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耦合关系

时间:2022-05-17 05:39:00

导语: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耦合关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耦合关系

中国画陶瓷绘画艺术都源于生活的真实写照、升华,它们遵循着相同的美学原则,在表现技法等方面二者相互传承借鉴,在精神意境、气韵表现、笔墨意趣上也有一定的共性。陶瓷绘画是以陶瓷本身材质为体,以陶瓷颜料绘画为手段,吸收了中国画中点、线、面的运用特点,讲究笔墨、气韵,追求线条华美、笔势流畅、酣畅淋漓的效果。陶瓷大师们在吸取国粹艺术精华的同时,也较为注重把握韵律、意境等中国画的内涵特征,创造出独具韵味的陶瓷艺术语言。

一、精神意境异流同源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成为显著标志,人们开始用原始的书写工具,在陶器上绘制动物纹样和图案,真实地映射出当时人们渔猎等劳动场景。陶器经历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河姆渡文化在长江、黄河流域的迅猛发展,原始岩画和彩陶画相继成为当时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该时期的陶器绘画作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绘画艺术作品,也是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最早的契合点。在现代的一些考古著作中,部分专家学者认为陶瓷的装饰纹样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绘画艺术史的进程。在陶器成功转型为陶瓷后,经过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国画的一些表现效果再次呈现于瓷器上。纵观诸多史前社会出土的陶瓷作品,如仰韶文化的半坡型彩陶—《人面鱼纹盆》的表现内容,虽考古学家尚无确切定论,但多数学者认为与半坡氏族当时的某种原始信仰有关,是当时艺术家基于现实生活的主观反映。这种艺术的形式,在战国时期出土的一种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帛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例如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时期帛画—《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从笔墨意境来看,显然与当时“阴魂升天”的迷信思想有关,极具情感因素和人文情怀。帛画被现代学术界认定为中国画的雏形。所以从艺术形式来说国画和陶瓷艺术同样带有深厚的民族性、区域性。同样在审美性和历史性上,二者属异流同源。中国画和陶瓷绘画艺术的精神意境之所以能唤起人们美的感受,源于它生动的表现形式,将现实生活中的美萃取后在精神意境中集中展现。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在对精神意境的追求和描绘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均是心灵与外物的结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指绘画应注重创作者内心的感悟,强调精神意境的传神写照。这种传神写照的描绘手法在陶瓷绘画艺术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创新,如陶瓷艺术大师熊汉中先生创作的作品,尤其注重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愫的融合,其代表作品《清趣图》,就是运用自然景物荷叶、翠鸟的传神写照给观看者营造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充分体现了国画手法运用在陶瓷绘画上的意境美,画家对自然和生活的醇厚情意通过陶瓷装饰淋漓尽致的抒发。

二、气韵表现异曲同工

中国画重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工写兼用,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有意境幽远,耐人寻味之意。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首法即是“气韵生动”;五代画家荆洁在“笔法记”中提出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其中首要即是“气”。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气韵之境”在中国画里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而气与韵之间,尤“以气为主”,“气”在中国画的艺术结构中蕴含着“笔气、墨气、色气”技法含义,以及“气势、气度”的精神意志。汉唐至北宋时期的艺术品颇重气势,荆浩的《匡庐图》、董源的《潇湘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生动概括的形象和动感的线面韵律的表现,都折射了当时的中国画对气韵的推崇。时至南宋,以“气”彰显宁静优雅之韵的文人画派体系成为主流。荆洁在“笔法记”中有云“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亦立形,备遗不俗”。大意是说作画要把握主题的精神实质,汲取主题的内在神韵,在绘画创作中将自我精神情感熔铸到绘画主题之中进而获得神韵。主张气韵联动,形成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深邃广裹的审美情节,并将这种审美情节映射到各种形式的艺术观念之中。陶瓷绘画艺术是以绘画工具在瓷质表面呈现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具备独有特性,与国画在表现和用笔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其呈现效果却有着异曲同工之意。陶瓷艺术工匠一般都是“民间美术”的传承者,其“民俗性”的基本特征决定了表现形式的“世俗性”,但其“世俗性”并不影响陶瓷表现中的气韵生动。由于宫廷富贵高雅的文人意识的介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陶瓷艺术创作者的美术素质,使陶瓷绘画艺术在传统的“民间美术”技法基础上汲取宫廷院体画、文人画章法,与国画艺术形式日趋接近,使之有别于民俗工艺美术作品而具气韵之美。正如许之衡云:“明瓷之画也,用笔粗疏而古气横溢,且有奇趣”。由此可见将国画中“气韵生动”的笔法融入陶瓷绘画已不再是单纯的民俗美术了,它在向文化阶级接近,明显提高了传统陶瓷绘画表现的文化品味。

三、笔墨意趣艺疏理同

在“实源于虚、有源于无”等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下,中国画开始依托笔墨语言表达自然神韵,在审美精神上追求笔端流畅。中国画笔墨讲求古雅萧散,清淡空灵,物化天然的意趣。认为笔墨情趣是一种艺术升华的领悟,强调主观情感对笔墨的促发,在行笔运墨中传达生机活力。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画在笔墨意趣上属艺疏理同。就现有的陶瓷种类来看,无论是唐代釉下花鸟彩绘,还是明清时期的彩瓷表现,或是融入近现代绘画理论的现代陶瓷作品,都可以感受到如中国画般的笔墨趣味,尤其是元青花表现形式更具水墨意趣。以青花为例,青花虽然只呈现一种蓝色,看似单调,但其表现力却十分鲜明丰富。同时由于水性的青花材料和具有吸水性的干胚胎,与国画的笔墨工具在性能上有极大类似之处。笔墨在“青花”陶瓷中的运用时,运用娴熟的技艺将中国画技法与青花技艺融为一体,创造出青花分水写意法,形成了一种胜形胜意、笔简意骇、笔墨浑厚的崭新艺术表现语言,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愫,彰显出了“青花”陶瓷的风采与中国画笔墨艺术构成绘画表现方式的多样。古语有“纵横变用,在乎笔也”,二者不同的艺术形式在笔墨意趣上的达到了空前的默契,陶瓷绘画也将一步步继承和发展陶瓷绘画中的中国画那笔墨丰富的表现力,也将逐步成为中国美学史上最浓墨重彩的隽永之作、气韵之品。

综上所述,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在精神意境、气韵表现、笔墨意趣上的联姻和交融关系是难舍难分的,究竟是陶瓷绘画先促进国画的兴起,还是国画技法丰富了陶瓷绘画的表现,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代的艺术家应在前辈继承、求索、创新精神的感召下,使陶瓷绘画艺术和中国画艺术相互融汇,以创作出更具辉煌发展和民族特色的作品,这才是文章所要援引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