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艺术典型化与真实性

时间:2022-05-10 03:54:00

导语:米勒艺术典型化与真实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米勒艺术典型化与真实性

在西方艺术发展中米勒的绘画艺术是很质朴而独特的,当代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空前繁荣,在这个时候回顾米勒绘画艺术在我们文化艺术发展中的一点影响,也许是非常必要的。早在法国工业革命初始的年代,萌发了一种现实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既厌烦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教条,也不欣赏浪漫主义的夸张声势,而是返朴归真地表现周围客观平静的现实生活。这也正是米勒穷其一生追求的真实生命体验,他怀着对自己农村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农夫”这个身份的热爱,用单纯而质朴的韵律把人们的灵魂带进了他的绘画当中。罗曼•罗兰称赞米勒的艺术含蓄而深沉,富含人生的哲理。让•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是法国诺曼底人,巴比松画派画家。米勒的艺术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再现了法国19世纪中期欧洲乡下农民生活的全貌。现实中身为农民的米勒在劳作之余用其艺术的眼光审视着无产阶级的喜怒哀乐,描绘着他们保守与虔诚、倔强又逆来顺受的命运遭遇的同时,还表现着他们淳朴厚实、热爱生活的本质。米勒出身于农民家庭,他生来就是用一双农民的眼睛来看世界,他身后有诸多的光环,晚年官方及主流社会对其艺术的认可,被誉为19世纪现实主义的先驱,他的艺术对当时社会以及对后世影响都极为深远。时至今日,米勒绘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感染力使其成为世界艺术发展中里程碑式的人物。

一、米勒艺术的典型

罗曼•罗兰在编写《米勒传》的开篇中写到,“在19世纪的法国,让•弗朗索瓦•米勒的品格颇令人诧异:他仿佛是属于另一个时代,来自另一个民族,并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形态;他在法国艺术中独一无二,而且几乎像是一个外国人。”西方艺术发展中也时常出现擅长于表现农民形象和田园生活的画家,如勃鲁盖尔、勒南三兄弟等。在将很多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作品相互对比后,会发现在米勒的作品中饱含着对农民田园生活的真挚和深厚的感情,米勒是一位在生活中日夜操劳,用尽办法奔波生计并努力维持家庭圣洁的农民画家,他在劳动中体会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使得他的绘画作品中获得的写实风格非常严正,画面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没有悠然自得,没有诗情画意,总是充满着凝重与庄严的气质。米勒一生都是在乡下度过,对平实的田园生活和辛苦劳作的人们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并终身以一名农夫而自豪。米勒绘画作品中偏爱那些厚实的甚至有些呆拙的人物形象,这一点与当时官方主流绘画流行高贵华丽的风格样式比较就显得格格不入,主要也是出自他对劳动生活和农民的热爱,也可以说他是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自认为农夫身份的尊重,以至于他逐步形成在当时社会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识。在他眼中能看到农民内心深处真实善良的本性,他不顾当时生活窘迫和社会对他的蔑视、嘲笑以及批评,自1849年定居巴比松村直到离世,他都是以乡下田园间的劳动生活为主要线索和题材描绘作品中的对象,始终坚持创作农民生活的作品。我们以米勒创作的经典作品《拾穗者》为例,在这幅作品里没有故事情节,没有宏大场面,画面中三位身着粗布包头巾的农妇,正在收割后的麦地中捡拾麦穗,她们沉默着只是低头专注于地面,她们的动态并不优雅,却表现出厚实健壮的体魄和劳苦吃力的动作。画面中阳光普照,广阔的麦地被炙热所笼罩,在无垠的麦浪中,她们的形体似雕塑般的坚实,轮廓简约有力,他用线条将人物的心灵与躯体紧密连结,自然而真实。

画中的构图,三位劳动妇女形象被前置,远处高低起伏的麦垛以及牛马房车与之交相呼应,画面中戴黄色头巾妇女的头巾与地平线的重叠,使人物与环境穿插联系。米勒用这种近乎神圣的形象组合对劳动场面中的劳动者进行歌颂和赞美,于平实中见真奇,用日常的劳动生活寻找到了打动人心、指引人们回归真善美的源头。这幅画是他在生活最为困难的时期创作的,同时也是他的巅峰之作。米勒的创作并不局限于对道德的说教,更不简单的流于再现生活的真实。画面中三人斜向的排列组合,近、中、远景在天地之间的交相呼应,曲线构成的人物轮廓与远处较直的地平线的穿插等等,都使这幅作品充满了律动和韵味,体现了米勒所具备的极高的艺术水平和形神兼备的审美追求。在这幅作品前,我们好像化身农民一样耕耘在天地之间,深深地体会到米勒身上所独有的庄重而质朴的气息,也将这种农耕精神亲切地带进了自己的情怀之中。这幅经典之作的艺术形象生动、亲切,并且具有宗教气质,总能使人对之肃然起敬。显然,这是米勒对田园生活和生活中非常熟知的农民形象具有炙热情感,是他的真实生活与强烈的主观感受相融合。米勒在艺术创作中将自身的思考和情志都转化为那些动人的形象,他在大量的创作作品中都是非常深入的描绘了他亲身经历的种种生活场面,将其中的深切体验思考,庄重地带入了对这些场面的塑造当中,有些形象化了,这样达到了精神思想与被描绘的客观事物形象之间的高度统一,或者说是由形入神的一种升华,这即是米勒艺术审美中的典型化。

二、米勒艺术的真实性

其实在米勒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出以作者内心对生活体验而产生美好情感为基础的朴实且真诚的艺术愿望,没有对世俗追捧,也不会对贫苦生活一味的忧怨,这是米勒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真实情感,我们是否可以把这理解为是一位艺术家内心中最真实的美,他的作品因为有这样真实的内心世界而变得很美。我们再以米勒的另一幅传世经典《晚钟》为例,看到这幅画我们首先感受到浓郁的宗教氛围,在遥远的地平线与夕阳的交相呼应下,两位农民夫妇自然而然很虔诚的俯首祷告,似乎聆听着远方传来的晚钟之声,用这种方式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追寻着内心对平安宁静的归宿,虽然两个人的形象色调都很凝重,甚至无法清晰地看到神态,但正是这份凝重恰到好处地反映出农民在简朴的劳动生活中有着复杂的精神思考。在他们面前的观者,也会感同身受的发现,面对生存中的贫穷、艰辛,内心却总是有着一种庄严而神圣的对生命的虔诚。米勒是注重家庭的人,他受到父辈对宗教信仰的影响,意识中认为自然是宗教中神的外在体现,换句话说就是崇拜着自然,这是非常纯朴的意识形态,而米勒生活中的自然更多的是它周围环境中的田园生活,这就促使他在作品中多是以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他崇尚自然中的大地、树木、河流以及为之劳作的人们,这种田园诗歌般的审美意识,倒是与我们东方传统文明中的农耕文化思想有着一点异曲同工。《晚钟》再后来被视为法国的国宝,到美国巡回展览时更是激发了无数美国民众在开拓时代的美好回忆和精神诉求。米勒这种朴实真诚的艺术愿望和对生活乐观积极的真实情感正是现实主义强调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现实人生、社会和自然,真诚的表现艺术主观世界的审美情感的原则。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真实感,真切地反映出现实中的情感和思想,体现出真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是米勒艺术审美中的真实性。

总之,米勒作为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在艺术上独辟蹊径,给世界画坛留下了很多优秀的艺术精品,他在审美情趣和艺术手法上表现出来的典型化和真实性,使他的艺术具有不朽的魅力。米勒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真实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使观者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