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爱情与人性的双重悲剧
时间:2022-05-22 05:52:00
导语:探索爱情与人性的双重悲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华人导演李安根据张爱玲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色戒》,一举获得第64届威尼斯金狮奖等多项大奖。电影通过特务王佳芝与汉奸易默成之间的爱恨纠葛,展示了情欲挣扎下的感情和人性的复杂与悲剧。
“生于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张爱玲
20世纪40年代的沦陷区上海,一个年轻的进步女大学生王佳芝。企图“”刺杀伪政府的汉奸易默成。
不料,却在与易的情感纠缠中爱上了他,关键时刻通风报信,让易逃过一劫,最终导致刺杀计划流产,而易无奈之下却决定赶尽杀绝。
这部由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根据张爱玲的小说《色戒》所改编的电影,一举获得第64届威尼斯金狮奖等多项大奖。李安将一个简单的故事演绎成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挖掘出人性的复杂与悲剧。正如片名所暗示,由右至左,“色”和“戒”两个字中间别出心裁地使用了一条分隔线,从左或从右都可读通,恰如人性的反覆。
《色戒》充满了婉约的旧上海情调,透露出20世纪40年代特有的上海风情。《色戒》对于情欲挣扎下的感情、人性的抽丝剥茧,令人震撼。虽然片中的激情戏为众乐道,但李安的绝妙之处正在于透过激烈的情欲、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使得人性的悲剧无所遁形!
一、由色始,至爱终
因色生欲,因欲生情,是情都孽,有色皆空;个中滋味谁又能解?李安的作品始终围绕理性与感性、人性的纠缠与冲突。这部影片通过王佳芝与易先生的孽海情缘,李安在扭曲的世界中触摸到人性最幽微的地带。
从爱情说起。“乱世上海乱世情”……风雨飘摇的40年代造就了一段乱世中的悲情色戒。自欲始,至爱终,《色戒》的悲情就在于触发了真爱的玄机。
王佳芝,这个体会不到亲情,享受不到爱情,被周遭一切所刺痛的女孩,彷徨孤单如乱世中的一叶浮萍;易默成,这个同样在乱世中被黑暗恐惧所笼罩的男人,敏感孤独、城府世故、难以捉摸。两个寂寞的男女在乱世中相逢了。
然而,她是一个要务在身的特务,他是一个千夫所指的汉奸。时代的错误、身份的错乱,早已注定了这场与自己的敌人错爱的戏终将会以悲剧落幕,隐藏其下的却是人性的残忍与悲哀!
李安说,“色”是感性,“戒”是理性。在这场“色”与“戒”的较量中,李安通过王佳芝展示了易先生的另一面,揭露出人性的复杂与悲剧。王佳芝身上交织着太多的身份和道义——进步大学生、初恋情人、情妇、特务、民族、国家,种种困境使她经历着痛苦的挣扎与困惑。职业特征所使然,易默成阴郁沉重,敏感多疑,影片中,他的宅邸戒备森严,他则深入浅出。起初,他对王佳芝心怀戒备,他以“不喜欢去黑的地方”为由拒绝了王佳芝看电影的邀请。在裁缝店,他支开秘书,在王换衣服时也不忘向裁缝店老板询问王的身份。时时刻刻流露出的紧张与猜疑,凸显了他的恐惧与谨慎。
然而,深深笼罩在危机感之中的易先生,内心却极度脆弱寂寞,人性的复杂也从这里开始显露。王佳芝的成功“”,在易先生死水般的心里渐渐掀起一股汹涌的暗流。易先生混合着恐惧和发泄的情欲暗示了长期阴暗的工作对人性的扭曲,影片中,他对坐在车里等候他的王佳芝诉说审讯犯人时的血腥一幕,那不是炫耀,而是内心压抑的宣泄。在一次次的激情碰撞中,这个长期生活在阴郁恐惧中的男人,在王佳芝的身上找到了哪怕只可以维持片刻安宁的安全感,他阴冷狂躁的内心开始温暖。如王佳芝所说,“在黑暗里,只有他知道这一切是真的”,在这个时候,他可以证明自己是活着的。易先生忧郁的眼神透露出一种苍凉,每次进门,他都要在镜子前照自己,镜中那个令人捉摸不透的男人,是一个凶狠诡异的汉奸?还是一个渴望灵魂安宁、渴望被爱的男人?或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而同样渴望被爱的王佳芝也在易先生的怀抱中得到温暖与安慰。激情将黑暗与光明的人性相连,彼此的心灵也在黑暗中不断地挣扎与融合。
日本艺伎馆,王佳芝一段婉然柔情的“天涯歌女”深深触动了易先生心中那根脆弱的弦。20世纪40年代的沦陷上海充满了苍凉和疯狂。隔壁是粉墨登场的艺伎和醉生梦死的日本人,面前是一生难得的红颜知己和凄清委婉的“天涯歌女”,内心是四面楚歌的恐惧和生死未卜的渺茫。易先生百感交集,拿着香烟的手在情不自禁地颤抖,这个从未相信过任何人的男人潸然泪下。撕去城府世故的伪装,易先生复杂人性的最后一层便是苍凉。当王佳芝依偎在易先生怀里时,此时的他们已经超脱了肉体的欲望,获得了心灵的契合。王佳芝在易先生怀里找到了乱世中的温暖,易先生在王佳芝这里找到了安宁的港湾,此刻的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在两人的激情缠绵中,易先生的戒备防线在慢慢瓦解,而王佳芝的情感防线也在逐渐崩溃,她向老吴的发泄展现了戏假情真之下人性的挣扎与矛盾!王佳芝清楚,这个男人不仅钻进了她的身体,更钻进了她的心里。
二、“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爱在“色”中蔓延,情在“戒”中升华。
“鸽子蛋”出场,影片达高潮,“色”、“戒”合二为一。影片中,易先生特意安排让王佳芝自己去挑选钻石款式,而此前王佳芝对此一无所知。这里,李安为他们之间的情义染上了温暖的底色,易先生的细心真诚让人感动。在珠宝阁楼上,易先生令人心醉的温柔怜惜的眼神使得徘徊在爱国和爱情之间备受煎熬的王佳芝终于逃不掉了。在这永恒的刹那间,猎人与猎物、虎与伥,已经没有了明显的界限,是谁俘虏了谁,谁又离不开谁,已经没有人能够说的清。王佳芝一声“走吧”最终放了爱人一条生路,这个“为爱而生”的女人也未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
当看着心爱的人安全逃脱后,王佳芝或许有一种释怀。她没有逃走,坐上一辆黄包车,车上随风转动的风车似乎在诉说一段哀怨。当黄包车夫问她是否回家时,王佳芝一个“哎”字成为影片的神来之笔,那是对幽深无奈的人性发出的一声长叹。她拿出毒药却最终没有自杀,此刻,视死如归的英雄情结已经变成了留恋人世的渴望,她还想活着回去再见“爱人”最后一面——她已经决意“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了。
或许,当王佳芝还在盼望与易最后相见时,易先生已经在枪决书上签下了“默成”——“封锁消息,十点钟前处理完毕?”“耿成”二字的一词双关点出易先生无路可退的悲哀,他别无选择。当秘书转交那枚戒指时,易先生急忙辩解道“不是我的”!此时,我们是否可以体会到易先生心中的剧烈挣扎?尽管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他那一如既往的阴郁冷静。李安在这里将人性的邪恶转化为一种不得不为之的人性的无奈。或许,易先生自己也生死未卜,或许,生命的涤荡尘嚣之下将是命运的殊途同归,他和王佳芝一样,都将会成为毫无理性的历史的牺牲品。
王佳芝用“色”撞开了易先生的心扉,易先生用“戒”拴住了王佳芝的爱。一枚6克拉的卡地亚钻戒令他们最终认清了自己内心的深情。然而,感性的“色”,理性的“戒”,最终都逃不出人去楼空的悲剧结局。
刑场上的王佳芝没有流露出丝毫忏悔和内疚,或许心里还有一点恨。但是,爱到尽头,覆水难收,死的一刻,悔吗?张爱玲会告诉你,其实,爱,就是根本不问值得不值得……影片最后,易先生独自坐在曾经与王佳芝激情荡漾的床边,轻抚床单,悲情难诉,泪盈于睫,内心孤苦再无处寄托。当他起身离开房间时,那白色床单上留下的褶皱,镜头全力推进展现出的那一抹影子,将易先生再次留在了孤独、黑暗与空白之中。十点的钟声似乎在为这一段委婉而悸动的感情敲响丧钟,一切已经结束……。
三、“色易守,情难防”
这一场混合着情欲与人性挣扎的爱情如同一场春梦,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李安的电影一直都在告诉我们:爱,就是陷阱。它会让你心甘情愿地陷落;等你发现时,巳难以自拔。生而为人的悲剧,或许就是永远都处在“色”与“戒”的双重困境之中,逃不过的还是情感与理智的挣扎与困惑。王佳芝短暂的一生似乎只为在这世间寻一份精彩的爱情。特务与汉奸,本应水火不容的两个人,却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演绎了一场错误的爱情悲剧。影片杯子上多次留下的红色唇印,似乎在告诫世人——“色,无处不在”,但爱情还是发生了。“戒”也枉然。或许,这就是“色易守,情难防”的辩证吧。
著名学者、《色?戒》学术顾问郑培凯说,李安内心存在着色彩的隐喻。“戒”,就像死亡的黑色,是铺天盖地无处不在的;“色”,就像鲜血的猩红,生猛鲜跳,汩汩勃勃,是祭坛上的牺牲……色彩的鲜明对立裹挟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就如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镜子一样。易先生爱上了镜子中反射出来的王佳芝,王佳芝爱上了镜子背后真实的易先生。李安用镜子和玻璃展现了现实和影子的二重世界,挖掘出了深藏在历史深处的隐秘瞬间,在刹那间展示人性的无奈与悲剧。试问,每个人的一生不都游弋于现实与镜子,理智与情感之间吗?
- 上一篇:儿童歌曲创作艺术特点透析
- 下一篇:深究医疗空间室内装饰的色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