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民族服装刺绣艺术价值
时间:2022-07-02 11:17:32
导语:谈论民族服装刺绣艺术价值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民族服饰刺绣概念
牵针引线,缝韧游走,在织物上开出各自的花团锦簇来,为人们的生活平添无限的生趣,在堪称刺绣王国的中国,刺绣不仅伴随着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而且还从一种更为细致的角度展现了各个民族的内在气质与生活智慧,成为历久不衰的民族典范。所谓民族服饰刺绣,主要指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民间刺绣与某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相互结合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术。不同民族因其不同的生存境遇、文化习俗等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艺术风貌。这不仅是一种古老的章服制度的生动显现,更以其各具特色的装饰形式传递着各个民族的文化信仰与族群崇拜。
二、民族服饰刺绣史概述
我国刺绣艺术可谓源远流长,“丝”与“缝纫”的涌现使得刺绣艺术必然而然地成就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美丽踪迹。无论是“衣画而裳绣”的章服制度,还是“绣缋共职”的周代记载,都有力地证明了刺绣的“远迹斑斑”。《周礼•考工记》则无疑明确了刺绣工艺的艺术地位,并肯定了其实用与审美相互结合的工艺追求。有史可循,商周时期“绘”“绣”并用,开创了早期的服装刺绣工艺,在宝鸡西周井姬墓中出土的“辫子股”绣残片上可以找到那些更为确凿的明证。秦汉时期,由于官方“织室”的介入,刺绣不仅成为服饰装饰的重要手段,而且逐渐以图文的不同、色彩的差异、做工的粗细来标识官职大小与身份高低,技法上亦突飞猛进,堪称飞跃。唐宋时期,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以及封建社会的文化礼教,为服饰刺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女红”美德的树立,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以及雄厚的社会物质基础,使官绣、民绣皆大繁荣。明清是我国民族服饰刺绣的巅峰时期,堪称服饰刺绣发展的黄金时代。“丝绣作”“尚衣局”“御马监”“工局”等官设机构的直接参与不仅促成了“江南三大织造”南京、苏州、杭州的刺绣典范,还引发了以地域特色成名的“苏、蜀、粤、湘”四大名绣等,至此民族服饰刺绣以其古朴、典雅、庄重、大方饮誉海内外。此后刺绣又经历了民国的淡化期、新中国的萌动期以致当前的国粹般的推崇备至,无不显现出民族刺绣艺术的魅力。汉族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成为民族服饰刺绣的代表之一,这不仅呈现出汉民族的刺绣艺术特色,同时显现着其他少数民族的某些影响。在少数民族服饰刺绣中,苗族是一个典型代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苗族服饰堪称“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其花纹、饰物等形式的追求与精神意义的关联达到了一种内在的必然。总体上来说,苗族服饰刺绣依然秉持着中国民间的传统工艺技法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苗族服饰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从中不仅可以看出战争、迁徙等重大历史,还可以看到宗教、习俗、田园、城池等乡土情节,诸多的铭记并非仅仅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对于未来的美好祈愿。
三、深厚的物质文化基础
从我国服饰刺绣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来看,民族服饰刺绣之所以能够达到形式与意味的高度统一,并获取如此之高的世界声誉,不仅仅是其历史的古老、久远甚至神秘使然,更为重要的是那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深厚的物质文化所积养起来的智慧与技艺,这自然也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共同努力。
(一)源于神话的手工创造
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的起源亦因“龙的图腾”与代代相传而异常神秘。传说大禹治水之后,生活习式皆有转变,唯有刺身纹龙的做法如故,仲雍继位后意图在刺身与“示龙”之间找寻妥善之法,其孙女“女红”将纹身由“刺身”转变为“刺绣”,从此大家免遭“刺身”之苦,而“刺绣”工艺亦开始了流传,人们以“女红”之名谓之,相传至今。
(二)张弛有度的生活习式
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我们广大先民的生活习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习式,在此指的是以地域为界限的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男耕女织的漫长封建社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而安逸的生活环境,刺绣工具简便,场地、设备等无限制,无论是劳动妇女还是贵族妇女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她们或以此为美德,或以此为寄托,以一种极其平静而真诚的自发方式自绣自用,将刺绣作为自家生活的一部分而欣然为之。
(三)循之有道的礼仪教化
民族服饰刺绣艺术之所以能够长足发展,除了厚实的物质基础还与我们中华民族拥有推崇礼仪教化、崇尚装饰的民族传统密切相关。圣人孔子在其《大戴礼记•劝学》中认为:“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饰也。”在如此圣言的教导下,中国人重视服饰装束亦是自然而然的生活常识,我们以“礼仪之邦”而饮誉世界。此外,在我国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中,便将“衣会而裳绣”定为规制,此种循之有道的礼仪教化,在刺绣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的国度里,服饰刺绣艺术的发展可谓水到渠成。
四、人与自然的艺术对话
几千年来,农耕文明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与智慧充分展现在我们的民族服饰刺绣艺术上。在此,人与自然、艺术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生与自然皆化为一体,这种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尤其在汉民族服饰刺绣艺术那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简言之,我将此称作人与自然的对话。当一切繁复退却之后,对于人类来说剩下的只有自然,那么对话则是最好的一种生存方式。
(一)农耕文明的就地取材
古人的一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缪缪数笔便道出了农耕社会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情感,同时也从侧面客观地描述了农耕社会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中国农业社会长达三千多年,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男耕女织,这种农耕文明的社会制度,不仅为人们的生存提供自给自足的物质基础,还为人们精神生活的物化提供就地取材的便利。自家种植桑麻,从事纺织,养蚕方法也不断更新,缫出的蚕丝亦越来越适应刺绣所用,因此刺绣所用的材料皆可自出,这对民族服饰刺绣的发展是一种有力推动。
(二)纺织缝纫的工艺发展
手工刺绣是在一般的缝纫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远古先民“骨针缝皮”以来,我们祖先的纺织工艺便开始了萌发的源起,大量考古资料的发掘告诉我们,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人有了纺织技术,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出土的绢片、丝线、丝带和苎麻布等,证明了中国的丝织业已走向新的突破。此后随着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的确立与更迭,在纺织缝纫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刺绣技术也不断提高,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并逐渐丰富,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吉祥寓意的文化追求
民间服饰刺绣是劳动妇女审美意志的结晶,在从事的刺绣活动中,传承着也创造着各种寓意丰富、吉祥的装饰纹样,成为她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她们在衣服的领口、袖口、裙边、披肩、帽子、鞋子等关键处施以相应的动、植物以及自然事物如日、月、水、云等各种形象,并通过合乎自己审美理想的简化与提炼,以寓意、谐音、象形等手法,使纹饰图案化和符号化,体现了对平安、富裕的美好祈愿,构成了丰富意蕴的刺绣艺术语言。
五、历史与未来的绿色通途
历史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受西方现代着装理念的影响与大工业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冲击,民族服饰刺绣艺术逐渐的淡化而衰落了,某些特殊技艺甚至濒临灭绝的地步,然而随着机械化产品单一、生硬、冷漠等固有特性的不断显现,机械产品与社会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亦越来越突出。人们对“生活样式”和“自我意象”的不断追求更难以从整齐划一的产品那里得到满足。因此,传统的刺绣工艺在消沉了一段时间后重又走入人们的生活,并以个性、温情、绿色、环保的崭新概念引领着服饰潮流。
(一)历史文化的传承
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的发展,历经了我国历史的各个朝代,同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个意义上看,民族服饰刺绣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关于历朝历代的史书,它不仅反映人们日常生活,而且还与当时的历史大事遥相呼应,更与民族的图腾文化相互印证。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上,除汉民族以外,苗族服饰刺绣亦是较为典型的代表。苗族刺绣作为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工艺较为复杂,一套盛装有的达数十种不同图案纹样以及不同的刺绣技巧,但每一种图案纹样又都相应涉及苗族社会的传说故事、信仰崇拜、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因此苗族服饰刺绣艺术不仅在纹样色彩构图等形式特征上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还兼具艺术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研究价值,具有历史文化的承载作用。
(二)真善美的集结与发扬
民族服饰艺术是真善美的集结与发扬。所谓“真”,即指民族刺绣艺术无论是其就地取材、还是其创作上的原发性、原创性以及创作者身份特点,都具有真实可贵的特点,不仅形式活泼,关键是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真情,显然真情是通向美和善的。所谓“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的灵魂与蕴藏。无论是美丽神秘的刺绣源起,还是自绣自用的吉祥追求,也无论是承前启后的礼仪教化,还是万物有灵的天人相合,无不是关乎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的大善之德,是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服饰刺绣纹样中都是惯常表现的主题,在形式与内容上都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所谓“美”,首先是一种形式美,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的形式是扎根于民族土壤,紧系民族生活而历经综合、提炼与集结的美好形式与文化符号,具有浓烈的民族气质和艺术个性。此外,我们还看到了精神之美,千百年来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经久不衰,并不单单是因为形式的完美,那蕴藏在形式之中的民族精神无疑具有永恒的魅力。
(三)绿色手工的永恒魅力
在机械生产的大工业化时代,许多优秀的民族手工艺术被冷落了,有些甚至几近灭绝,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以文物收藏与保护的手段对待那些濒临灭绝的手工艺术,这种自上而下的抢救无可厚非,但是还缺少一种自下而上的努力与合作,因为作为民族的一种手工艺术,其发生发展的因素首先是其生存的土壤,人为的破坏或者保护都不是其最根本的源动力。通过我们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的发生发展史和物质文化基础的分析,知道刺绣艺术在我国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来自民间的源动力更是不容忽视。所幸的是,在经过少许的黯淡之后,民族服饰刺绣艺术重又焕发起它特有的魅力之光,人们在单一、机械、冷漠、生硬的批量化产品的包围中逐渐又怀想并渴望那丰富、生动、个性的手工产品的特质来。随着全球绿色、环保、生态等理念的提出,甚至还有直接以生态服装为口号的呼吁,这正是我们民族服饰刺绣艺术发展的大好时机,如果我们民族服饰在生态、环保上能够更进一步,相信这必然是一个光明的前景,当然这也是绿色手工的永恒魅力之所在。
- 上一篇:市编办半年工作总结
- 下一篇:齐格有机机械艺术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