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视访谈栏目的发展状态及对策
时间:2022-05-09 10:54:00
导语:浅议电视访谈栏目的发展状态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几年,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得极为迅猛。综观国内电视频道,周一到周日,日日有谈话,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有说头。尽管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综观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笔者发现目前国内的谈话类节目在话题拓展的广度、对话触及的深度以及谈话现场和谈话过程中所应展示出来的内心或人性的真实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本文针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不足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媒体;观众
谈话节目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中国电视屏幕上正呈方兴未艾之势。而所谓电视谈话节目是将人际间的口头传播引入电视屏幕,并将这种传播方式本身直接作为节目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态。节目一般是在固定谈话场所举行,由主持人、现场嘉宾和现场观众围绕某一公众普遍关注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文等话题展开的,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与研究和谐、平等、民主的群言式的交流对话,以期达到某种传播效果。电视谈话节目融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种种特点,以近似于“原生态”的方式将两者有机结合,为内心渴望沟通的人们提供了公共交流的平台,开拓了人类交流方式的新领域。
谈话节目的样式上还存在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在样式缺少自己的特色,大量雷同和相互模仿,创新好的话题是谈话节目成功的重要前提。美国做的一项有关电视谈话节目的受众调查表明,多数的观众认为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是决定其是否收看一个节目的最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存在着不足。
话题是节目的主要内容,也是节目的核心。但目前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一般化,缺乏鲜明的时代特色,视野狭窄。谈话节目大量存在,而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却是十分有限的,“话题”在国内的“供不应求”也就不足为怪了。中国的新闻体制、相关政策、受众心理的宽容度和接受情况也制约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再仔细分析一下,造成话题的短缺还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话题的挖掘相对狭窄。对于同一类问题的探讨,制作者常会陷入雷同套路的怪圈。殊不知,对于同一话题,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讨论,以此提高话题开发的效率。这样,即使是同一个大的话题,各地方卫视台的谈话节目也不会出现撞车现象。由此可以看出,话题的进一步拓展、细分和个性化,是解决话题匮乏问题的重要策略。
我们的电视谈话节目要么是选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要么是讨论的活跃程度和深度不够,难以引发人们进一步思考、醒悟。而且谈话节目现场观众的参与性很不够。绝大多数观众都是以旁观者的态度来“观看”讨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既与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等现实因素有关,也与我国电视观众的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关。就此而言,我国现阶段的电视谈话节目仍然属内向和保守型的大众传播方式,栏目运作停留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中,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尽管“对话”是电视节目的基本方式,但它在中国目前还远远不到红火的时候。在此笔者结合一些实例,就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对策做些浅析。
第一,做好前期策划。由于目前电视上“谈话风”盛行,一个谈话节目必须在节目形式上有所创新或者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固定模式,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主持人,无疑也是节目形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主持人如何出场,如何串起节目,嘉宾如何请出,背景材料何时播放,这些如果仅靠节目编导来设计安排,主持人往往会觉得不自在,毕竟编导的构想最终还是要靠主持人来实现,因此,以上内容一定要由主持人和编导根据主持人的主持方式和风格来共同设计。嘉宾对于节目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节目的主持人完全应该参与到选择嘉宾的过程中,并对嘉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目前国内的谈话节目,嘉宾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占据很多优势资源的名人专家,一种是当事人,另一种有丰富的经历、口齿伶俐、有独到见解,对话题有兴趣的人。就谈话节目本身来说,专做名人访谈,可能会有资源枯竭的时候,只有在老百姓中找访谈对象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如果节目需要多位嘉宾讨论话题时,可以挑选不同立场、持有不同观点的嘉宾。如前所述,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嘉宾是否有“谈资”、“谈品”和“谈技”。同期节目的嘉宾在性别、能力和个性上搭配要合适。尽量避免清一色的男性或女性。同期的嘉宾中,既有活泼热情的,也有含蓄稳重的,既有直率的,也有谨慎的。在嘉宾能力方面,也讲究棋逢对手。其主景区的嘉宾不能过多,否则谈话现场会显得拥挤。若邀请的嘉宾很多,可以分组上场,其他的嘉宾先坐在观众席上。
第二,拓展话题。在清晰定位的基础上,谈话节目应尽量寻求选题的独特性。独特的选题,精彩的言论使观众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被吸引。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讨论的主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然应该选择一些社会性热点和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又存在矛盾与困惑,在人群中观点分歧较大的或者说还不能完全接受的话题来探讨,把眼光瞄向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发掘话题背后隐藏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后续话题报道。一般而言,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或者具争议性的话题容易“出彩”。
话题的获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及时了解观众对已播出的节目的反馈信息:深入受众中间进行调查,获取他们的需求点,从而确定新的节目话题在栏目组成立话题库,由专人负责搜集各种热点信息,整理与节目定位相符的书籍、杂志、报刊、影视资料,时常和专业人士保持联系,挑选合适的题材作为节目待定的选题开设博客、热线电话,在网上或报刊上征集话题信息等,还可以采取分等级奖励的方法来吸引观众参与。
第三,体现谈话深度。由于媒介种类的增多,信息资源已经越来越枯竭,特别是独家信息的获得已经越来越难,各种媒体之间的信息重复率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比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信息传播的现场性外,更重要的是比信息的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对信息的加工能力。谈话节目不能只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要强调多层次、综合把握新闻事件的过程及新闻事件与社会的联系,让受众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谈话节目要体现深度,一方面要求创作者具有较强的信息占有能力,同时也要求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编导和主持人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搜索大量的与主题有关的材料作为背景材料。要区分出与主题有关的背景材料,并将它们融入谈话节目中的相关部分。谈话节目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节目形式,开拓话题的延展性,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话题的新意,使节目更有深度。
第四,提高主持人的能力。主持人是节目品牌和个性的象征、策划者、调控者和参与者。任何一个谈话节目的成功,和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是密切相关的,有时候人们也许记不大清楚这个节目的名字,也不一定记得嘉宾是谁,但对主持人却是印象深刻。为了保证一个谈话节目的成功,主持人实际上还应担当起策划者的角色,这也是顺应各节目将来实行“主持人中心制”这样一个趋势的。谈话节目和其他节目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其随意性,主持人并不能完全决定节目的进程,整个节目是由主持人的话语和嘉宾、观众的谈话所组成的。主持人虽没有完全的决定权,但还是能够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来驾驭谈话现场,这种驾驭能力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控制谈话现场。谈话节目虽具有随意性,但和一般的交谈活动还是有区别的,它是有目的、有组织、有中心话题、有时间限制的谈话。谈话进程的掌握,话题向何处深入,要靠主持人现场引导。否则,会造成离题,或收不住话题,或谈话失控的情况。有的节目话题可能比较严肃,或者气氛比较沉闷,这时主持人就应该适当地调节一下场内的气氛,使谈话气氛活跃一些。在控制谈话者的情绪方面,主持人应该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同时还要控制好嘉宾的情绪。否则,人在一种非理性的状态下,是无法理性地探讨某个问题的。特别是关于情感问题的话题,如果主持人自己或某位嘉宾义愤填膺地表达个人主观意愿,而忽视让对立面的嘉宾发言,这是失去理性的做法。主持人应控制好自身和谈话者的情绪,让嘉宾理智地客观地探讨话题。
其次,善于倾听和提问。美国电视脱口秀女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在20年的电视谈话节目中独占鳌头,成为“脱口秀女王”。她的外表其实极为普通,只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黑人妇女,中等身材,相貌平常,那么她的成功所凭借的是什么呢?如传记作者麦尔所指出的:“一般说来,广播电视的访谈者提出问题,却并不认真听回答,他们的心思放在其他事情或是下一个新问题上。但奥帕拉仔细地倾听嘉宾们的谈话,并且利用谈话的内容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这就是她适应当今时代的风格,由于对观众和嘉宾的生活进程充满关切,由于能同他们进行交流,这种风格大获成功。对嘉宾的提问也是一门艺术。主持人不宜问大而无当的问题,而应寻找到嘉宾易于感受、易于引起叙述的具体落点。《艺术人生》的主持人朱军在访问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潘虹时,从她眼睛里的忧郁气质发问,透着对嘉宾的尊重、崇拜和兴趣,极具人情味。朱军对嘉宾的提问从来不会带着猎奇、挖掘隐私的心态,而是从关怀的角度去触及其敏感的问题。谈话中第一次谈潘虹离婚的事之前,就做了很多铺垫,她谈演艺成就后轻轻地转到“事业达到巅峰时生活发生了变化”,接着用十分委婉的语气善意地小心地问“能给我们谈一谈吗”。谈完之后朱军也传达了观众和栏目组成员对她的关怀和美好的祝愿。
另外,根据嘉宾的状态来设计问题,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当嘉宾过于紧张拘束时,主持人可以提几个轻松搞笑的问题让嘉宾松弛一下,遇到过于散漫走神的嘉宾,主持人可以提几个尖锐的问题让嘉宾积极起来。
参考文献:
[1]杨澜.我问故我在——杨澜访谈录.学林出版社,1999,1,(1).
[2]吴郁.谈话的魅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1).
[3]翁佳.名牌电视访谈节目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1).
[4]苗棣.美国经典电视栏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0,(1).
- 上一篇:小议建国后影视中的三种女性形象
- 下一篇:韩剧像文化产业拓展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