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艺术民间色彩要素运用

时间:2022-07-02 11:07:46

导语:京剧脸谱艺术民间色彩要素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京剧脸谱艺术民间色彩要素运用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其中带给观众浓墨重彩视觉印象的的演员脸谱形象,富有很强的欣赏价值。从美术的角度看,图案化的京剧脸谱一直以来使京剧艺术具有独特的感染力,而色彩的鲜明性又是京剧脸谱的一大特色。程式化的京剧脸谱色彩艺术能帮助观众辨别忠、奸、善、恶,这充分体现了脸谱艺术有相应的文化内涵做支撑。研究色彩,既可以用物理、化学的手段去实证色的自然属性,也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去揭示其中的内涵。用科学的眼光来评价京剧脸谱的色彩,不免认为它是非逻辑化的,如果我们改换立场,换一个角度来考察,那么,其中的文化含量便甚多了。本文试从具有本土文化意蕴的我国民间色彩中,探寻其对京剧脸谱色彩表达的影响。

一、主观性、象征性民间色彩对京剧脸谱色彩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是在历代民间艺人自身文化意识上自然生成的色彩审美观念,它的色彩应用虽然不像现代西方色彩一样有着科学意义上的完整理论解释,但却能从中国的个性文化观念中找到适合自身应用的色彩系统,并直接影响着地方艺术的色彩审美倾向。自先秦以来的阴阳、五行说奠定了中国色彩理论的基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理论及实践。它是民间艺术用色观念的概念性体现,是传统直观审美文化的形式积淀,命名方式与系统模式都有自己的历史成因,民间艺术色彩自然受此理论渗透,并服从于这种色彩美学秩序。《周礼》卷四十:画缋之事,杂五色。《礼记•礼运》中有“五色”一词,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黄是也。所谓“正色”、“间色”,完全不是西方色彩学中的概念。在中国人的色彩观念中,唯“五色”独尊,在历史文化的积淀中五色间具有了自我运用和自我解释的主观功能。从传统的民间五色体系中不难看出,黑白二色在色彩观念中承袭了最原始的色彩感性,它对有彩颜色的极端含蓄,被先人看成是色彩的本源。黑白正因为其无色,反而能最大限度的强化图形审美力和色彩张力,使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想象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京剧脸谱中,黑白色彩也成为京剧艺术家用以向观众传达讯息的一种语言,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其寓褒贬的功能。脸谱中的黑色多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刚直不阿、铁面无私或慷慨豪爽的人;而奸诈、虚伪、阴险、邪恶的奸臣贼子,刚愎自用、卑鄙龌龊的宵小之徒,一般都涂白色脸。正如梅兰芳所说,戏曲人物一出场,就要给观众一个明确的人品概念——正直的,或奸邪的、善良的,或丑恶的,一望而知。古人认为高明的艺术创作能够“以色传神,以色夺人,以色抒情,以色写意”,民间色彩不同于西方的色彩美学,在五色观的内涵基础上,根据需要去突出某一色的主旋律,就带有意念性、抒情性、心理性和自由性。民间艺术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并编成口诀。“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兼黄,喜煞娘”“要喜气,红兼绿”“要求扬,一片黄”等这些流传于老百姓中间的配色口诀,都体现了民间艺术的色彩特征,尤其突出了色彩使用的主观性。如民间年画作品中红色的大量应用,泥塑风筝等民间艺术对红绿色彩的偏好,红火喜庆热闹的色调处处充满了主观的浪漫色彩气息。这种用色习惯自然地沿袭到民间戏曲艺术中来,使色彩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性,如京剧脸谱亦把红色作为对真、善、美人物形象刻画的主色,这一“吉祥”之色也是正义之色,忠勇义烈,忠臣义士多涂用,象三国戏中的关羽、杨家将中的孟良;绿色为草木之色,多被脸谱艺人们使用于象征山林草莽,英雄豪杰,剪恶除害的侠客,以表刚勇猛烈的性格。京剧艺术用脸谱色彩寄予褒贬、明辨善恶,将色彩的主观象征意义纳入传统价值观、宗法等级观念和伦理道德意识中,这与我们对民间色彩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

二、高彩度、强度对比民间色彩对京剧脸谱色彩的影响

色彩的审美方式和运用手法很多,从历代相传的民间艺术中观察色彩不难发现,强烈明快的饱和色,响亮热烈的纯度对比色,使人感觉到豁朗的情感和明达的风格。红、黄、蓝、白、紫等鲜明的色彩,长期以来被大量运用于年画、刺绣、泥塑等作品中,流传于民间的画诀“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以及“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正体现了民间色彩高纯度、强对比的用色理念。从极具代表性的民间年画来看,色彩鲜艳明快是其突出的艺术特征,年画艳丽浓烈、丰富鲜明的色彩特征一方面是人们感知色彩的原始本能,另一方面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的深刻影响以及受工艺材料等条件制约。比如在年画中普遍使用的红色,是人类视觉最易感受和原始时期最易取得的色彩。另外年画多用彩度对比手法来组织画面,大张旗鼓的用艳红翠绿和明黄暗紫的色彩搭配直抒胸臆,竟与西方色彩构成理念不谋而合。如山东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多用纯原色,明黄、艳红、翠绿和亮蓝,纯粹的色彩运用,强烈的颜色对比搭配,使年画色彩醒目而和谐,韵味十足,富于中国气派。同是来自民间的京剧艺术,从脸谱色彩的表象上看,其基本色相为黑、白和高彩度的红、紫、蓝、绿、黄,其崇尚华美的表现特点致使京剧不论在服装还是在脸谱中都摒弃了清淡平和的灰粉淡彩色系,而大手笔的使用色彩激昂强烈的纯色。关于脸谱的用色口诀“红色忠勇白为奸,蓝色骁勇绿草莽,黑为刚直青勇敢,紫色忠贞黄枭雄”不仅说明了脸谱色彩的象征意义,同时反映出其纯原性和单纯性。西方的色彩理论中有关于色彩对比的论说,其中补色对比是色彩运用中视觉效果最强烈的对比方式,具有明显的刺激性和吸引力。运用高纯度的互补色进行对比的色彩应用原则,同样也是民间艺术色彩特征的主要倾向。在泥塑、刺绣图案、年画以及其它民间艺术的配色中,艺人们积累了使用高纯度色彩对比的丰富经验。尤其是高纯度的补色对比,在民间艺术的色彩应用中甚为广泛,与西方色彩构成中的对比应用相比,我国民间艺术高纯度补色对比的色彩搭配方法显示了对比色特有的张力和刺激性。有诀曰:“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黄身紫花,绿眉红嘴,显得鲜明”,还有俗语曰:“红花要靠绿叶扶”“红离了绿不显,紫离了黄不显”的说法,这都是艺人们对色彩补色对比关系朴实的总结。在运用补色对比的同时,民间艺人还增强了色彩的饱和度,大红大绿、明黄亮紫的民间色彩充分体现了夸张刺激的审美特性。再观京剧艺术,脸谱中同样注重色彩的补色对比,擅于运用纯度极高的色彩进行搭配,使人物脸部形象产生强烈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醒目突出的视觉效果,如碎花脸彭越、程咬金,绿色应用较多,并辅之以高纯度的红色勾画面部轮廓。除了补色对比形成的强烈视觉传达效果外,还呈现出冷暖色及色彩面积的对比特点,使引人注目、夸张对比的脸谱色彩在纷繁华丽的京剧舞台上,仍给人以不失醒目、绚烂的视觉美感。

三、结语

我国传统色彩文化是一个庞大和神秘的体系,其中民间色彩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民间色彩在传统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延续与发展中,在遵循历史和传统的前提下,色彩表现不仅传达视觉美感即饰美性,而且重视色彩的主观情感即象征寓意性。京剧作为来自民间的传统戏曲艺术是民族的文化经典,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经典,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样式,深受众多文化艺术形式的影响,京剧脸谱的色彩表现正体现了这一特点。那么如何更好的解读京剧脸谱的色彩选择原理及渊源?本文挖掘了具有浓厚本土文化意蕴的民间色彩特点,通过不同于西方科学色彩体系的方式,更多的从带有东方哲学性的五色体系和民族审美观念的民间色彩方面,总结出民间色彩对京剧脸谱色彩的影响特征,体会脸谱色彩的情感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