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食品药品安全

时间:2022-09-16 01:27:00

导语:论和谐食品药品安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和谐食品药品安全

摘要:食品药品安全关系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面临着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屡禁不止、食品药品企业小多散等一系列食品药品不安全因素,已经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因此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食品药品安全与和谐社会的密切关系,食品药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食品药品安全和谐社会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的生活必需品,药品则是人的身体健康保障品。没有食品,人类无法生存,没有药品,人类健康无法得到保障。可以说食品药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但现今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却存在诸多问题,形势十分严峻,不容乐观。“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反映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心;“齐二药”和“欣弗”事件则让药品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重大阻碍。因此,我们要充分认清形势,从全局的、战略的、政治的高度,审视对待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进一步健全法律,完善制度,制定措施,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食品药品安全

(一)食品。食品,通常是指人类食用的物品,包括天然食品(水果、蔬菜等)和加工食品(以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制成品)。

《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的法律定义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二)药品。按照我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的含义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药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清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三)食品药品安全。食品药品虽然都要保证安全,但是二者的要求并不一致。

对于食品来说,真正意义上的食品安全要从五个方面来评价:一、营养成分:食品的用途之一就是提供必要的营养,但食品提供的营养成分过剩或缺失,都会造成对人体的营养性危害。如:2004年发生在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就是因为奶粉中营养素严重缺乏,致使婴儿停止生长,四肢短小,脑袋尤显偏大,被当地人称为“大头娃娃”。二、天然成分:是指食品天然自带、生长产生、贮存生成的有毒有害物质。三、微生物含量:世界上不存在不携带微生物的食品,微生物普遍存在于食品中,但不是都有害处。有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也有会使人体致病的微生物,重者会造成中毒。最近发生在美国的菠菜风波,就是因为菠菜被水污染携带大肠杆菌,致使173人得病,3人死亡,患者扩散到全美25个洲。四、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国家允许的,实行限用,不能超量使用;国家禁用的,不得添加使用。违背这个原则,就会造成食品安全风险。五、化学成分:指食物中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化学物质达到一定水平可引起急性中毒。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既无危害又无危险,既不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因素,也不造成对人体有害的近期或远期影响,兼具食品营养和安全要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食品安全。

对于药品来说,要求药品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是不现实的。“是药三分毒”,药品能治病但也可能产生有害的反应,我们常常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DrugReaction,缩写ADR)。国际上给药品不良反应下的定义为: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可见,药品安全与食品安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是二者之间也有共同之处,这也就是食品药品安全的特征。一是普遍性。食品药品安全涉及面广,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其普遍性不必多述。二是重要性。小到个人的生命健康,大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食品药品安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在国家的战略中都具有重要的位置。三是基础性。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的是人的生存和健康,生存权是所有权利中最基本的人权之一,因而食品药品安全具有明显的基础性特征。四是复杂性。食品药品中既有自然生长的农作物、中药材等,也有纯粹后天合成的如化学药品;既涉及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诸多环节,也包括药品从研制生产到流通使用的全过程;有的食品只要简单劳动就可完成,有的药品科技含量非常高。可以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对象情况十分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和谐社会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的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要求矛盾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在统一体内相互包容,协调运作,良性转化和融合,始终使社会处在健康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之中。具体地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既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既要注重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的和谐发展;既要培育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共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和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

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动力支持是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公平与公正,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是秩序、法律和道德,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是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三、食品药品安全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百姓生存和健康,影响着社会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食品药品安全得不到保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就不可能顺利建设。因此,建设和谐社会依赖于食品药品安全,即食品药品安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支撑。同样,食品药品安全也离不开和谐社会,可以说和谐社会为食品药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两者是统一的。当然食品药品安全与和谐社会是局部与总体的关系,二者不是平行并列的。

(一)食品药品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支撑

首先,食品药品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食物与水、空气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人不能没有食品药品,没有食品药品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食品药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老百姓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食品药品安全没有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没有保证,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证食品药品安全从而保障民众的生存并提高生命质量,和谐社会才有实现的基础。

其次,食品药品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积极化解和应对各种矛盾的重要关口,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抓住民生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同时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改善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就是解决民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就是当前主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再次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近20年来,我国食品药品工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极具潜力的新的增长点。如果食品药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将会对食品药品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在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同时,也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惧与心理障碍。问题严重时,还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危及社会稳定。从国际上看,如比利时的二恶英污染事件导致执政长达40年之久的社会党政府内阁垮台。从国内来看,齐二药、欣弗事件让“国药准字”的公信力就受到严重挑战。

(二)建设和谐社会是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首先,和谐社会建设为食品药品安全提供公平正义、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是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为食品药品安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和谐社会建设为食品药品安全创造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整合,确保社会平安,使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的处理,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使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从而保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顺利开展。

再次,和谐社会建设为食品药品安全营造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氛围。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把社会的他律和每个人的自律结合起来,提升全体人民的素质,从而有利于食品药品行业自律,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夯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基础。

四、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产业快速发展,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也随之突显。国务院连续有针对性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经过努力,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好转。但是一些地方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依旧时有发生。目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主要存在一下主要问题:一是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屡禁不止。去年发生了“红心鸭蛋”和“齐二药”假药等事件;新年伊始,又发生了河北新乐“黑心肉”、广东佰易免疫球蛋白事件,在国内外产生了不良影响,使老百姓常常心有余悸;二是食品药品违法违规经营还没有根本遏制。每年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都查处大量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仅2005年1-11月全国就查处药品违法案件25.87万件,涉案总值4.30亿元;2005年1-9月,全国共查处食品违法行为近43万起,总货值10.8亿元;三是食品药品安全隐患较多。食品方面,食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频频发生,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问题,种养殖业中违规使用激素、抗生素、瘦肉精、农药等现象时有发生,小水产品中违规使用防腐剂现象比较突出,食品滥用添加剂现象屡禁不绝;药品方面,药品生产企业不按生产工艺组织生产,药品经营企业不严格按照GSP要求经营屡见不鲜,食品药品不安全因素仍未彻底清除;五是农村食品药品监管有待加强。由于城市加大了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大量转移农村,给农民利益带来不利影响;六是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期望与目前的状况有一定距离。据央视网上调查,99%的被调查对象关注或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99.5%的人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表示担忧或非常担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扰乱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影响了食品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留下了不和谐的音符。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有监管部门的因素,同时还受到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一是监管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对食品工作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中央一级涉及的部位大约有19个,地方一级就更多,主要监管部门农业、商务、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职能既有交叉,又有空白。虽然赋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综合监管、组织协调、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职责,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小马”很难拉起这辆“大车”。药品监管也涉及卫生、工商等部门,由于实行省以下垂直,很难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二是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法律《食品卫生法》,规定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食品卫生监管工作,已经和现实的监管存在很大差距。而且仅仅从卫生的角度,已经远不能满足现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药品管理法》虽然经过了2001年的修订,但6年过去了,在执行中也存在的很多的问题,产品召回制度的缺失,处罚力度的不足等都是这部法律存在的硬伤。另外,相关法律不配套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比如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全部以危害结果作为判断罪与非罪的标准,没有规定行为犯,刑事处罚门槛过高;三是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食品药品监管任务极其繁重,而执法部门人员缺乏,技术条件和物质手段落后,严重制约了监管和打击力度。另一方面监管人员监管不到位,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够,执法不严、打击不力,有以罚代刑、一罚了之的现象。四是食品药品行业存在的问题。食品药品行业总体来说处于相对较为落后水平,生产加工企业多、小、散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研制开发力度不够,创新能力不强。食品药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仍然不规范,缺乏必要的设施,以及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措施。五是食品药品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食品标准总体水平偏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之间存在着交叉、矛盾或重复,重要标准短缺,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部分企业标准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部分标准的实施状况较差。药品标准虽然取消了地方药品标准实行国家标准,但现行同名药品(特别是中成药)的标准仍不统一;有的在制定标准时考虑不周,严谨不够;有的在审核标准时未仔细校对,错漏较多;有的药品质量标准可操作性不强,影响检验结果的判定。六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的通报制度、应急管理机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体系、药品检验水平、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及预警机制等多方面的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七是舆论的引导和群众的认识问题。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一边消费者怨声载道,呼声极高;一边却是有关部门收到的投诉举报和查处的案件相比不成比例,说明百姓的消费维权意识较为淡薄。同时新闻媒体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相关报道也更加频繁和深入,以往习以为常或未被揭露的问题也被曝光,常常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五、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科学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药品监管方面虽然基本完成了机构调整,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理顺。鉴于当前地方保护主义对药品安全监管的影响,应当将药品监管的省以下垂直改为实行中央垂直管理,彻底摆脱地方政府对执法的干扰。食品监管方面,要及时总结近年各地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的经验,可以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工商等部门有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合并统一到一个部门。同时在中央和地方均应该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本地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食品卫生法》的修订步伐,将《食品卫生法》修改为《食品安全法》。或者废止《食品卫生法》,重新起草出台《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应当包括立法目的、食品及食品安全的定义、食品安全的范围、监管体制、食品安全监管原则、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体系、应急处理、标准检测、市场准入条件、安全风险评价、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体系、行业协会、法律责任等内容。尽快修改《药品管理法》,充分吸收《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503号令)的内容,建立健全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建立药品召回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加大对监管部门的监督。修改刑法有关内容,将药品制假犯罪行为由结果犯变为行为犯,同时降低售假货值规定,减低刑事处罚门槛,增强震慑力。

(三)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完善食品标准首要的的是将食品卫生标准和食品质量标准合二为一,建立统一科学的标准体系,同时建立定期检查复核制度,对不适应形势变化的标准及时修订。可以将国内食品标准尽快与CAC标准接轨,既可避免重复性工作,又可节省大量财力。改革我国的食品检验体系,变分散为统一,在地市建立食品检测中心,将分布在卫生、工商、质监、农委等不部门的检验设备集中起来,既避免重复投入、资源浪费,有可以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利用率。同时建立检测结论相互承认制度,只要检测机构通过了有关部门的认证,该检验机构做出的结论其他部门予以承认。

(四)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改变长期以来事后管理的传统做法,建立一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风险进行适时评估的体系。比如制订食用农产品产地区划,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建立国家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和原粮污染监控制度,完善国家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研究食品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及其严重性,以及危害发生的概率,并据此划分食品的风险等级,其动态评估结果作为政府食品安全决策和管理的基础。完善药品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和上市后的评价,建立并完善药品监测、预警、应急、撤市、淘汰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制定完善各种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加强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应急监测、报告和预警体系、应急检测技术支撑系统、应急队伍和物资保障体系,以及培训演练基地、现场处置能力建设,提升政府应急处置能力,使危机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程序化。

(六)建立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络和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的食品药品监管计算机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基础,搭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测分析、信息通报和公共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加快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包括信用信息获得机制、信用信息管理机制、信用信息使用机制、信用信息机制以及企业的申诉机制等内容的信用体系。全面发挥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引导、督促功能。强化企业是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建立健全企业责任制度和自律制度,引导企业积极履行和承担食品药品安全责任。

(七)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制订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规划,通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进农村”、“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食品药品安全进校园”等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和普法教育,提高全社会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投诉信息收集渠道,建立公众参与的市场流通监管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政府与消费者的沟通机制。发挥食品药品行业协会的作用,对内为协会成员服务,组织会员的培训,以期提升行业的竞争力;对外作为本行业的代言人,成为政府和企业沟通的桥梁,

(八)突出农村等监管薄弱地区的监督管理。当前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农村地区,需要突出加大对农村以及城乡结合部的监管力度。在农村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的供应网、监督网和责任网,组织“万村千乡工程”,开展专项整治,避免农村成为假劣食品药品的转移地和集散地,保证农民饮食放心、用药安全。

(九)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建设。树立科学监管理念,解决好为谁监管和怎样监管这个根本问题。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监督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坚决纠正不作为和乱作为,保证行政执法公平公正,防止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学习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为民服务的能力和应对各类复杂局面的能力,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监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