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审美趣味及现代艺术的矛盾
时间:2022-02-13 03:48:00
导语:传统审美趣味及现代艺术的矛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陈代谢是万物生存发展的规律,一个健康的身体新陈代谢,把不利于身体的物质排出体外,有利于身体的物质吸收进来,身体如此,艺术亦是如此,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会出现鼎盛时期和没落的时期,而当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达到鼎盛的状态后必然会走向没落,固守传统必将走向死亡,这个时候创新,变革是艺术发展的唯一出路,而变革就会带来冲突,1917年,杜尚把一件现成品磁小便器,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上,作品题为《泉》。它被展览布置委员会愤怒地拒绝了。它引起了持久的解释学喧闹。实际上,它成为了现代艺术编年史上的里程碑。《泉》表现出的是对一切传统艺术观念彻底的否定与批判。此前的任何艺术流派,哪怕再激进,起码承认艺术品必须要有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而且一般来说,艺术起码要表现美。而《泉》的出现,则连这最“起码”的艺术观念也被否定了。
连当时的独立艺术家协会的会长也看不惯这一作品,他对支持杜尚参展的著名收藏家沃尔特·阿伦斯伯格抱怨说:“您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把马粪粘到画布上,我们也必须接受?”阿伦斯伯格的回答是:“恐怕我们必须得接受。”这一评论被看做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件作品也便成为了当代艺术装置艺术的鼻祖,为当代装置艺术开创了先河,而这件作品也是在对传统审美强烈的冲突中等上的艺术的舞台,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装置艺术,而且在当代艺术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装置艺术正在成为当代艺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代艺术的发展最快,关注度最高的艺术门类。
创新颠覆是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一种新的思维,是一种新陈代谢的过程,将原有的阻碍艺术发展的传统审美理想代谢,在这个过程中欧美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新的营养是否真的具备他的价值,二是代谢的过程中是否保留原有的好的东西。这三点式艺术是否能够得到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2、现代艺术中审美理想的真实性
什么才是对艺术真正的颠覆和创新,只有真正的站在艺术的层面上的颠覆和创新才对艺术的发展有益,我们需要警惕那些介意艺术的名义的“非艺术”对艺术的混淆。因为它的危害性不在于针对某种艺术问题而在于对整个艺术的颠覆。我们来看一下西方艺术的发展历史。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经常会提到三个词。一个是“现代”。这是西方艺术总体上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性质,其中积极的历史性成果已为我们所识并借鉴。另一个是“前卫”。它以超越形式语言规范的实验性为表面特征,更以在文化内涵上的探索性为根本特点。“现代”的艺术不一定都以“前卫”姿态出现,但“前卫”的艺术推进了艺术的“现代”进程,它本身良莠掺杂,只有经过历史选择和文化过滤,它有价值的精神方面和物态结果才成为文化总汇中的组成部分。再一个是“非艺术”。它经常与“现代”和“前卫”伴生并混同于其中,但实质上并不具备真正的现代精神和前卫意识,因为它以否定艺术的价值、特别是艺术的创造性价值为目的,采用极端的手法和捣乱方式颠覆艺术。
颠覆了所有的审美理想,和人们的道德底线,它要打破的并不是所谓艺术的“界限”,而是整个艺术本身,因此,它属于艺术之外的破坏性行为。他们的创作目的违背了艺术本身,残渣着太多事故的目的,沾染了许多世俗的想法,艺术变成了这些伪艺术家的跳板,变成了吸引眼球的工具,变成了世俗利益的牺牲品,对这三个词也即西方艺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三种现象,我们不能混而视之,尤其不能把形形色色的“非艺术”行为视为“现代”“前卫”。在如今的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创作形式的丰富性,手段的多样性要远远大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在这样一个充斥的欲望,金钱的浮躁社会的背景下,艺术环境也变得尤其复杂,我们对现代艺术作品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我们即需要有能包容不同艺术形式的态度,也要保持一个自己的审美理想的标准,警惕那些“非艺术”的东西打乱了整个社会的审美理想,破坏社会的道德底线。
3、寻找审美理想与现代艺术的平衡
求变并不是现代艺术的全部,颠覆也并不是艺术创作的根本,艺术创作部应该是在反复的、凭空的、轻易地颠覆原有的审美理想,因该保留原有审美理想中的精髓,在其基础上进行变化,循序渐进。
个人认为,中国近代文明中在各个领域中,少有具有创造性,具有创新的思维,科学技术,艺术作品,世界更多是以山寨这样的标签来定义中国,中国正处于一个断层之中,大多数人盲目的崇尚学习国外的许多理念与创新能力,国外有什么了,我们盲目跟风,只看着别人,跟着学别人是不会具备创新的能力,颠覆过去的能力的,因为在颠覆某种思想或是行为之前,你必须先了解他,颠覆的目的不是为了颠覆,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都看着别人,少有人在仔细的观察自己,观察我们文明发展的轨迹,学习我们文明之中的精髓,思考如何从这些精髓中获得发展,获得启发,来完善自己,一个不懂得思考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现在艺术当然也是在这个范畴之内,所以我们在现代艺术作品中,少见到具备创新精神,具备人文精神的好作品,多见的是抄袭,浮躁,炒作,暴力,悲观,愤怒等带有这些色彩的作品。所以我认为中国的艺术和中国本身一样,目前不具备创新能力,创新并不是说发一个文件说我们要创新了我们就创新了,不是说瞎折腾我们就创新了,当我们的奥运会上用着国外先进的光电技术还在展示炫耀我国的造纸术的时候,我们怎么还有脸面还在谈创新,创新是要从国民的教育抓起,是要从废除应试教育开始,是要从对生活的静心观察开始,是要从尊重和吸收中国的人文精髓开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句口号。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奢望在某个艺术品可以被炒作出天价,但我们不能奢望我们的艺术作品可以颠覆世界艺术的历史,开创艺术的新纪元,所以我认为中国的艺术家不要急于去折腾,去颠覆传统的审美理想,因该静下心好好挖掘,创造一些和自己有关的和这个民族有关的作品,能过表达出具有这个时代特征人文精神的现代艺术作品,用自己本民族的独特艺术语言去尝试与世界的接触与探索,而非是急于的颠覆或批判原有的艺术,用怪异空洞去吸引社会的眼球。
个人认为中国年轻当代艺术家缺少许多老艺术家所有的淡定,从容的心境,在油画艺术家赵无极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就看到了艺术审美理想与现代艺术的统一,赵无极成熟期的作品反映了由对西方抽象艺术的热衷到回归中国传统这条主线,而这种回归又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他是有机的,是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审视下的回归。他那酣畅淋漓的油彩下所蕴含的东方意韵令人沉醉,而其笔端也自然地流露出了几十年海外生活所理解和渗透的西方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些美好的意象不时角动人们的心弦,使涌动着地神奇变化的风云,咆哮微茫的海涛顿时融化在无尽的艺术幻想中。西方的大师们如布歇、凡高等的画作中经常充满着对东方世界的神奇想象,然而大多只算是对表象的理解,是西方现代艺术对“东方”概念的小小结论。赵无极绘画的巨大成就在于他为一个中国人,绘画洋溢着对东方精神的理解,并将自己和作品融入到东方的艺术哲学之中。在西方人看来,赵无极的绘画迎合了他们普遍意义上对“东方”遐想的心理期待;而在中国,人们所赞赏的是他将“抽象”绘画的理解东方化,使在精神上得以融通。于是赵无极的绘画便成为东、西方人们眼中的成功的视觉经验。他做到了中国传统审美理想与现代艺术的统一,但这个统一的内在是有颠覆性的,这就是他和当代艺术的区别,当代艺术是表面是具有颠覆性的,而内在是统一的温和的,而赵无极的作品我们在画布上看给人以非常柔和,气势磅礴的美感,但内在他是叛逆的人对东西方绘画具有开创性的,这就是其本质的区别。
4、结束语
现代艺术对传统审美理想的颠覆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新陈代谢的一部分,但我们不能一味追求表面的颠覆,颠覆传统的前提是要对传统审美理想的尊重和了解,而不是为了颠覆而颠覆,这样的目的只会产生“非艺术”的作品,反而对艺术的发展不利,而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度,我们应该从新认识传统审美理想,从中吸取养分融合到现代艺术中去,要追求艺术表面的融合,内在的颠覆。
- 上一篇:煤矿山安全备案工作通知
- 下一篇:区长在基层培训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