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像文化产业拓展对策探析
时间:2022-05-09 10:56:00
导语:韩剧像文化产业拓展对策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化产业己经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作为韩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电视剧能在短短几年间风靡亚洲,无疑是文化产业策略成功的典范。究其原因,韩剧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成功的适应亚洲区域市场的产业化运作。韩国的文化产业政策、独特的制作体制、全球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东方区域文化特色、完善的营销策略,四轮驱动,有力地促进了韩剧产业的发展。本文从文化产业角度,剖析整个韩剧产业,研究、总结韩剧产业的成功之处、成功的原因,并对韩剧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以期为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提供启示性思考。
关键词:韩剧;产业化;策略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剧产业发展是方兴未艾,与我国相临的韩国在发展电视剧产业中却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自从1993年我国首次引进并播放了韩剧《嫉妒》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中,韩剧在我国成功登陆并快速扩张,迅速风靡我国电视剧市场,形成了一股强势的“韩流”。[1]
韩国大量的资金投入,保证了韩剧的高质量制作水准。在当今电视“内容为王”的时代,韩剧凭借高品质高质量迅速打开了海外市场。“据韩国文化观光部统计,2002年韩国向台湾出口了5200部节目,占韩国电视剧出口总数的33%;向中国大陆出口了2600部节目,占韩国电视剧出口总数的17%;向香港出口了1300部节目,占韩国电视剧出口总数的10%;三者相加总金额为1275万美元,占韩国电视剧出口总数的60%。韩剧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电视剧出口的“一次性收益”上。通过媒介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了二次甚至多次收益,逐步形成了以电视剧为龙头带动旅游、文化产业的一系列“商业链条”。[2]如随着韩国影视剧在我国的热播,韩式餐饮、服饰、美容也涌入我国,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贸易、投资随之迅猛增长;也使韩国文化、韩国价值观念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不断提升。对韩国电视剧产业化策略进行研究、学习、借鉴,对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韩剧产业成功的原因
探讨、分析韩剧在中国内地风靡的原因,我们能够发现有以下因素共同促成了韩剧产业的成功。
(一)韩剧产业的文化内涵
1.传统的儒家文化
韩剧受到欢迎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传统文化魅力,作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对韩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韩国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社会上普遍推祟的伦理道德准则基本上是源于儒家思想的。以几世同堂的大家庭为背景,其中不仅有对家庭角色的传统定位,而且还加入了每个人独特的个性,在错综展开的剧情中通过表现细致入微的家庭生活,来营造厚重浓郁的东方文化氛围,烘托出家庭生活特有的感染力,并借以倡导真善美的价值观。
比如在韩国人的家庭生活中,男子、父亲仍居于中心地位,婚姻也仍以父母之命为主;儿媳妇要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格守妇道;严格遵守为父母守孝三年的制度,长子在三年丧期内每天清晨和傍晚都必须到父母灵前焚香泣哀,在每年的忌日、生日、春节和中秋,还要到坟前隆重祭奠,以示追念。往往那些看似索然寡味的繁冗礼节,那些客套程式的迎入送出与寒暄应付,在所有韩剧中都不厌其烦地加以表现,使电视剧在故事叙述中渗透了浓厚的人情味儿,并将整个韩国社会重礼崇信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个性表露无遗,不自觉就引起整个儒文化圈的观众共鸣。[3]剧中的主角很苦闷彷徨,思考的生活哲理、生存价值,都具有纯粹的东方式的宽容大度和伦理道德思想。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些似曾相似的人与事也曾经在中国的大家庭中出现过,这一下就使得中国观众,尤其是中国老年观众有了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感觉。同时也让人们对一度被视为陈旧过时的传统伦理人情进行重新的审视,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的认证。艺术源于生活,韩剧以生活本来的面目,拉近了剧中人物和受众之间的距离。
2.特质的民族本土文化
韩剧重视民族风情的再现,以及对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使观众能真切地领略到真正的韩国本土民族文化。而这种韩剧中所传递的带有韩国独特民族烙印的人情世态、风俗时尚和文化蕴含,与我们是有差别的。[3]比如韩国的“泡菜文化”、“韩服文化”、假面舞、摔跤、拳击、韩纸艺术、宫廷御膳、礼仪、传统医药等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韩剧能吸引中国观众、亚州观众、甚至世界观众的关键原因。
如历史剧《明成皇后》就展现出了“韩服文化”。剧中,韩服充满了民族感情。它以简洁的设计、曲线和直线的调和为特点,显示出韩国人温和多情的心理特征。韩国国王、王后和大臣穿着绚丽多彩的韩服,既庄严又典雅,与服装匹配的饰物和发型使人物熠熠生辉,人物内在的精神与外在的装饰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而对于韩国的“饮食文化”,则时刻出现在韩剧中。如在家庭剧中,韩国的泡菜、拌饭、鱼子酱等韩国料理等经常出现。
(二)韩剧产业的商业化操作和衍生开发
韩剧在制作上精心研究历史,充分将民情民风和特殊人文背景融入剧情,精心设计音乐、人物形象、服装服饰和场景,经由电视剧的包装与推广,音乐播出后大多会成为流行经典,拍摄基地成旅游热地,主人公身着的服装、饰品成为时尚的代名词,韩剧是精心的商业操作。
韩剧没有满足于出口的收益,而是逐步形成了以电视剧为龙头带动旅游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打出自己的品牌。[4]以《大长今》为例,该剧的热播,使得一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都炙手可热。其小说有两个版本,电视漫画同步发行,文字版漫画也很畅销。与其相关的旅游手册和《大长今海苔》、《大长今泡菜》等食谱也广受好评。不仅在韩国,甚至在中国掀起韩国的“食风”、“衣风”、“医风”、“学风”、“游风”。其中“游风”最为强劲。负责拍摄该剧的MBC电视台将位于汉城近郊的拍摄现场保留包装成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大长今公园”,成为来韩旅游的景点之一。而且令人叹服的是,世界各国旅行社都专门开辟了“大长今”精品路线游。这样,产业链条上的不同文化产品被有机串联,运转自如,使链条上的每个产品都有升值的可能。
(三)韩剧产业生产团队专业化模式和以播出平台为中心的产业结构模式
1.韩剧产业生产团队专业化模式
影视生产方面,分工协作机制合理规范,相对成熟。一部影视片的制作,由专业的演员公司、化妆公司、灯光公司、拍摄公司、有实力的编剧和导演等等关联公司和人员参与,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各自的行规下很敬业地工作。可以说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储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离开这些专业化的公司和人才是生产不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的。[5]
韩剧受到普遍欢迎在于它对大众心理的良好把握。家庭剧秉承“儒家”伦理道德观,走平淡、细腻中见真情的温和型路线,营造出浓厚的、美满和谐的家庭氛围;历史古装剧则抓住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寻根”心态和“血脉相连”的民族情感以及对真、善、美追求的共通性;偶像剧以轻松、活泼的风格为现代青年编制出一个个理想的爱情美梦。不管是哪一种类型,都使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在观赏中获得了愉悦。韩剧边写边演的特色决定了编剧们写作的速度,而以观众喜好为写作方向则决定了编剧们生活化的写作风格。
韩剧明星在表演水平、敬业精神上都有突出的表现。他们的发型、服饰、化妆都是紧密切合剧本,他们能够将表演生活化、艺术化。他们用外形吸引观众,用演技紧抓观众。而历史剧和家庭剧中实力派明星则以不温不火、不露痕迹的表演赋予所扮演的角色自然、真实鲜明的性格。韩剧演员的敬业表现在对表演的一丝不苟。服饰、动作、表情神态都努力做到自然和生动,让观众赏心悦目。
韩剧制作可以说唯美,使观赏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视觉、听觉的体验。配合剧情节奏的音乐和画面。增加了剧情的张力和引力。
2.以播出平台为中心的产业结构模式
韩国电视剧的制作播放业基本上由韩国广播公司(KBS)、文化广播公司(MBC)、汉城广播公司(SBS)、教育放送(EBS)四家无线电视台来操作,它们几乎联合垄断了电视收视市场和广告市场,制播合一,并且各自垂直整合节目制作、流通和播出环节,各台之间很少进行横向的节目交流。[6]
最近几年,韩国电视剧的制作开始逐渐实行制播分离。但大多数电视剧仍由电视台独立制作播出,一部分由电视台分别设立资金,委托专门的制作公司来完成制作。涉及到电视剧制作权问题的时候,一般由制作单位和播出单位,各以一半的分成来控制电视剧的制作权。即使电视剧是由外包制作单位制作的,制作当中的80%的制作费用也由电视台承担,电视台仍享有控制权。电视台在电视节目内容上具有优越的领先地位,可以以稳定的财政进行多种多样的创意性实践,可以实现大规模制作、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资深作家和专业人员、导演的培养和投资。[6]
(四)政府主导型的产业管理模式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政府将文化当成重要产业由政府主导并全力支持。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1999年设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总目标,即用5年时间,使韩国文化产品的产值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份额增加5倍,从1%提升为5%。1999年2月起,韩国政府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等。[6]设立韩国放送(广播电视)影像产业振兴院(2001),电影发展基金等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政策并有效地指导和支援韩国影视产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积极推动影视文化产业化和影视文化产品的出口,提高文化关联企业的海内外发展竞争能力等等。[5]
韩国政府加大了中央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预算。文化事业财政预算2000年首次突破国家总预算的1%,投资60亿韩元在釜山、光州、大田;2001年又上调了9.1%,进入“1兆韩元时代”,投资100亿韩元在大邱、春川、富川、清州、金州;2002年通过国家预算拨款、投资组合、专项基金龚蓉资文化产业事业费5,000亿韩元,为文化创作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销和出口、人才培养,各投入1,700亿、1,870亿、1,430亿韩元[7],在木浦、庆州和济州,分别建立了“文化产业支援中心”,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文化产业管理运行机制,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等,推动文化产业在全国均衡发展;2003年投入则达1.1673兆韩元。[3]
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新政策的扶植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量的资金投入,保证了韩剧高质量的制作水准。
二、韩剧产业的缺陷
韩剧产业的发展并非如它所展示的画面那样完美,虽然在现实中韩剧风依然刮着,我们但它潜在的缺陷已经在时间的检验中逐渐暴露出来。
(一)韩剧产业政策的“闭关锁国”
韩国政府过于保护本国的韩剧产业,对其他国家影视剧盲目采取限制、拒绝进口的方式,使韩国国民只能选择韩剧。如我国的《还珠格格》被引进韩国时,大受欢迎,但是韩国政府不顾观众情绪,为了阻止中国文化元素占韩国文化的上风,竟然立即下令禁播《还珠格格》。韩国产业政策偏重于韩剧的出口,而限制对其他国家影视剧的进口,是忽视国际上的文化交流的行为,势必不利于韩剧产业更深层次、更大规模的发展。
(二)韩剧产业的无序竟争
韩国根据《广播法》的规定,没有设立专门的审查机构或者审查环节,各大电视台对播出的电视剧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和控制权。在这种相对宽松的政策规定与大环境下,韩国各影视企业为了满足观众喜好、为了争创收视率,经常变动剧本,使情节冗长,这种无序竟争让观众越来越缺乏足够的耐心来欣赏。不利于韩剧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韩剧产业的生产模式化、缺少创新机制
韩剧的叙事模式、拍摄手法和画面构图都是比较规范的,中规中矩、做得也比较精致。但是并没有太多的创意和创新。像《蓝色生死恋》、《爱上女主播》、《泡沫爱情》等都是以悲剧结尾,而且悲剧无一例外的都是车祸或者绝症。而像《巴黎恋人》、《我的女孩》、《我叫金三顺》、《宫》等韩剧又都是“灰姑娘变公主”的模式。当然这些电视剧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但他们剧情的发展一定会很相似。
这些年,韩剧生死恋模式和野蛮女友模式都取得了成功,韩剧以人美、景美、音乐美的华丽包装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感。然而,韩剧以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像是包装精美的玩具,太多、太模式化、必定会给人带来“审美疲劳”。
三、韩剧产业化策略对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启示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借鉴,是为了提高国产电视剧的拍摄、制作水平,增强在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能力,更好的进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综观韩剧风行东亚并逐渐走红世界文化市场的现象,根据韩剧的成功和缺陷总结出韩剧产业成功的经验,从中我们可以受到些许启示。
(一)政策、资金上大力扶持文化产业
首先,政策支持是电视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韩国政府2001年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每年拨款5000万美元资助文化产业,并相继完善了《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电视剧的海外营销上,政府更是不遗余力。比如成立影音分支公司,将韩文译为外语,并对翻译和制作费用几乎给予全额补助;出资购买优秀历史剧版权向海外推广。我国要借鉴韩国政府在政策上加强对电视剧产业的扶持。[5]
其次,韩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奖励和基金支持值得一提。针对影像、游戏动画和音乐等重点文化产业,设有总统奖、文化观光部奖、文化产业奖等。
我国各级财政要视财力安排一定的专款,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制定相应的使用和管理办法,采取贴息、补贴、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在财政投资、税收、土地、工商管理和价格以及资产管理和经营等方面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应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经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非国有经济参与文化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国家认可的各种文化企业和博物馆、艺术馆、艺术团体等。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各种文化产业发展园区,政府要予以积极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除了由政府固定投入外,还要吸引那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个人、企业,甚至国外的资本投资入股,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8]
(二)密切制播关系,建立共赢市场
从韩剧的产业化流程看,以播出平台为中心的产业结构模式是其突出的特色,采取制播合一与委托制作相结合的形式,优点是产业价值链直接实现了线性贯通,避免了制作过程的无效资源耗费。[6]
在我国,电视剧较早实现了制作与播出分离。但在具体操作中将制作与播出机械地分开,走入了“制作是制作,播出是播出”的误区,制作单位往往只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分析预测投资生产电视剧,电视台也只是按照市场规律直接购买电视剧的相应版权,双方只在市场交易中发生关系。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电视剧制作脱离播出市场,浪费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不利于电视剧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代表公众的电视台还担负着利用市场之手引导电视剧产业健康发展的职责,如果在制作环节中脱节,很容易造成引导的“缺席”和滞后。[6]
其实,电视剧的制作方、播出方分别作为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电视剧产业链条上互为市场,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沟通不仅必要而且必需。如果双方在电视剧的策划、投资、制作中保持不间断的联络和沟通,以必要的程序提供相互保障,减少生产和制作的盲目性,杜绝无效率竞争,肯定会有效地提高电视剧的艺术水准和制作质量,实现多方的共赢,那么,我们期待中的健康、繁荣的电视剧市场将会成为现实。[6]
(三)人才培养上要有力支撑文化产业
韩国决定自2000—2005年共投入2000多亿韩元,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产学研结合,成立“CT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负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协调,文化产业振兴院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同时,加强与国外的人才交流与合作。选派人员出国研修,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了鼓励优秀的人才投身游戏业,韩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甚至到游戏公司任职或在游戏比赛中得奖均可免服兵役等。政府还成立专门的游戏学校用于培养各类游戏人才,平均每年还拨出1.7亿美元辅助游戏厂商进行研发。重视文化教育、重视知识和人才是促成现代化的关键性因素,是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谋求发展的最根本措施。[9]
从韩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实践可以看出,科学合理的电视剧人才培养机制,能够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保证文化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因此,必须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懂文化、经营和管理的产业专门人才。
首先要积极对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改进人才管理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其次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运用机制,打破行业和国家、省市的地域界限,完全按照文化产品的生产规律,实行人才自由、合理的流动、交流和合作。最后应该借鉴韩国学校、短期培训、网络和其他媒体、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设立政府奖励基金,奖励那些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4]
(四)产业链延伸,多样化盈利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工作中,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与相关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与各种国家、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民办文化产业,除了国家明令禁止社会力量进入的文化领域,其他文化领域都要打破所有制限制,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
电视剧可以二次、三次甚至多次开发和售卖,从而不断拉长产业链,实现价值增值。这种“可延展性”,是电视剧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有机组成部分与物质产品生产的最大区别。电视剧产业链延展主要包括:音像制品、图书、形象(品牌)授权业务、主题公园等。[8]
可见,成功的影视作品蕴含着巨大的增值力,它不再是单纯的文化商品,它在产业链条的一次次延伸和同其他产业的一次次结合中像滚雪球般不断累积自己的附加价值,它的触角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10]国产电视剧要借鉴韩剧的成功实践,积极开发电视剧的附属产品,增加电视剧的盈利方式。
(五)重视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产业
这些年,以韩国电影电视剧为代表的韩流文化能在我国大行其道,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中韩文化的同源性。用韩国媒体的话说,他们是“以中国文化打败中国人”、“以中国文化开拓中国市场”。从风行于内地多个电视频道的“韩国剧”中,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会在泪水琏琏的同时,发现老祖宗的儒教伦理穿越了时空隧道在我们的东邻继承和保存尚好,在文化上认同的刹那,进而产生了心灵的震撼与反省。当我们把目光转向韩国,突然发现了这个邻国比现代中国更像传统的中国,这里的人“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11]
韩国在韩剧中无时无刻不充满本土、传统文化。如跆拳道是一种防身的武术,起源于韩国,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现在成为世界上广受欢迎的一种搏击运动。有些韩国电视剧,根据剧情的需要,恰当地安排了贻拳道表演,既刻画了人物,又满足了观众的需求。泡菜与清酒文化自然而然地渗透在韩剧之中。韩剧还适当地表现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元素。温暖的小吃馆、街头排档,繁华的闹市,古老的小街,表现了韩国人简单而现代的生活方式,展示了独特的“泡菜文化”。我国缺乏对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播与保护。
我国应该学习韩国,应该更加重视本国传统和本土文化、精神的保护和发展。如将“中医”、“戏曲”、“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孙子兵法”等等思想文化纳入电视剧中。应该努力提升国产电视剧大的文化底蕴,要充分彰显中国风。
(六)重视电视剧的引进、学习和创新
对韩剧产业的发展应该辩证的分析。针对韩剧产业政策的“闭关锁国”、韩剧产业的无序竟争、韩剧产业的生产模式化、缺少创新机制等缺点,我们也要吸取教训。我国应该继续发扬我国积极引进外国优秀电视剧的作风,在加强我国电视剧产业有秩序发展的同时,主动学习其他国家的电视剧,争取在拍摄手法、拍摄技术、表演专业、富有文化内涵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只有在不断的引进、学习和创新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让我国的电视剧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正因为韩剧制播已形成了有特色的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的商业化运作体制,才保证了其在产、供、销的市场出路上走得如此稳健。韩剧产业是带领韩国文化产业在全球突围的排头兵,其整个文化产业的活跃和它激活了韩国整体经济的成就才是真正让人惊叹的。[3]韩剧创造出来的潮流,让我们看到了韩剧是以全国之力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将人最基本的品德、儒家思想、本土传统文化等完美结合起来的。未来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而我国电视剧产业化程度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产业链的运作、单个环节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学习韩剧,将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丰富的传统文化贯穿于我国的电视剧中,突出我国的特质,让中国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度。我们坚信,只要能够转变思想、抓住机遇、找出问题各个击破,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会更完善,让“汉风”吹入日本,吹入韩国,风行全世界的日子,一定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苏威.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探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4.
[2]杜冰.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J].国际资料信息,2005(10):27.
[3]洪梅.韩剧产业探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17-24.
[4]张隽.探析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启示[J].文化研究,2009(7):43-45.
[5]李大武.“韩流”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兼谈韩国影视文化产业[J].影视之窗,2007(8):159-160.
[6]张忠.韩剧的产业化特点及其启示[J].当代电视,2005(10):64-65
[7]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78.
[8]王鑫.文化经济一体化杯倪下电视剧产业化发浪策略研究[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6:15-17.
[9]张永文,李谷兰.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和探析[J].北京观察,2006(9):54-55
[10]王莉,薛朝晖.<大长今>在中国热播原因探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27(4):25-26.
[11]张智华.文化产业政策与韩国电视剧的发展[J].中国电视,2007(8):69-72.
[12]徐鹏.“韩流”不寒——多角度解读韩国电视剧成功的原因[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1):103-106.
[13]冯冬,宋洁.韩国电视剧产业成功原因及启示[J].电影评介,2007(18):89.
[14]金银河.韩国文化产业在中国市场传播的研究——以韩剧《大长今》为分析对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24-28.
[15]齐珂.韩剧的诱惑---试析韩剧热播现象[J].中国电视,2006(8):22.
[16]汤梦箫.韩国偶像剧的“灰姑娘"情结[J].理论与创作,2005(6):20.
[17]许建.试析韩剧获得市场成功的原因[J].中国电视,2004(l):73-76.
[18]钟琤.再看“韩剧”—一“韩剧”流行原因的思考[J].环球视窗,2005(9):77-79.
[19]郑宏.韩剧热的文化思考[J].东南传播,2006(8):66-67.
[20]王作岩.浅谈韩剧的明星影响力[J].记者摇篮,2005(7).
[21]马婧婧.韩剧六宗罪[J].信息网络,2008(2).
[22]任天华.“韩流”飒飒,切莫等闲看冷暖—韩剧在中国“走红”带来的思考[J].理论与创作,2005(4).
[23]刘亚峰.韩剧启示录一一兼论对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走向世界的借鉴意义[J].中国电视,2004(9).
[24]李友平.迎合与泛情一一解密韩剧风行世界的叙事策略[J].电影,2006(3).
[25]宋魁.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其启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1).
[26]韩振乾.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读《韩国文化政策》[J].中国图书评论,2006(12).
[27]刘燕南.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值得借鉴[J].新闻与写作,2006(12).
[28]赵丽芳,柴葆青.韩国文化产业爆炸式增长背后的产业振兴政策[J].新闻界,2006(3).
[29]黄一璜.韩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述评[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0]王维利.韩国文化产业政策分析及当前主要问题[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11).
[31]柳士发.实施创意世纪计划开展创意中国行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2]杨眉.韩国文化产业为何这么火[J].中国经济周刊,2008(7).
[33]Kim,Samuel.Korea’sGlobalizati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34]Livingstone,S.MakingSenseofTelevision:ThePsychologyofAudienceInterpretation.2ndEd.London:Routledge.1998.
[35]Durow,H.Genre.London:Methuen.1982.Mattelart,A.AdvertingInternational:ThePrivatizationofPublicspace.NewYork:Routeledge.1991.
- 上一篇:浅议电视访谈栏目的发展状态及对策
- 下一篇:毕业新生简历的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