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窑彩绘纹饰特征研讨

时间:2022-07-02 08:42:27

导语:陈炉窑彩绘纹饰特征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陈炉窑彩绘纹饰特征研讨

炉窑是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窑,其制瓷技艺是耀州窑黄堡窑场的延续和发展,曾有“炉山不夜”之称。据考古发掘得知,该窑创烧于金末元初,元展,明清鼎盛,民国延续,至今仍大量生产各种实用而美观的碗、盘、碟、罐等生活用瓷。彩绘装饰是陈炉窑最具特色的技法,以毛笔蘸彩料在泥胎上,点绘涂画各种纹样,经高温烧制后,纹饰清晰鲜亮,永不脱落。彩绘装饰的技术含量高,须有专人从事,多中锋行笔,凝重刚健,笔随意生,恢宏含蓄。在白色化妆土的胎泥上彩绘时,运笔须急速,不许驻笔思考,达到眼明心细、手稳笔准、熟练自如、一气呵成,获得质朴淳厚、遒劲洒脱的彩绘装饰效果。

一、彩绘技法随窑场发展而变化,形成显著的地域特色

陈炉窑在长达800余年的制瓷历史中,陶工们历久弥新创造出多种彩绘装饰技法,推动窑场制瓷业的发展,映射着持久的艺术感染力。

1.明代随着耀州青瓷的逐渐衰亡,陈炉窑坯体装饰随之减少,青釉白彩和白地黑花装饰开始出现,并迅速成为主要的装饰技法,拉开了陈炉窑彩绘装饰大发展的帷幕。明代彩绘装饰以大写意的表现形式为特色,色彩明快,个性鲜明,纹样呈现出似与不似的装饰形象,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青釉白彩装饰是唐代耀州窑曾大量使用过的技法,五代、宋、金、元时期也有采用,但发现极少。进入明代,陈炉窑有一定的应用,它以绘画方式将白色化妆土泥浆绘于深色泥胎上,浓淡不均的笔触在灰绿青釉下,显露出深浅不同的白色,纹饰轮廓若隐若现,结构起伏微妙变化,充满韵律、富有激情的粗细线条将自然生动的纹饰置于器物之上,整体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温润和谐,具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装饰纹样以变形朵花纹为主,多施于碗、杯等器物的外壁。白地黑花装饰是明代陈炉窑常见的装饰技法,受北方磁州窑彩绘装饰的影响而出现,以黑料在白色化妆土泥坯上信手涂画,寥寥数笔,一挥而就,多则一分钟,少则几秒钟,不同的花、叶、枝、草并行排列,连续之中,或旋转卷曲,或卷曲舒展,似花似云,似叶似草,富有变化,白底与黑花清晰明朗,对比强烈,犹如传统水墨画的黑白变化。流畅的线条,粗细的笔触,形成洒脱奔放的装饰效果,展现出装饰纹样强烈的动感和张力,既像陕北的秦腔,又似黄土高原的信天游,脱口而出,高亢悠扬,随意而不草率,自如而有韵味,与刻花刀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人以粗犷豪放、质朴自信的美感享受,极富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为清代多种彩绘技法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清代康熙时期,陈炉窑迎来了烧造范围最广、制瓷品种最多的鼎盛时期,装饰技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彩绘装饰以多样的手法、相近的效果,成为当时器物装饰的主流。特别是香黄釉和南方青花的成功烧制,创造出多种新的装饰技法,为该窑彩绘工艺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香黄釉又称香色釉或耀州黄,是陈炉窑独创的新釉色,在明代褐黄青釉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大量应用于碗、盘、壶、罐等器物的装饰上,色调含蓄、温润,比姜黄釉更深沉、更雅致,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香黄釉的出现为彩绘装饰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可能,香黄地黑花、香黄地赭花和香黄地青花黑彩成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技法。这些不同色泽的多彩装饰与明代的白地黑花的装饰工艺完全相同,仅装饰效果与风格因使用的釉色不同而有差异。黑花、赭花和青花黑彩在暖黄香色釉下,娴熟流畅的笔法,自然生动的纹饰,展现出清新柔和、质朴淡雅、稚气淳厚的装饰效果。彩绘纹饰以植物花卉纹最为常见,朵花、莲花、菊花、牡丹等,或写意,或变形,或夸张,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在盘、碟、樽、壶、坛等器物造型的外壁或内沿。清代晚期,陈炉窑受到南方景德镇制瓷业的影响,特别是钴蓝彩料的引进,使该窑成功烧制出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青花装饰,其效果与景德镇青花相似,但制作工艺略有不同,景德镇的青花是先彩绘后上釉,即为釉下彩,而陈炉窑的青花装饰是先施釉后彩绘,工艺上系为釉上彩,高温烧制时,青花蓝色易挥发,所绘纹饰不如景德镇青花层次分明、晕染细腻,显得粗糙平淡、若有若无,当地又称土青花或蓝花。青花装饰在清代处于初创期,使用较少,仅在香黄釉黑花和香黄釉赭花中,以辅助装饰的形式出现,或题字或彩绘花头,进入到民国,青花装饰才得到广泛应用。白地赭花装饰也是清代使用较多的一种新彩绘技法,由明代白地黑花衍生而来,所用彩料是产于当地的一种褐红色铁矿石,俗称钉头石,使用时将其粉碎、调水研磨,以毛笔绘于泥胎上,浸釉晾干,经高温烧制后,赭色纹饰清晰明朗、自然柔和,具有铁锈般的金属光泽,当地又称“铁锈花”装饰。清代彩绘装饰深受传统文化和绘画艺术的影响,彩绘线条与笔触较明代装饰少了几分豪迈气概,多了几分精致奢靡,整体纹饰形象生动、清秀和谐。彩绘的表现形式以小写意为主,纹样轮廓清晰,结构层次明了,构图严谨有序,注重点、线、面的有机穿插和组合,使复杂饱满的纹饰显得似乱而不乱,似无法而有法,获得有序概括的程式化趋势,其笔墨意趣,极具装饰性,当地俗称的“一笔画”或“半个菊花”是其典型。

3.民国时期的陈炉窑制瓷业继续发展,主要生产民间大量使用的生活用瓷。器物装饰以青花彩绘为主流,青花与传统香黄釉、白釉、黑彩、赭彩等技法组合使用,衍生出具有青花元素的多色彩绘装饰,成为此时最具特色的技法。彩料的浓淡变化,随侧锋平涂渲染或细线重复勾画,显现出兼工带写的表现形式,纹饰结构渐变丰富,装饰效果具象写实,工整细腻,和谐统一,颇具传统工笔重彩的绘画韵味。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的香黄地青花赭彩汤盆和白地青花赭彩盖罐是其代表,即以青花、赭彩为色料绘制装饰纹样,罩香黄釉或是透明白釉后,高温烧制,呈现不同的装饰效果。香黄釉汤盆透过温润的暖黄色透明釉,折射出赭褐色菊花、莲花、牡丹枝叶以及深蓝色花头等纹饰,给人以祥和美满、温和朴实的艺术享受。白釉盖罐以同样的彩料绘制出牡丹、山水和兰草纹饰,在透明白釉的衬托,纹饰结构更加清晰,虚实对比更加突出,让人领略到一丝淡雅宁静、主次分明的艺术美感。

4.新中国成立后,彩绘仍然是陈炉窑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尤其以青花红绿彩装饰最具特色,这种彩绘装饰以红、蓝、绿多种彩料绘制纹饰,浓艳的红色、沉静的绿色和淡雅的蓝色形成明显的色彩对比,彩绘纹饰彰显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似有民间年画的画面效果,自民国晚期到解放初期在陈炉窑装饰中,经常出现在坛、罐、节盒等造型器物的外壁。但在1977年,陈炉陶瓷厂恢复了失传八百余年的传统青瓷以后,坯体装饰由此取代彩绘装饰,成为该窑器物装饰的主流,彩绘技法逐渐减少,仅少量的青花和白地赭彩至今仍有使用,延续着彩绘装饰的历史。

二、彩绘纹饰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

1.纹饰题材广泛中有特色彩绘装饰题材广泛而丰富,除了植物类、动物类、人物类、几何类以外,以各种文字类装饰最富特色,而且极为盛行。文字题材经明代一直延续至今,多草、篆、行、楷的不同书体,或写实,或写意,自如流畅地描绘在器物外壁或内底,如在碗、盘上写的“香”“花”“福”“寿”,在瓶上写的“福禄同寿”“长春富贵”,在枕上写的“高枕无忧”“四季平安”,在罐、坛上写的“连生贵子”“吉庆有余”等。文字装饰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蕴意深刻,有体现传统“五福”的吉祥语,有反映民风民俗的谜语和民谚,也有包含时代特征的堂号、楹联、纪年款,还有不同类型的诗词等。文字装饰不在书法功力的深浅,而是在对文字与民情民愿的含义结合上,直接坦荡地表达劳动人民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字彩绘很少单独使用,多和植物中的牡丹、莲花、菊花、竹枝、蕉叶及变形的花草纹等组合使用,丰富了陈炉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

2.纹饰构成随意中有重点彩绘纹饰的构成形式多样,有的侧重于绘画装饰,有的偏重于图案装饰,也有的是二者相互结合。其中以弦纹分格式构成最为常见,应用最多,使用时间最长,贯穿于彩绘装饰的始终,有时还与开光式组合使用。弦纹分格式构成适合于各种器物造型,弦纹多则十余道,将器物外壁或内底分格为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装饰区域,有的在碗、盘的底部,呈圆形区域;有的在盆、罐、瓶的外壁,呈宽窄不等的带状区域。分格构成形成的区域有大有小,有主有次,主要的区域多在正面,装饰复杂的纹样,次要区域多位于背面,装饰简单题字或留空白。带状区域常采用连续式构图,装饰饱满,内容丰富。分格式弦纹内的装饰纹样随器物造型而有变化,时而紧凑,时而疏朗,纹样组织有主有次,空间利用虚实相间,装饰效果饱满和谐。

3.纹饰内涵富有民间、民族性陈炉窑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瓷,彩绘装饰产生于民间生活,扎根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是浩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装饰题材、构图方法,还是表现形式、装饰技法,均闪现古代陶工们的智慧与才华,是民间、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积淀了真、善、美的审美特质,呈现了粗犷洒脱、敦厚拙朴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装饰风格。彩绘装饰均采用粗细不等的线条勾画纹饰的轮廓与结构,以写意或写实的手法表达人格寓意。所绘纹饰遒劲生动、不拘一格,不尽具体形象的刻划,倾向于写意概括的神似表达,以线带面,用不同韵味与情感的线条,传递舞蹈的姿态美、音乐的节奏美、视觉艺术的形式美,增添彩绘装饰深厚的民间情感和民族蕴意特色。

三、结束语

陈炉窑是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影响最大的民窑,初创的金元时期,制瓷技艺与耀州窑黄堡窑场一脉相承,装饰艺术以传统的坯体装饰为主。明代受到北方磁州窑和南方景德镇窑制瓷技艺的影响,彩绘装饰迅速成为陈炉窑装饰的主流,特别是清代香黄釉的产生和青花装饰的引进,为陈炉窑多色彩绘装饰的繁荣提供了可能,迎来了该窑彩绘装饰全面发展的兴盛局面。民国时期青花装饰成为主要的装饰技法,至今仍有烧制。陈炉窑在长期制瓷历史中,彩绘装饰随窑场发展而不断变化或创新,青釉白彩、白地黑花、白地赭花、香黄地黑花、香黄地赭花、香黄地青花、香黄地青花黑彩、青花和青花赭彩等彩绘手法先后出现,丰富的装饰手法,多样的表现形式,广泛的纹饰题材,随意的构成形式,深刻的文化内涵,推动该窑长期稳定的发展,创造出具有浓厚的地域特点和乡土气息的艺术品格,共同书写彩绘装饰的辉煌,也为耀州窑的继续发展与繁荣作出了贡献,成为了我国陶瓷装饰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