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间艺术擦擦深究

时间:2022-05-22 10:10:00

导语:西藏民间艺术擦擦深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西藏民间艺术擦擦深究

在通向拉萨的路上经常会见到一些小泥佛、小泥塔,人们称之为“擦擦”或“善业泥”。这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蒙藏民间的一种艺术作品,也是蒙藏地区所特有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表现样式。擦擦通常用泥土做成,或在泥土中掺入一些骨灰、药物等再以特制的模具脱制而成。擦擦的形状有扁形、圆形和半圆形等,大小不一。其造型内容有佛塔、经咒以及各种佛、菩萨造像等。擦擦传入中国后,逐渐遍布西藏和青海、四川、甘肃藏区以及部分内蒙、新疆和中原地区。

一、擦擦传入西藏的时间

擦擦起源于古印度。意大利学者杜齐在《西藏考古》中说到:“擦擦起源于印度古代及中世纪中部和北部方言中的一个词汇,与塔有密切关系。”“在塔内存放擦擦的习俗起源于印度的石板塔肚存放圣物的风俗习惯。”[1]一些传统学者认为佛塔意为“佛身”,只有佛塔内装入擦擦等物件后才具有意义。这表明,擦擦的产生和作用与宗教信仰相关。擦擦传入西藏的时间说法不一。有专家认为是在公元10至11世纪传入的。这一时期的擦擦作品主要出于古格王朝所在地阿里扎达。841年,吐蕃第42代赞普朗达玛被刺死,吐蕃王朝走向崩溃,致使西藏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郎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逃往阿里西部地区,与当地头人的女儿成婚。其孙子颂埃来到古格,成为阿里古格王。古格王朝统治有数百年,灭亡于1730年,前后传承了16代。古格王颂埃崇佛,先后派人赴印度学习,并请印僧来藏翻译显密经论,仿照桑那寺建立了托林寺。1043年,印度僧人阿底峡来到阿里地区,使阿里一时成为全西藏瞩目之地[2]。因此,有些藏学家认为擦擦传入西藏与阿底峡有直接关系。从现今托林寺成片的佛塔遗址和塔中数以万计的擦擦,可想象当时的壮观场景。这些遗迹为擦擦于10—11世纪之前就存在于西藏提供了依据。然而,1996年新疆都兰县发掘了一批吐蕃古墓,出土文物除有大量丝绸绫绢、铁铜器外,还有泥制擦擦。这些擦擦分为佛塔和佛像两大类,有的造像风格与古格相同,并且有梵文经咒。这些擦擦的年代上限为唐代中晚期[3]。这说明,吐蕃统治西域时期已经有了擦擦,并且传播到了西域,由此可以推断擦擦传入西藏的时间应在8世纪中期左右。至于有人认为擦擦是公元4世纪随佛教一起传入西藏的或是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传入西藏的,但由于缺乏考古发掘佐证,目前只能是猜测。

二、西藏擦擦的发展史

依据上述考古资料,西藏擦擦从传入到现在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程中,擦擦是伴随着西藏历史的兴衰和西藏民族民间艺术的不断成熟走过来的。笔者将其暂且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公元8-9世纪为传入时期

这一时期的擦擦,以手掌脱制为主,也有模具脱制的,但因进入西藏的印度、克什米尔诸国的僧人人数有限,随身所带模具不多,使擦擦内容单一,主要是佛塔、梵文经咒之类。

(二)10-11世纪为发展时期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进藏的僧人、学者们愈来愈多。而且有不少来自南亚诸国的画工、艺匠,他们仿造僧人们随身带进来的模具就地加工,就地生产,以满足大众对擦擦的需求。这一时期的擦擦风格明显带有印度、克什米尔等域外的特征。

(三)12-14世纪为兴盛时期

这一时期,擦擦的功能也得到了扩大,不仅被作为佛塔的填充圣物,而且也作为信徒膜拜之物被供奉。特别是在那烂陀寺、超岩寺等著名寺庙被毁后,许多僧人避难西藏,致使擦擦的模具及种类大大丰富,作坊化的生产随处可见,出现了一批能够制作擦擦模具的西藏本土艺人。他们在继承外来擦擦艺术风格的同时,吸取了汉地的造像艺术,把原来常有的梵文经咒改为藏文,不但造像工艺水平提高,而且发展出扁、圆、半圆等形式,其中扁形的擦擦与中原石窟造像十分相似。而且这些不同形式的擦擦通常都采用高浮雕手法。

(四)15-17世纪为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西藏历史进入稳定时期,擦擦因其不像绘画、雕塑那样受条件和技术的限制,且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一个模具就可以脱制出成百上千个作品,因此是西藏各教派首选的宣传工具。随着造像度量经的形成,不但促进了西藏本土艺术的迅速发展,并远播蒙古等地,也给擦擦的发展带来了良机。各地区的能工巧匠们纷纷施展才华,新的模具层出不穷。这个时期的擦擦多为佛冠状,尺寸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造型手法也越来越趋于写实。如大昭寺的“宗喀巴”擦擦模具,吉瓦寺“莲花生极乐世界”等大型擦擦模具正是出自这一时期。

(五)公元18世纪以后为衰退期

随着西藏艺术的发展,大量的唐卡、金铜塑像、壁画产生,擦擦也逐渐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一时期,人们对擦擦的重视程度明显降低,擦擦模具图案创新的愈来愈少,多为旧擦擦的仿制。

三、擦擦的制作

考古学资料表明,印度和西藏早期的擦擦是凸圆形的,制作的方法是将用水和好的粘土团放在手心,双手捏挤而成的。这些手捏的擦擦边缘不整齐,留有指纹,且通常是不修整的。在古格托林寺出土的擦擦中,就有这种手掌脱制的,这些擦擦的背面都有手印,是当时的制作者留下的。后来随着印僧不断地进藏和佛塔的大量修建,西藏社会对擦擦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用模具脱制擦擦才成为主要来源。泥制擦擦是最为普遍的,且各地生产的擦擦颜色有所不同。富含氧化铁的粘土颜色偏红,高岭土呈白色,其他粘土多为黄褐色。至于那些由地位显赫的人制作的擦擦,必须是从古代山洞中收取的所谓附有“仙气”的泥土。制作擦擦的粘土需要细而均匀一致。为了增加透气性,加进适量的细沙有助脱制好的擦擦内部水分匀速从表面蒸发,以防止干后的擦擦裂缝或破碎。扁形擦擦的制造,通常是将和好的粘土团摊放在一个木板上,再将模具放在粘土团上,然后加力将设计图案压上。有时模具是工厂统一生产或浇铸的,购回后,制造者会根据自己方便使用而加上一个长度、直径、材质和重量不同的把手。凸圆形擦擦的制作,通常是把和好的粘土团挤、揉进里面有图案的凹形模具中,然后用力击打模子底部粘土团上的木板一会儿,以便粘土团充满模具里面的图案。为使擦擦的图案完整清晰,在模具的图案上涂抹适量的油脂是必要的,因为适量的油脂可防止泥土与模具粘连。脱制好的泥擦,通常是靠太阳晒干的。将一批脱制出的擦擦整齐地摆放在平板上,移置室外太阳下,晚上移入室内,如此几天直至干透。

四、擦擦的种类及用途

随着西藏历史的发展及人们赋予擦擦的更多精神内涵,致使擦擦的种类多样化,用途也扩大化。

(一)泥擦

泥擦是最普通和最普遍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作用是装藏佛塔和“擦康”(专门供放擦擦的简易房子),或作为信徒的“冲达”(度亡之佛)及还愿物放到特定的场所之中。“擦康”在蒙藏民众心中的地位很崇高,每逢重大节日,民众们要在“擦康”顶上插上五色经幡,围绕“擦康”转经祷告,祈求福运。也有的“擦康”是修好以后经人不断往里放入擦擦而积少成多的。

(二)骨擦

骨擦是用有影响的僧人骨灰掺合泥土制成的擦擦。在西藏传统习俗中,那些被人们尊敬的僧人去世后通常要进行火葬,然后为他们建造塔,并将用他们的骨灰制成的擦擦及一些珍宝放入佛塔中,以此寄予哀思。

(三)布擦

按西藏习俗,达赖、班禅等活佛圆寂后要实行塔葬。在塔葬前,用盐及藏红花等药物对活佛的遗体进行防腐处理。遗体干涸后塑成金身永存佛塔之中。那些浸透体液的药物、盐巴与净土掺和制成擦擦,这种擦擦称为“布擦”。

(四)药擦

用各种名贵药材制作的擦擦称为“药擦”。这种作品数量不多,因此很受大众珍爱。药擦获得者通常将其随身携带,当身体不适时取出食用。实际上药擦在清热解毒方面有一定疗效,至于能治百病的说法却只是美好愿望而已。另外还有陶擦、铅擦等,因不普及或用处特殊,在这里不再细述。

五、结束语

擦擦这一西藏民间艺术曾在西藏民间艺术史上辉煌一时。它虽不像绘画唐卡那样高雅,也没有金铜雕塑那样雄伟。然而作为宗教与传统风俗相融合的艺术产物,却成为蒙藏地区大众文化艺术的象征,是蒙藏民族民俗形象的载体和群体精神文化的反映。因此,它将永远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