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课程中的景观设计
时间:2022-02-14 08:08:00
导语:环境艺术课程中的景观设计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需求是催生专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当前人们高度重视人类聚居环境的大背景下,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已成为热门的学科,无论是工科院校还是艺术院校均开设相关专业。作为从不同角度出发的两个相近学科,它们至今尚无一致认可的教材与课程设置。从整体来说,二者相互融合,其内涵、外延以及实践活动有着诸多联系。许多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专门开设景观设计课程,更是将两个专业纳入了一个系统范围之中。相对于专门的工科院校景观专业学生来说,就读于艺术院校的环艺专业学生重视觉效果,艺术修养高,但空间意识较弱,系统性差,因此,应该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从教于艺术院系的环境艺术专业,面对的是具有美术专业背景的学生。在环境艺术专业中教授景观设计课程,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把握他们的专业背景特色,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了解专业差异,把握教学目的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目前已形成了包含城市设计、植物设计、生态设计等多学科的复合设计体系,其实践一直伴随着城市公共空间的营建活动,注重景观的序列感和时空的运动感;而环境艺术设计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为契机,强调视觉的艺术性和触觉的宜人性,习惯上称之为“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对于环艺专业的学生来说,之前所熟知、擅长的视觉艺术形式与景观设计课程相比,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一)感性与理性。视觉艺术本身是感性的、充满灵性的,追求个性的张扬,而现在所接触的景观艺术设计则放眼于更大的空间,要体现一定的地域特征,要考虑周围环境的系统性、连续性,对地形地貌、植被、地域文化、建筑等因素都要进行通盘了解,强调的是理性、有序。
(二)个性与系统。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复合的系统设计,包括基于点线面体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体系的系统设计、反映地域文脉的人文系统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生态系统设计,等等。而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是景观设施的个性形象设计。
(三)个体与团队。很多门类的艺术创作
是由个人完成的,所着眼的一般局限于较小的面积或空间。而一个景观工程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甚至要结合多专业人员进行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以安排分组设计,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
(四)微观与宏观。城市景观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它涵盖城市的从宏观到微观几乎所有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历史文脉等诸多物质、非物质的因素。而环境艺术尽管也会涉及环境文脉等较大的范围,但是设计时更多的是注重景观体系的引导,其关注的设计要素基本上是微观层面的。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专业差异,了解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教学课程的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扬长避短。
二、采用“真题假做”,学习事半功倍
教师需要了解景观艺术设计与纯视觉艺术设计专业的区别,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种扬长避短的课堂教学手法。通过多方面的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其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真题假做”。
“真题假做”是针对真实的景观工程项目而言的。学生接触真正的设计项目的机会毕竟还是比较少的,“真题假做”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将以往的真实景观案例拿来,隐去方案,只向学生提供已知条件,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会观察、理解环境的方法及途径。通过细致深入的研究,拿出他们自己的方案,然后将其与已实施的方案进行比较,学生在已经深入研究该场所的情况下,对以实施方案往往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通过“真题假做”,学生可以了解一个景观工程的全过程,可以全方位地接触具有实际意义的景观实际项目,可以运用美学与科学原则在场地中进行空间布局,通过这一过程掌握生态、社会和艺术的知识,逐渐具备土地协调规划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解设计目标,力求融会贯通
在最初的设计中,学生对方案的把握往往缺乏系统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将景观设计的目标即其所蕴含的三个层面: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环境、生态、资源层面;景观感受层面融合在设计的要求之中,结合课堂及课程的教学要求,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日后所面对的设计职业特色,将设计过程分解为四步曲:
(一)主题与风格。每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项目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个主题可能是与地域文化、历史相关的,可能是体现一定的艺术特质的,也可能是与场地的某种自然景观有联系的。景观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城市、街道的风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只有确定了主题,设计才有了精髓。风格的表现与主题是相符的,色彩、材质的运用起着升华、具象主题的作用,细节的设计、具体元素、设计手法的使用体现着风格、揭示着主题。如在设计反映汉代历史文化的景观作品中,“四灵”图案的使用会使人了解主题;在反映农家风情的休闲景观设计中,木质的休憩设施体现了自然和返朴归真的设计意图。
(二)功能与空间。理解景观的功能性要求,理解“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让学生明白:设计如果失去了人性,就没有意义。
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所用,引导学生统筹安排各种造景元素:建筑、植物、地形、水体、公共设施等,理解和明确空间变化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并学会多重空间组合、穿插的技巧,将功能与空间较好地结合设计。
(三)比例与尺度。理解空间构成的原理,感知不同尺度空间围合对人心理的影响,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已实施景观,分析其定位、定性、尺度规模及各环境要素的组合关系,把握室外空间尺度,避免学生纸上谈兵,也针对时下的一些违反心理需求、尺度怪异的景观设计,给学生提供一个辨别、选择的可能,以便在设计中进行较好的把握。
(四)表达与交流。景观设计工作经常是由团队完成的,设计师与项目人员的沟通与协调是一个设计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提倡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一言堂模式。每轮设计均留出一定课时供学生探讨交流,设计者面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汇报和解释,同学们自由发问,而教师则引导串联及作最终的总结评论。这一形式可以大大刺激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表达能力,增进与其他人的沟通,为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有效的练习。
总之,设计艺术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原则,景观艺术设计教学也不例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背景下的景观设计教学有其个性特点,只要把握好专业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学效果就能得到保障。
- 上一篇:数学教学有效运用提问艺术研讨
- 下一篇:包装艺术运用设计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