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人物艺术表达

时间:2022-05-10 05:26:00

导语:油画人物艺术表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油画人物艺术表达

艺术不等同于生活,而又在深刻地反映着现实生活。长期以来,艺术被人们分为很多门类,如戏曲、电影、书法、绘画等,而各类艺术又被人们以各种形式再次进行细分。如,绘画艺术被分为国画、油画、漆画等。各类艺术形式又因为材料、特征的不同,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系统。如,油画的表现语言可被概括为构图、色彩、造型等诸多要素。油画艺术的目的在于表现世界、表达自我。画家要想自如地进行表达,首先就得熟练掌握油画的语言表现体系,也就是在知道要说什么话的前提下,我们得研究一下怎么说的问题。

油画人物是常见的一种绘画题材,油画人物不是将现实中的对象复制下来,而是作画者通过油画语言将对于现实的感受表现出来,或者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强加给描绘对象,即我们常说的借物抒情。齐白石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是指画面与现实的造型、色彩、构成等要素不符;“似”是将现实人物的精神或作者自身的感受尽可能深刻地表现出来。“不似”是因为油画作为一种艺术类型有着自身的一套艺术语言,画家要用油画语言将现实转化为一幅有表现力的画作。

绘画里的人物形象是画家感受到的,而不是看到的现实中的形与色。所以我们说画家是靠感受来作画,而不是靠眼睛来作画的。就如同音乐一样,音乐的目的不是模仿现实世界的声音,而是通过各种乐器发出来的声音来表达演奏者对外在世界的感受。所以在我们听到的音乐里有很多声音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油画里完美的人物造型也是如此,油画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在现实世界中也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根据油画语言对油画人物创作进行分析。首先是色彩,色彩就似音乐中的乐器,每一种乐器都有自身的情感表现范围,色彩也一样。色彩自身的特点和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相结合,因此要想表达相应的情感,就要选取相应的色彩。这时候人物的肤色、衣着的固有色已不再重要了,变调、变色的艺术手法因此产生。变色是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变换成其他颜色或主观颜色;变调是画家面对真实物象色彩进行不断观察、概括、提炼而实现美的表现过程,是研究在画面中对客观对象形、色的主观处理,以形成新的色彩组合的方法。如,蒙克在《呐喊》中将人物的肤色变为红色和黑色,令观者产生一种不安、惊恐的感觉;贾科梅蒂常运用黑、白、土红和灰等色彩描绘人物形象,使人产生一种虚无、疏离、孤独的感觉。其次是造型,所谓造型是指画家根据主观意图进行造型设计,即创造形体。如果作品中的艺术形不同于客观世界中的自然形,我们称之为“变形”。每一个形体状态都会使人产生特定的感受,反过来说,要想使观者产生某种特定的感受,画家就得创造出符合这种感受的符号形体。这时候,人物的变形就产生了。

艺术形从模仿自然开始,但有别于自然,真正的艺术不是现实,而是真实,不是模仿,而是表现。绘画中的“变形”是绘画语言的间接表现形式,它是展现画家视觉感受的一种形态。这种形态是一种与参照物等效的感性印象,但绝对不是等同于参照物的形象。这种印象能够将画家的情感本质清晰地反映出来,由此“变形”的运用直接影响到画面效果。如,达•芬奇作品的人物造型显得丰满、富贵、圣洁、高尚、超脱。蒙克在《呐喊》中所用“变形”的形式似乎都传达着刺耳尖叫的声音。画家在这里可以说是以不同的“变形”来传达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把扭曲的脸转换成凄惨的尖叫,之后变成了可见的振荡,转化为一种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这些艺术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找到的,然而这些人物形象给人的感受却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着的。因此,我们说艺术不等同于现实,却又深刻地反映着现实生活。在油画人物创作中,人物形象的造型也要考虑到构图的需要。一般来说,人物造型与构图、肌理、笔触也是密不可分的。艺术是画家运用艺术语言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受转换为实体艺术形式。油画人物就是将作者对对象的感受通过油画语言转化成一幅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油画人物创作过程中的“变形”“变色”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我们所描绘的毕竟是人,无论怎样变,也要符合人自身的结构特点,不然我们就不能称其为人物画,“变形”“变色”也就无法谈起。因此,在平时的基础训练中,我们不仅要锻炼对事物的感受力,而且须对人的生理特点作深入细致的研究,这是人物绘画创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