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观建筑艺术研究

时间:2022-05-06 09:27:34

导语:云台观建筑艺术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云台观建筑艺术研究

【摘要】三台县云台观作为四川规模较大的道教宫观建筑群,保存有完整的明代建筑和清代建筑。本文对云台观的建筑环境、组群布局建筑装饰等进行了探讨分析,指出云台观的建筑艺术是宗教文化的物态体现,蕴涵着丰富的道教思想和哲理内涵。

【关键词】三台县;云台观;建筑艺术

三台县云台观又名佑圣观,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南40多公里的安居镇云台山上,距成都153公里,是四川省内最大的真武祖师道场。作为四川现存规模较大的明清道教宫观建筑群,保存有明代和清代建筑二十余座。1996年三台县云台观被确定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宫观建筑环境

云台观位于三台县云台山上,此处自然环境神奇秀美,植被茂密,奇峰异洞,沟谷溪潭,飞瀑流泉,生态宜人。清光绪癸巳(1893)罗意辰所撰《云台山佑圣观碑》中就这样描绘到:“吾蜀三台县,出南部百里,有一山焉,厥名云台,今隶潼郡,古属飞乌。毓秀中英,裹灵报异。前环玉水,孕郪雒而注大江;后枕元岗,连越嵩而藩三蜀。右睨少陵怀忠之地,山表望君;左俯董仲读书之台,峰标圣母。苞诸灵迹,是谓祥峰。”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郭元翰编著的《云台胜纪》中更是详细的描绘了云台山自然环境以及地势风水等,他在《结屋云台》一章写道:“文曲峰西去十里许,虚危之下,有山名云台。高只三百六十丈,阔只四里八分。地接岷峨,脉连玉垒,瑞气葱郁,岩洞幽丽。”“南有火峰,西有金顶,圣姑山峻耸凌霄,若纛旗树侧。陟其巅,四顾苍然,一望无际。锦江盘施若玉带,流溅珠而声敲玉。印台、圣灯,献于左右。而凤来、太平诸山,势若星栱。苍翠跪伏,绮绾绣错。此古人所谓五星及位,九龙捧圣之地”。描述中我们可见云台观的山水之胜,正是如此绮丽、幽深而奇美的自然环境使得道教中人选址于此修建宫观。而《云台胜纪》第二卷《云台十景》中古人咏唱赞颂云台观十大胜景的诗句,也将云台山秀美的自然环境与云台观壮丽的建筑群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如今的云台山麓处处古柏森森,百年榕树苍劲巍峨,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环境深邃幽静,宛如人间仙境一般。云台观建筑内外古树参天苍松翠柏、殿宇楼阁鳞次栉比、匾额楹联诗文道意,自然山水与宫观建筑相得益彰、共融和谐,真可谓是“干元洞天、蓬莱胜境”。

2建筑组群布局

云台观建筑群规模宏大,错落有致,巍峨壮观,于青松、翠柏之中,依山势而行,绵延数里。沿着一条蜿蜒盘旋的山路,顺道前行穿过玉带桥、一天门、三皇观,至第二天门,回龙阁、瘟祖殿、送子观音殿,再穿过千年古柏的林荫长廊,便到达三天门。由此开始,整个建筑组群变得严整而有序。一条由南至北的中轴线上,三天门、云台胜境坊、迎仙桥、三合门、券洞门、青龙白虎殿、灵官殿、降魔殿、玉皇殿、藏经楼、玄天宫等主体建筑依次排列。“中”成为建筑群的中心和灵魂,体现“居中为尊”的空间意识以及对称美的建筑观念。而轴线左右两侧铺开的建筑则保持着对称与均衡,西路有左“阎罗十殿”、城隍殿、左九间房、钟楼、老君殿;东路是右“阎罗十殿”、观音殿、右九间房、鼓楼、茅庵殿。一座座的殿宇建筑采用纵深轴线串联的组群方式,从三合门起,建筑布局由三重四合院层层相连而成,建筑群在起起伏伏的院落空间中呈现出丰富多姿的变化。组群布局既有相对独立的各进院落,又可融合成完整统一的纵深空间,强化突出了建筑空间贯通交融的流动性与形式美,可以说是传统建筑理性精神和道教等级伦理美学观在宫观建筑组群布局上的典型代表。作为道教宫观,云台观在建筑艺术形式的布局手法上与神仙信仰等级相对应,严格按照伦理、尊卑等级建造铺排,强调“中”的建筑空间意识和观念。随着自南而北的伸展,通过建筑空间和形体变化的酝酿与积聚,三合门、灵官殿、降魔殿、玉皇殿、玄天宫等供奉主要道教神仙的殿宇不仅设置在中轴线上,还依据道教神仙的尊卑排位进行了依次排列。主殿“玄天宫”是整个组群空间序列的核心与重点,位于中轴线的最末端,全观的最高处,它以一种傲然态势俯视着下面的殿宇。这种中轴对称,逐台分级的布局使得整个三台观建筑群井然有序、严整统一、肃穆庄重。

3单体建筑装饰

云台观的建筑组群是一个审美整体,而作为建筑群组成部分的单体建筑,更是以其丰富多样的形态类型、精雕细琢的细部装饰扩大了整个建筑群的立体空间,充实着建筑群的整体艺术形象,既有合目的性的使用价值,又有可供审美观照的艺术价值。“云台胜境”牌枋,“不出头”式四柱三门全木结构牌楼,中间高两边低,四根柱子底部前后夹着石柱础。正楼为五脊顶,覆盖灰筒瓦,檐口有瓦当滴水,飞檐翘角,正脊两端有鸱吻,垂脊安放垂兽。檐下施暗红色如意斗栱穿方,层层叠叠,额枋采用枋心式苏式彩画,黄底墨色着画,画面生动细腻、清新自然。正楼柱高约7米,两柱间一对别致精巧的雀替左右对称,两侧栱形出翼,栱头承托,雕饰卷草纹和云纹,青绿彩绘着色,十分淡雅秀丽。正中明间额题“云台胜境”四字,左右两次间额题“丹台”、“碧洞”,黑底金字,阴刻手法。三合门,第一重四合院前门,建于明万历十六年,门总长14米,厚2.35米,高5米。砖石红墙仿木结构,歇山式屋顶,盖青灰色筒瓦,檐口的瓦当滴水排列如串珠。屋顶正脊布满雕饰,两端有吞脊兽,脊中央安放卷草龙纹夹葫芦宝顶,垂脊上摆放仙人雕塑。檐下两层枋间用砖烧制成仿木斗栱层层出挑铺设,建筑俨若宫阙,古朴典雅。三合门有三个门洞,中间正门洞高3.05米,宽3米,双扇板门,门上彩绘门神,左为尉迟恭,右为秦琼。采用京剧脸谱的手法,尉迟恭红脸、蓄连鬓须、双手使鞭;秦琼白脸、留五绺须、双手舞锏。武生的身姿,一手高举鞭、锏过盔顶,一手位于腰部。采用黑线勾勒形象,粉绿、粉蓝、粉红、粉黄染色,流畅遒劲的线条,柔丽调和的色彩,表现出门神雄健、彪悍的威武气势。三合门墙基用三尺见方的巨石砌成,须弥座形式,束腰较高,上下枋饰浅浮雕云纹,精细流畅,束腰上花枝纹深浮雕为饰,饱满完整,与红墙形成对比、与青灰瓦相互呼应,装饰意味极强。三合门两侧接围墙,墙上饰以浅浮雕,雕饰神仙人物图和龙凤图,一方一圆,形象地表述了“天圆地方、阴阳相生”的道教哲理。第一重四合院内的两侧建筑墙壁绘《二十四孝图》壁画,依据建筑的梁柱,两幅为一组,一边六组,共二十四幅壁画,体现道教伦理中“至孝—至美”的观念。壁画手法简练,线条流畅,设色朴素,人物造型准确、生动,背景的山石树木劲挺有力,房屋楼阁工整,极具艺术感染力。降魔殿,清光绪十五年建,位于灵官殿后,殿后的高台阶直接连着藏经楼。殿内正中供奉降魔神像,高三米,怒发跣足,手执长剑;左边供奉雷神、火神塑像;右边供奉鲁班塑像。建筑为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青灰色板瓦覆盖,檐口有瓦当滴水。正脊由三重雕花脊筒组成,两端安放鸱吻,正中立楼阁式三级形宝塔脊刹。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抬梁式结构,殿内顶上梁橼层叠,为“彻上明造”。建筑构件如瓜柱、驼峰、前廊穿插枋、撑弓、额枋等部件均雕刻神仙故事和花草鸟兽等浮雕,并施以彩绘。建筑前廊的三根圆柱形撑栱画面构图和雕刻形式均相同,利用圆柱挖切出两层深凹形,将圆雕神仙人物置于其中,形成独立的故事画面,而其余的上中下三层则采用深浮雕的形式雕绘成翻滚卷曲的海水波浪,装饰性极强,雕刻工艺精湛。梁柱间的骑马雀替形体饱满,色彩丰富,给人以厚重、圆润的视觉感受。隔扇门雕饰、彩绘“丹凤朝阳”吉祥纹样,纹样概括精练。格心部分用直棂菱形式排列组合,呈现出简洁通透的艺术效果,在绦环板和裙板上施以深浅浮雕装饰,与上面格心的简洁窗棂形成视觉上的对比。玄天宫乃云台观正殿,明代建筑,面积约420余平方米,殿内供奉玄天大帝、纯阳祖师和长春祖师三尊神像,肃穆祥和,瑞气融融,两侧分别立有辛、苟、温、关、毕天君和王、马、杨、段、赵元帅等塑像。建筑形制庄重恢宏,雕饰彩绘华丽多彩。单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木构架,出檐深远,檐角微翘,檐头施瓦当和滴水。屋顶采用黄绿二色琉璃筒瓦覆盖,并用黄色琉璃瓦于前坡镶嵌成一大两小的三块菱形图案,俗称“三颗印”,阳光照射下光芒四射,耀眼夺目。正脊雕饰龙凤图案,火焰宝珠脊刹,两端安放鸱吻,戗、垂脊上摆放有仙人和神兽。建筑檐下斗栱56朵,用材纤小,排列紧密,昂嘴呈如意头状,向上弯曲,十分精巧秀丽。斗栱、梁枋、雀替等均施以彩绘,以黑色、朱红、金色着色,显得古朴而雅致。檐下左右两柱上有云龙缠柱,两金童手持宝物、身系红绫单脚分站于龙身。雕饰造型灵动逼真,色泽鲜艳,龙头大张、龙身矫健、龙爪强劲,云纹白色勾边,缀以红、绿、蓝等色。殿内顶部井口天花彩绘华丽、凝重,以暖色调的红、黄为主,方形内绘圆形,圆形里彩绘游龙出海纹和花卉纹,黑底红花线金边,四个岔角处用黑色绘如意头勾白边,支条为纯黑无装饰。殿宇建于高台基上,由东西两头24级垂带踏道台阶而上,台基栏杆正中栏板向外一面刻有“太极八卦图”和“天池”二字,台基下一方形水池,图与字刚好倒影于池中,此等妙思让人叹服。三台县云台观作为四川省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道观,其建筑艺术是在物质性人文艺术建构的基础上,鲜明地表现宗教思想、哲理内涵等精神特质,是道教文化内蕴的物态体现。并且,我们还能从建筑艺术的各个方面看出明代皇权积极参与了此处道观的建设以及三台云台观在历史上非同一般的地位。如建筑完全的中轴对称布局,建筑装饰上随处可见的龙、凤纹样,“云台胜景”匾额上嵌有“通运之宝”御印一方,三合门前左右对峙的明代石质华表,青龙白虎殿悬挂明崇祯皇帝御书“第一名山”匾额等等,都可见明王朝对云台观的重视程度。因此,三台县云台观也被称作为“曾经的皇家道观”。

作者:李星丽 单位: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