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译配全过程分析

时间:2022-02-10 11:16:50

导语:歌曲译配全过程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歌曲译配全过程分析

摘要:本文以英文经典歌曲《月亮河》译配过程为例,详细阐述歌曲翻译需重点关注的几方面问题,兼论音乐文学翻译在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歌曲译配;《月亮河》;音乐文学

一、引言

歌曲译配,即译词配上原曲的过程,歌词须服从原曲框定的旋律和节奏,考虑汉语语音特征与旋律之间的对应关系。歌曲译配的属性比较复杂,“译”应属文学翻译的范畴,“配”则与歌曲创作有相关性。可唱性是歌曲翻译作品的生命,理想效果是译词不歪曲原意并使演唱者与听众双方都忘记这是一首翻译歌曲[1]。本文尝试以拙译《月亮河》为例,对歌曲译配全过程牵涉的问题做一梳理,旨在为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传播者提供可参考的范式。

二、《月亮河》译配过程全解析

歌曲译配是一个复杂的创作过程,横跨音乐、文学、翻译等学科,译配步骤往往交错进行,本节试以《月亮河》为例,从下列五个角度梳理和阐述歌曲译配全过程:(一)了解歌曲背景,粗译歌词大意。电影BreakfastatTiffany’s(《蒂凡尼的早餐》)根据美国小说家卡波特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位向往都市生活的农村姑娘来到纽约追梦却遭遇各种磨难的故事。《月亮河》是该片主演奥黛丽•赫本在电影中的独唱,表达了女主角厌倦尘嚣、回归田园的愿望[2]。《月亮河》的歌词中有heartbreaker,drifters,huckleberryfriend这类表达忧郁、悲伤与怀旧情绪的词语,由此可确定翻译基调并译出大意供译配时参考。笔者试译如下:“月亮河,有一里多宽,我总有一天要优雅地从你这里渡过。哦,你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我梦破碎的地方。无论你流向哪里,我都要跟随你。两个漂泊者,一起去看世界,世界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我们在同一座彩虹的尽头,在转弯处,等候我儿时的伙伴、月亮河和我。”(二)感受乐曲旋律、把握语言韵律。歌曲是诗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被称为“能唱的诗”。歌曲译配需熟稔歌曲旋律,对每一乐句的起伏、速度乃至不同演唱者对同一乐句的不同处理都要有精准的把握,选取较忠实于曲谱的演唱版本作为译配的主要参考。歌曲译配并非只考虑译入语和原语的音节数保持大致对等,还要考虑乐曲节奏对译入语歌词的影响并由此选择恰当的韵式。以《月亮河》第一句为例,英文moonriver一词与中文“月亮河”恰好同为3个音节,直译看似理所当然。仔细观察后发现,原曲为3/4拍,1-2小节“强弱弱”的节拍型与偏正短语“月亮河”的2+1韵式不吻合,加之旋律为上行走向,直译入唱感觉与1+2韵式的动宾短语“越良河”相似。拙译依照“统摄原意另铸新词”原则,以动宾短语“看月光”与1-2小节的节奏型对应,而将全曲主题词“月亮河”另寻适宜位置呈现[3]。除句式节奏外,韵脚选择也与旋律特征存在一定关系。总的来说,中文歌曲换韵不宜过于频繁,但音乐风格的变化可以为换韵提供契机[4]。如《月亮河》1-14小节与5-20小节是完全相同的两段旋律,韵脚保持江阳辙(光、上、双、方、徨、方)不变;从第23小节开始,旋律有了新的发展,韵脚随之以中东辙(梦)为过渡并最终转为言前辙(畔、边、伴、眠)。总之,译词一韵到底固然不错,但若单纯为了押韵而生造词语倒不如适时换韵,而在音乐风格变化处换韵可以给听众自然而不突兀的感觉。(三)关注表达差异、尊重受众感受。译者需具备对原语的高超理解力与对译入语的娴熟把握,才能胜任传达原文思想与情感的重任。以现代翻译家傅雷为例,他对东西方语言差异有深刻见解:“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侧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5]。当代学者王文华则特别指出汉语在意象构建方面的特点:“汉语重视形象思维,处处意群意象,篇章如意象的流泻式铺排”[6]。就歌曲译配而言,将英文的精确表达转化为汉语的意象铺排,有助于译词画面感的营造,而画面感是判断汉语歌词优劣的重要标准[7]。例如:《月亮河》歌词第一句MoonRiver/widerthanamile/I’mcrossingyouinstylesomeday,拙译以“看月光,洒在河面上,我愿与水中月成双”的意象铺排取代英语“比一英里宽”的精确表达以及“优雅”的抽象表达,展现出一幅渡河的精美画面。(四)关注文化差异,确定代偿方案。将原语音乐文学作品译成译入语音乐文学作品供受众欣赏,调动受众审美情趣应为译者考虑的首要因素。若原语文化符号直译后难以令译入语受众理解进而无法激发审美共鸣,则应依照其接受能力确定恰当的代偿方案。《月亮河》歌词中的myhuckleberryfriend,典出一部讲述美国音乐人JohnnyMercer生平的名为MyHuckleberryFriend的人物传记,书中提到JohnnyMercer幼年时常和朋友们采摘黑莓并称他们为myhuckleberryfriend[8]。在译词中,如果为保留原语典故而直译为“一起摘黑莓的伙伴”则容易因该表述在汉语歌词中较罕见而将受众从歌曲营造的怀旧意境中抽离出来。拙译以“儿时的伙伴”作为代偿方案,旨在维护歌曲创设好的氛围,不使听众“出戏”。(五)完善逻辑关系,适当增补删节。受乐曲容量所限,歌词在逻辑上往往有不易理解之处,译文若不进行适当改写易使受众费解。以《月亮河》中We’reafterthesamerainbow’send,waitingroundthebend一句为例,we指谁?是指我和月亮河还是我和伙伴们?aftersth’send具体指什么?若指位置,为何不用behind?roundthebend在英语俚语中有“疯狂”之意,此句指“在转弯处等待”还是“疯狂等待”。若为前者,具体指谁的转弯处?若为后者,为何要疯狂等待?歌词不是科学论文,经不起用显微镜检视,这也是注释1中使用notfalsifytheoriginal这样一个比较宽松的标准来定义歌曲翻译的原因。拙译将We’reafterthesamerainbow’send,waitingroundthebend译为“天边那座彩虹桥畔,在月亮河边”,不在无法解释也无需解释的细节处纠缠。此外,出于译文表达效果的考虑,在不违背歌词原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补译可有效配合汉语歌词画面感的构建。如将There’ssuchalotofworldtosee一句译为:“远方的世界里有梦”,“有梦”为补译;将Myhu-ckle-be-rryfriend,MoonRi-ver,andme一句译为“与儿时的伙伴月光下同眠”,“同眠”为补译。这两处补译有助于烘托原词静谧、安详的审美意境。译词配曲应遵循的原则。如何将译词嵌入原曲是歌曲翻译区别于其他文体翻译的特殊性之所在。少了这一环节,歌曲翻译就变成了不需要考虑入唱的歌词大意翻译,自由度随之宽松了很多,网络上出现的同一首歌词有多个译本即属于此类情况。基于上节对《月亮河》译配过程的梳理,本节着重阐述译词配曲应遵循的原则,既使普通音乐爱好者对于歌曲译配填词的相对唯一性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又能为有志于从事音乐文学翻译与传播事业的人士提供便于实践遵循的原则。首先,译配填词要确保汉语译词与英语原词的音节数大致相当,从而确保译词与原词实现演唱速度上的同步,而添字或减字则会加快或减慢原曲速度,从而破坏原曲固有的音乐风格,也就违背了译介外国歌曲的初衷,背离了“尽可能忠实再现原作”这一翻译的本质。而歌曲翻译则既要忠实再现原作内容,还要忠实再现原作旋律。其次,译配填词要确保汉语声韵与原曲节奏大致吻合,其中包括短语和乐句两个层面:短语层面如上节所述,动宾短语1+2结构对应的第一个音符时值应为长于后两个音符时值之和的节奏型,偏正短语2+1结构对应的第三个音符时值应为长于前两个音符时值之和的节奏型;乐句层面,一句完整的英语歌词不一定与完整的乐句严格对应,英语的重音结构也不一定与相应的旋律走向匹配,常出现重读音节对应的音高比轻音对应的音高偏低的情况,这些情况在汉语译配时都必须加以纠正,使汉语声调走向与乐曲旋律走向大致相当,句子起止与乐句起止严格对应。译配填词要确保汉语语言风格与原曲音乐风格大致对应:英文歌词与音乐风格并未发现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有些表达严肃主题的歌曲也会出现较为直白甚至粗鄙的语言;汉语译词则有必要考虑音乐风格与语言风格的对应,欢快的音乐对应简明的语言,严肃的音乐则可以适当选择文言词汇,但应以易于听辨为前提。

三、余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音乐家译配演唱外国歌曲的传统传播手段式微,原文演唱配以歌词大意翻译成为主流传播方式,其优点是听众可第一时间欣赏到所谓“原汁原味”的歌曲,但缺憾之处亦不容忽视:歌曲的美学价值由歌词与旋律共同构建,汉语听众更多是在欣赏旋律,对原文歌词音韵、意境的接受效果并不理想,与其如此,倒不如直接欣赏一首器乐曲,实际上并没有尝到原曲完整的“原汁原味”。歌曲译配可以令原文歌曲真正在译入语地区重生,将歌曲的全部美感比较完整地传达给译入语受众并激发审美共鸣,还可丰富汉语音乐文学的内容与样式,更可使听众感受汉语与异域音乐融合时散发的独特魅力,增强普通民众对中华语言文化包容力与高品位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作者:张晔 单位:天津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