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逻辑思维培育艺术教学审美
时间:2022-07-01 08:30:04
导语:以艺术逻辑思维培育艺术教学审美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对象化、物质化艺态,是形式美的体现。艺术就是人们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客观存在着的事物通过人的美学理念表现出来,艺术构成的表象是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感受出来的一种超越现实的形象,可供人欣赏的作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思维现象,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思维的发展。艺术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事物间接地以审美的印象概括性认识的过程。艺术思维的特点就是间接性与概括性,艺术思维是以抽象的艺术语言为工具来反映思维的审美意识,艺术思维是由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理论思维所建构而成。另一方面,艺术思维也蕴涵着科学的逻辑思维。两者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共同完成复杂的行为活动。[1]艺术的始发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劳动实践,人类在劳动实践之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原始人类逐步开始进行艺术性的活动。例如:岩画、舞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思维的发展和审美能力逐步提高,由此人类开始研究艺术、研究艺术思维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的儒家学者孔子在其著作《论语•述而》中就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主张。而现代艺术和早期艺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现代艺术以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言语艺术、综合艺术等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艺术人文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管理学、艺术逻辑学、艺术教育学、艺术传播学、艺术语言学、艺术民俗学等纳入艺术研究的体系。艺术可分为再现的艺术传达形式,包括雕塑、绘画、摄影、戏剧、电影等。表现的艺术传达形式,包括工艺美术、建筑、书法、音乐、舞蹈等,语言的艺术,包括文学等。艺术活动的建构又是什么?这是艺术研究的一个重点,艺术活动是由艺术客体的世界、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这四个因素建构而成。客体世界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人与艺术客体世界的关系就是艺术活动的审美实践与审美印象,概括而言就是感知美、记忆美、创造美。客体世界一方面是指多数人的审美理想和标准,另一方面是指艺术工作者所遵循的事物客观发展规律。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基于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经验,而产生的审美意态的灵动,任何一种单纯的艺术活动都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是艺术家个人的表现。
艺术家由此开始使用自己的视觉语言作为精神交流的媒介,艺术创作的视觉语言可以概括为是通过不同的符号所实施的文化形式和宗教形式的社会性行为,艺术创作的视觉语言是符号元素既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象征,所指是意会。由此艺术创作内涵的感性与开放性特征就处于游离的状态和相依状态。艺术作品是艺术主体的审美意识的物质形式成果,在审美意识的物化形式后,就需要借助媒介进行传播,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受众。
一、论艺术外延之美的性质
在自然界中,人们对美的感受力大部分都是由直接的感觉形式引起的。人们反复地接触这些自然美的形式,便能引起美的联觉,人们对外界环境、声音、气氛和色调的和谐组合形式不断记忆,就会产生一种形式美的感受力,逐渐将这种感受力分解成细小的分子进行外延,对每一个细小因素的感受加以判断,然后,综合得出一个总括性的记忆表象。那么美在何处?在人类由劳动创造美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发展了人对各种形式构成因素的印象,包括声音、线条、色彩、形体等外延分子,这些外延分子人类已逐渐掌握了这些形式因素的各自特点。视知觉可以打通各种感官,调动更多的感受参与美术形式的体验。[3]如对声音这个要素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不是泛泛的停留在声音本身的结构之中,而是指向声音内部更深的层面。当人听到强烈的噪音时,不仅不能引起美感,而且会烦躁甚至造成听觉的损坏;当人听到优美、柔和、的乐曲时,人们就会进入热情自信心境,而当人们听到凄凉的乐曲时,就会产生一种悲痛、压抑的感受。这就说明音乐的穿透力是极强的,音乐的特性就在于音波的运动,声音的运动是随着旋律的移动,人的感情也会随之被调动起来,随着声音流动。声音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烈的,情感的东西是非常深刻的,声音的美感就在于声音流动的形式既外延分子的流动,是美的形式感的集中表现。
二、论造型艺术之美的性质
在绘画艺术之中,美的外延符号就是线条,线条是线在空间状态运动而得到的轨迹。图形的线条看得见,中国书法艺术已超越了实用性,书法已充分展现了线条的变化奥妙,笔调、行走、妙运形成书法的形式感,好的绝妙的运笔行走给人一种雄健的感受,书法已成为一种美的艺术。曲线表现柔和,波状线表现轻快流畅,辐状线表现奔放,交错线表现激荡,平行线表现安稳。绘画就是以线条为主的,突出线条,用线条勾勒出世界的景观,一幅画中表现的挺拔的松树,用直线才能表现出它的气势和力量,直线在这里就很美。石头雕刻充分展现了雕刻之功,其实就是刀随线条运行的轨迹,就是一件充分展现形式感的美的作品。线条的运动要先有一个意境,行走有神,有气势,有韵律,勾勒出的图形就是让人进入形式感之美的体验。
三、艺术色彩之美的性质
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美感的形式。单一的色彩或是五颜六色的色彩搭配,可以构成视觉上的美的感受。心理学的试验已经表明:色彩的种类不同所诱导的情感也不同。[4]一般认为红色代表着热烈、活泼;黄色代表着明朗、富有;绿色代表着生命力;白色代表着纯洁。人们对不同的色彩所产生的不同感受是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在生活中,遇到红色使人常常产生出一种联想,那就是炽热的火焰,遇到绿色常常使人联想到幽静的树林,绿茵的草地,黄色常常使人联想到明亮的灯光,温暖的阳光。这些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红色还包含着危险性,在一定条件下红色还可以反衬环境的萧条之感。白色除了象征纯洁,还象征悲惨。所以,确定色彩的语言时不能脱离具体语言环境。如红色出现在人的面颊上就表现了一种健康的美,若出现在鼻尖上就会变为丑,不同的色彩体现了人的不同性格。色彩只有附于语境上才能体现他的真实的意义。在形体方面,图形柔和、饱满。一切立体图形中球形最美;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方形使人感到刚劲;立三角形使人感到安稳,倒三角形使人感到倾危;高而窄的形体使人感到有险峻感,宽而平的形体使人有安稳感。人们对形体的感受是形式感进入人的头脑意识中的美的印象。
四、艺术综合美的性质
人们概括艺术就是几种要素的综合体,艺术就是通过以下几种主要的艺术形式表现、再现其内涵而进行充分的反映。绘画是靠色彩、线条、明暗度的变化来描绘形象,表达人的审美感受的空间艺术。绘画作为二维平面空间存在的造型艺术,它创造的形象主要是静态性、暗示性的,通过对象在“最富于包孕性的刻画”的表情、动作、细节、场面等,让人联想到表现对象的活动和心态,他的过去与未来的背景。绘画以线条、色彩为物质手段,直接诉之于视觉。在绘画中,线条通过笔触来运作,具有传情达意的功效。人们从不同的线条上,可以感受到其所表达的感情、趣味、意志。平卧线表现宁静之感,上升线适用于表现欢乐,下降线适于表现忧郁,介于三者之间的线产生其它无限变化的感觉。在绘画中,色彩具有表情性、寓意性。色彩的情感意义和象征性也是相对的,因人而异的。表现不同的情绪和人物环境气氛。产生美感的主要点在于形式感上。雕塑是以金、木、石、泥等材料,在三维空间中塑造人体或物体的形象,以再现生活、表达精神情感的艺术。雕塑受物质材料的限制,着力刻画的是人的形体美和精神美。雕塑主要在于塑造人体形象,必然离不开人的形体动作和表情,因而要选择最富于概括性的一瞬间,显示出静态的运动感。雕塑作品必须注重人体和物体形象与自然环境,周围建筑的合理配置,要求协调一致。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气势美。雕塑的审美在于形式感的美。书法是书写汉字的用笔法式的艺术。以汉字为书写对象,以毛笔为书写工具,通过点画、造型、间架结构、章法布局变化而构成一种形象、意境,表现主体的情感和意趣。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特性在于它是线的艺术。书法家通过曲直、粗细、刚柔等笔划形态和浓淡枯湿的墨色进行书法造型,给人以线条美和形体美的享受,同时,在书法的字里行间也能透露出作者的胸襟、气度。书法的造型美表现在:一为笔法美,要求笔锋运行轻重徐疾,提按顿挫,使书法点画线条刚柔相济,具有立体感和动态美;二为结构美,要求字的结构安排横竖有序,比例精当,疏密匀称,虚实相生,具有形态美;三为章法美,要求通篇布局首尾呼应,浑然天成,具有整体的形式美。
总之,以艺术的思维论艺术,我们就可以发现艺术是通过声音、线条、色彩、形体等最小外延分子来表现其美的,艺术一般是有形的,人们非常熟悉这些形式外延分子,并将他们组合在一起,为表现一定内容服务,形式美感充分映入人们的脑海之中,折放出艺术美的光环。
- 上一篇:谈论药学服务信息关键性
- 下一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高校思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