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艺术地域性审美与整体性审美
时间:2022-05-10 05:32:00
导语:图形艺术地域性审美与整体性审美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共同认可的,特定的文化脉胳,有着一个民族所共同认可的精神内核,又有其五彩缤纷的本土文化,丰富的地域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审美习惯,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作为中华民族整体含义的民族文化,体现着民族整体性的精神特质。
哲学家们曾指出人是文化是人的产物,人也是文化的产物,图形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人类的生存的文化即图形的巫术目的,和生活的文化即图形的装饰目的。自从人类或出于模枋或出于巫术的目的而绘出第一个图形开始,经过漫长的历史时光流转所留下来的图形记载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情况,反映着其特定时期的文明、文化的发展程度。由于地域、时代和民族的不同,其文化背景也就不同,其图形风格及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和精神内涵也不同,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文明状况及发展脉胳。
二、中国图形艺术的整体性精神内涵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体内涵是以阴阳观和生生观为核心的中国本原哲学体系。一要生存,二要繁衍,这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文化意识。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混沌分阴阳,阴阳相合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作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基因自始至终贯穿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本原哲学体系派生出以儒、道、禅三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哲学体系,二者作为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母体,推动着各个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崇尚含蓄、简体、气韵生动的图形艺术。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整体意志,几千年来,它虽然随着华夏民族的分化,原生图腾即群体图腾分为若干演生图腾,而这些图腾造型上和原生形态有相异之处,但是基本性质没有改变.龙这种图形符号的发展贯穿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史。龙起源于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宗教的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成为龙形成的源头之水,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了。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随着悠悠岁月的流转,其形象也在变化和发展,由于龙的形象怪异、能力神奇、有通天的本领,一些奇特的与龙的含义或形象有某种相似的自然现象也被附会成龙。考古学家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一处距今6500年左右的古墓中,发现了墓主身旁有一具用白色蚌壳摆塑的“龙”的图案。在东北的辽河流域发现过距今5000年的玉“龙”,当然,这种“龙”与今天我们见到的龙形象还有很大的差距。远古“龙”的起源,除了原始宗教与巫术的原因外,还与图腾崇拜有一定的联系,图腾是原始社会中一个氏族的标志,又称为族徽。氏族社会中,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其它无生命的东西,这种物种就成为氏族祖先的象征和保护神。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如远古的黄帝、炎帝的氏族,共工氏、祝融氏、尧、舜、禹的氏族,以及吴、越等氏族。人们造神、敬神的目的之一,是相信神能给自己带来好处。龙是古人模糊集合了众多的动物和天象,从而创造出来的神物,龙的种种神性,又都为龙的征兆吉祥嘉瑞的神性提供了基础:龙喜水,而水是生产、生活的命脉;龙好飞,飞是对超越苦难、摆脱困境的向往;龙通天,天是天帝和诸神居住的地方;龙善变,变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龙灵异,灵异使龙神奇莫测、非凡不群。因而人自己付于龙的种种神性成为人类的保护神,龙这种图形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三、中国图形艺术的地域性
人们的生活空间不同,经历不同,生活习俗的不同,所以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决定了人们的视觉经验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习惯。如:陕西地区人们喜欢把绘有虎和各种神怪图形的马勺挂在大堂内,以祈福纳祥。然而福建地区的人则害怕这种图形,以为挂在室内会招来不详。因此,地域性文化的差异,对图形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图形艺术。很有代表性的是游牧民族的北系岩画和反映农耕与渔业民族的南系岩画,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两个地区民族的生活方式的不同,各有鲜明的艺术特点。
北系岩画反映了位于阴山、乌兰察布草原、贺兰山、内蒙古不同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特定的地域性文化,具有写实的特征。图形中狩措的场景,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在艰苦的地理环境中,在一望无际的广阔的草原上与自然界、猛兽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画面处处击荡着以巫术意识和生命感为核心的精神内容,图形中对于人和野牛、大角鹿的描绘,夸张地表体了生殖器的性部位,反映出放牧民族的生存观。由于狩猎民族在艰苦的狩措活动中对运动感和生命感的体验是非常强烈的,他们需要时时将这种体验以各种形式肯定下来,以增强征服自然的信心。早期北系岩画,奔跑冲撞的动物形成了这时期岩画的无序结构,自由与富有生命的节奏运动感,体现着狩措民族在艰苦环境下以巫术意识祈求生存的渴望。中后期北系岩画随着狩措业的衰退,农业的稳定生活带来和谐的心境,先民们奔涌的生命意识和心智结构中动荡的激情就逐渐变得平稳。巫术也从膨胀状态逐渐冷却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正常要求,这一切使先民们的创造不再屈从于精神实用的压力,他们的创造心态逐渐从生存的需要中解脱出来,来自于生活的愉悦感不断在创造中转化为审美的愉悦感。图形的线、面表现上也变得对称均衡,更多了一份装饰感。南系岩画反映了南方少数民族的农耕与渔业生活,反映了鲜明的地域性文化,图形中大量出现的鱼、蛇、鸟图形,对原型加以了抽象概况,把其作为生殖象征符号,反映南方少数民族浓郁的风俗文化。图形构图均衡,画面整体上感觉平稳安静,表现手法上以起伏有序的线和色块追求整体的变化而造成流动、跃动的节奏韵律感。
总之,中国图形艺术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有着其五彩缤纷的本土文化特征,也有着一个民族所共同认可的精神内核,体现着艺术审美的整体性和地域性。
- 上一篇:独具一格的释氏辅教文学
- 下一篇:铅笔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