素在结构上都很相似,都有一个糖酸呋喃的基本毒性结构和一个香豆素,后者可能有致癌作用。对肝肾有损害,引起急、慢性中毒,杂色曲霉毒素,除杂色曲霉外,杨巢曲霉萨氏曲霉,淡黄青霉,长蠕孢霉等有可能产生杂色曲霉素,其致癌性虽较曲霉毒素为弱,但由于分布广泛,产毒菌株多,产毒量也较大,故应予重视。Dickens等报告,此毒素对大鼠皮下注入0.5mg,24周,47周后出现皮下肉瘤,肝癌胆管癌。还有人报告,此毒素对大白鼠连续0.5~1.0mg每周两次皮下注射,则发一肉瘤,新生小白鼠一次皮下注射,在肝肺发生肿瘤,又对大白鼠给10~150ppm杂色曲霉素,则引起肝癌。此毒素的化学结构类似黄曲霉素,跟踪研究,发现它可以转变为黄曲霉素B2及G2。青霉毒素是青霉菌属中霉菌所产生的一大类毒素的总称,目前发现这类毒素并有致癌作用的主要有:黄绿青霉素,岛青霉毒素,展青霉毒素,皱褶青霉素,环氯素,灰黄霉素,青霉酸果。赭青霉有毒的代谢产物青霉酸,在大白鼠的皮肤上连续涂则发生肿瘤,但经口投未证明有致癌性。扩展青霉和软毛青霉有毒代谢物,展青霉毒素连续经皮下注射于大白鼠,十五个月后注射局部发生肉瘤。岛青霉有毒代谢物黄天精,环氯素,用dd系小白鼠,每日给黄天精50~400mg,则发生肝癌,dd系小白鼠每日给40~60ug的环氯素,即引起肝癌。变幻青霉,皱褶青霉,缓生青霉,棕褐青霉的毒性代谢物皱褶青霉素也可致小白鼠肝癌。

霉菌毒素的致癌作用,必须经过一系列重要转变才能引起动物肿瘤,这些情况是:①毒素的代谢物进入肌体。②在体内扩散,转变贮存和排泄。③进行无害代谢和激活代谢产物。④进入靶细胞代谢转化为“最终”的致癌物质并和靶细胞的结构相互作用。⑤靶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⑥转变的细胞发展为肿瘤并转移,因此,霉菌在复杂的肿瘤发病过程只起外因的作用。

综上所述,应对个别霉菌真实本质加以初步的了解,它们寄居于日常用的粮食,食品某些菜类甚至于药物中。这不仅使其霉变而破坏其营养成分,产生难以下咽的气体,更重要的是这些消毒的菌株及其代谢产物有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以至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因此,改良粮食,食品的保管条件方法,采用防霉防毒措施,改变吃霉变食物的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是有助于预防癌症的。而卫生防疫部门加强食品卫生标准的检验,是把住“病从口入”关的有力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