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预告片创作艺术
时间:2022-07-18 03:14:01
导语:影视预告片创作艺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预告片作为影视作品宣传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影片主创人员、主要演员及作品的题材、内容、风格等基本信息创造性地组织在一起,是影视作品精彩片段的浓缩,形成强大号召力的影视短片,引起观众的观看欲望。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预告片拥有了更多创作空间,但别具一格的创意构思和恰到好处的剪辑手法仍是打动人心的法宝,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或等在电视前。
一、用巧妙构思来制造悬念
预告片的构思设计必须紧密贴合影视作品本身,可以在影片拍摄中进行,也可在完成后制作。不同在于,前者创意先行,而后者要充分把握已经成形的影片素材,但二者同为吸引观众的后续关注。作为影视作品先期广告的预告片,以推销作品为目的,揣摩观众潜在心理,通过突出矛盾冲突、浓缩戏剧看点、设置意外悬念等艺术手段,“邀请”观众“行动起来”。而悬念最能调动观众的期待心情,引发进一步探求欲望,为影视留下巨大卖点。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定义悬念:“人们说话时桌子下的炸弹突然爆炸,只会让观众有15秒惊讶的乏味场面;而观众知道桌子下面有炸弹并知道爆炸时间,同样的谈话瞬间吸引人,因为观众参与其中。这时呈现给观众的是15分钟的悬念。”[1]有限的影视资料中,如何取舍、如何组织才能让一知半解的观众对电影充满兴趣?创作者要对情节充分把握:既不能过分隐藏情节,意图最后引爆惊喜,那么观众可能会在平淡无奇的介绍中兴趣顿失;也不能放开炫耀内容,提前透露结局,那观众在意料之中的重复里无意探寻。观众需要知道部分信息时,可以在整体中运用总悬念以及穿插小悬念,或在先行预告片和超级腕预告片中用期望式悬念,了解影片角色和部分剧情,形成进一步的期待,然后积累情绪,最终引爆高潮。如《风声》的先行预告片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用疑问的方式引发观众对剧情的猜测,同时展示了片中主要明星,利用明星效应引导观看趋向。而最终版预告片中,一开始设总悬念“谁是老鬼”,接着谜团一一呈现,有所保留展示主要人物,但每个人物自身又存在着小悬念,如金生火、白小年可能死去,吴志国留到最后,而李宁玉、顾晓梦结局难知。此时预告片高明地告诉你很快能解开谜底,观众在忙着预测结局时,真正影片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影视艺术的创作运用综合视听思维,而不是单纯线性文学思维。预告片则要选择合适角度表现矛盾,如视觉冲击、情节爆点、人物特色、经典动作、语言幽默等,用来抓住观众的眼球。然后要巧妙构思整体结构,把握情节节奏点和作品卖点,充分考虑对应的观众群体。深入挖掘影片思想内涵,分段展示人物与情节,不同段落趣味点各不相同,既要有情节的跳跃性、代表性,又要表现内容的相对完整清晰,用开放式结构让观众的思维触角延伸到四面八方,从而使得浮想联翩的观众更想一探究竟。
二、独到剪辑下的视觉盛宴
预告片画面素材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影片的主题风格,要选择能够交代影片时代背景、能够表现出人物精神风貌与动作特点的具有代表性的镜头。《建党伟业》主要讲述了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发生历史事件,展现了、、陈独秀等早期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之际,为革命奋斗的故事,而在预告片中则出现了没落的清王朝以及战火纷飞的场面,为故事发生作充分铺垫。而相关人物的出场镜头更是极富时代特点和戏剧表现力,如面对群情激昂的人们振臂高呼“革命万岁”。而镜头选择的原则应是多但不长,画面形式优美、内容具有典型性,不宜用较长的运动镜头、与主题无关的景物镜头、画面不够完美的镜头、作用不大的过场戏镜头,尽可能从影片主线相关的画面中选择素材。[2]另外影片故事不宜全盘托出,应虚实相结合,画面之间虽表意独立,但应有内在联系,不然过多不明意义的画面会让观众应接不暇,注意力渐失。剪辑预告片要在极短时间内,将信息量众多的画面进行有效的排列、组合,最终表达统一的思想情感,达成预期的宣传目标,这需要剪辑要精准到位。画面里的造型、色彩、运动、影调等信息通过有机的变化,形成连续的视觉感觉。镜头转换的基本要求是自然流畅,当对比强烈或大幅变化时,会造成震撼感,但不应产生理解意义上的间断。谢尔曼在《论剪辑的艺术》中指出:“剪辑的主要要求是,从一个镜头到另一个镜头思想演变的平稳流畅,流畅的剪辑本身不是目的,它仅仅是达到戏剧上有意义的连贯性的一种手段。”不同的剪辑方式作用也不同。快切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镜头连接上的时间,对于分秒必争的预告片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影片信息,但要求两个画面之间有一定关联度,不然容易产生视觉轰炸。而叠化、闪白、黑场很容易产生间隔感,方便开启新的内容。特别是叠化能很好放慢节奏,渲染情绪和营造氛围,在一系列快切镜头中能使观众视觉得到喘息,引起视觉重点。在《非诚勿扰2》中,在一段快切的幽默调侃镜头后,用淡入淡出表现了影片中的一大亮点———离婚典礼,令人记忆深刻。
三、具有感染力的声音诠释
预告片中的声音主要有对白、音乐、音响,并且经过选择和构思的艺术化处理,这不是现实中的真实,而是艺术上的真实,是经过修饰过、具有感染力的声音。这些声音是现实中的变形,可能在生活中并不存在,只是接近生活实际。而罗伯特•布莱森则理性些:“单纯地诉诸眼睛,耳朵会感觉不耐烦;同样的,单纯地诉诸耳朵,眼睛也会感到不耐烦。最好是好好地利用这些不耐烦。”[3]可见声音的重要性,它能充分地表现主题、氛围,渲染情绪,营造预告片节奏。预告片中的对白一般来自原片,但由于受到篇幅限制,语言的选择要精练生动,具有号召性和别样意味,能充分地表现主题思想与人物性格,又不能过分泄露主要内容。有时为故意制造错觉,运用声画分立、声画平行、声画对位等方法。如《让子弹飞》预告片中,周润发的声音“如果你活着,早晚都会死的”与姜文骑马的画面平行进行,“如果你死了,你将永远活着”与枪击画面同时诠释了你争我斗的故事情节,将声音解放出来,加深了影片艺术感染力。至于音乐的久久不忘,可以让人们在淡忘画面内容时,余音绕梁的声音仍可以勾起人们的思绪,它既可以连贯影片,又能渲染气氛,同时体现了影片的主题风格。例如《将爱情进行到底》就运用了电视剧的经典音乐,贯穿整个预告片始终,尤其在最后用耳熟能详的歌声一下让观众回到12年前,这种音乐的召唤力让人们不由得冲动想重温昔日记忆。而音响运用就更为广泛了,音乐可能需要专门创作,但是音响却是一直出现在预告片中,模拟真实声音,增强表现力,加强节奏,突出重点。通常在具有震撼力的音响下,预告片的重要信息出现。例如《建党伟业》的炮声结束后推出导演名字,类似钟表“滴滴”的紧迫声中历史片断闪现交代事件背景,画面中的枪炮声、划火柴声等营造了紧张的节奏,渲染了战火纷飞的气氛,同时也加强了视觉的震撼。但必须要强调对白、音乐、音响三者要同画面、字幕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视听艺术形象,才能充分表现出影片特色,表现出影片的别样风格。四、宣传主题的字幕设计预告片中字幕有不同的目的,有的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如《将爱情进行到底》中的字幕“因为爱情在这个地方———北京”分割了段落,交代了故事背景,大致描述了影片内容。有的则是解释画面内容,延伸画面内涵,如《观音山》预告片中范冰冰与张艾嘉在舞厅里疯狂跳舞,旁边字幕出现“释放激情”,诠释了短暂画面的深刻意蕴。更多的字幕设计是为了宣传影片,突出出品方、导演、主要演员等重要信息,具有广告性质,吸引观众,另外“情节曲折”、“命运未知”等也属于宣传一类,其特点都是将影片的特色最大化、清晰化、口号化。
字幕在节奏极快的镜头组接和震耳欲聋的声音交织下,清楚明白地告诉观众影片的重要信息,也能准确地表意传情、传达理念、展示细微变化、强化重点内容,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字幕设计要简单明了、停留时间适宜并且内容上具有连贯性,其运动变化不只是单纯字幕呈现,与影片风格、画面构图、声音表现融为一体,既充分考虑与主题思想、情节内容、人物表现紧密相连,又具有一定号召带动性和情绪感染力。不同题材的预告片字幕要求也不一样,如动作片、悬疑片等字幕视觉冲击力强、运动形式更讲究,正剧片、历史片的字幕更稳重,具有震撼感,而喜剧片、青春片等字幕变化多端、时尚感强。如《观音山》中字幕“青春、释放、激情、狂野、叛逆”通过递进的方式宣告影片主题,通过给字幕加入运动特效,加强视觉冲击力,伴随着空灵的音乐,字幕如同音频波动一般闪烁放大,出现在画面的左右两边,将整体画面三分构图,符合视觉规律,字幕与画面和谐统一。预告片作为一种视听综合艺术,讲求内容与形式上的完美统一。
在创作者独特的构思下,充分运用画面、剪辑、声音、字幕来宣传影片,调动观众观看积极性。若不能很好把握各部分,创作意图不明确,观众也不明就里,那预告片会变成一盘散沙,或是平淡无味,观众过目即忘。要抓住卖点、亮点,深谙影视创作规律,将影片的主题风格充分表现出来,方达到预告片宣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