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动漫业原创度的方案研究

时间:2022-05-08 04:22:00

导语:提高动漫业原创度的方案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提高动漫业原创度的方案研究

摘要:随着21世纪数字内容产业的迅速崛起,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动漫产业以高回报和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而成为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本文通过分析原创在动漫产业链中的作用,以及我国目前动漫产业呈现出来的两头小中间大、原创能力薄弱、资金缺乏等特点,提出了发展“原创”是提升我国动漫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运用案例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揭示了制约我国动漫原创能力发展的理念、教育、产业结构、政策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寻求自身定位、打通“漫画——动画”环节、建立行业协会、促进“制”与“播”分离、改革分配制度、培育创意与经营类型人才等系列改进措施。

关键词:动漫产业;动漫产品;产业链;动漫原创力

动漫产业,可谓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美、日、韩等国动漫产品对我国动漫市场的抢占,我国原创动漫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如今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依然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当前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根本症结在于原创力的匮乏。而定位误区、产业畸形、人才匮乏等是导致这一症结的重要因素。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创造力,相比网络游戏产业,显而易见,中国动漫并非没有原创能力,而是这种能力被定位误区等因素所束缚,尚处于“计划过后,市场以前”的混乱状态中,在认清动漫产业商业文化的本质属性后,按照商业文化的游戏规则行事,原创能力将有整体性的提升。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动漫

“动漫”一词,来源于1997年创刊的《漫友》杂志投资公司“漫友文化”,含义是“动画与漫画”,广义地说,就是动画与漫画等诸多视觉形象的综合表现体。它也被称为动态漫画,是通过艺术创作使一些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东西拟人化、夸张化,赋予其人类的一切感情、动作。[1]

当今动漫主要指动画。动漫和“记录片”、“剧情片”一样都属于电影类型的一种,指将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经过制作成影片并放映后,成为有生命的东西。但动漫又有别于电影,动漫的影像原本并不存在,它是创作者们通过“幻觉”创造出来,再被摄影机记录下来的。动漫大师诺曼?麦克拉伦说动漫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2]其确切将动漫地定义为是高科技和绘画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由其制作手段决定,它不受表演的限制,不受时空的制约,不受真实性的束缚。所以从本质上讲,动漫作品的一切来源于大脑,是创作者智慧的感性显现。[3]

(二)动漫产业

我国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文化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于2006年4月25日联合制定的《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动漫产业给出的定义是:“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4]

在学界中的定义是:“以创意为动力,以动漫文化为基础,以版权为核心赢利模式,广泛涉及影视、网络、音像与书籍出版以及玩具、文具、服装、食品等行业的现代文化产业。”[5]

(三)原创力

原创有两重意义,一是“原”,曰首创之原生态,二是“创”,曰创新、创作或创造,二者缺一不可。“原”是前提,首创之原生态需要知识、经验和技能的长期积淀,因此“原”是一个过程,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的吸收过程。“创”是一个纳新的过程,重在突破,“创”是“原”的目的。如果只重原而不重创,那么原从何起?所以我们必兼重原与创,而重在创。

动漫产业的原创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动漫创作中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和民族特点,是超越前人的大胆创新;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产业运作中的创新组合,包括技术、剧本、造型、音乐、管理模式、市场推广模式等的新颖整合。[6]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意义

(一)文献回顾

1.关于我国动漫产业原创力缺失问题的分析

目前,我国的原创动漫产品仍处于在日、美优秀动漫产品压制下艰难求存。对于存在的问题,我国学者的见解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产品创新力不强,我国动漫产品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典型的“动漫是给儿童看的”观念,情节老套而娱乐性不足。二是局限于历史题材,且多停留在表象,没有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原因在于:从动漫的剧本看,国内大多数动漫生产企业的产品在选题创意、形象造型、故事内容、技术手段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普遍还存在制作粗糙、手法单一等问题;从动漫产业的市场需求看,动漫衍生产品要得到市场的认可,不但要在人物语言上、行为上、动作上、表情上等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要结合人们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来不断创新产品。而我国动漫产业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从动漫产品看,缺少属于民族文化的动漫创意,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风格、画面质感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仿照等现象。[4]

另一方面是文化渗透力不够,动漫作品脱离了文化的内涵。动漫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的背后有着厚重的人文内涵,只有处理好人文与技术的关系,动漫才会充满生命力。脱离文化的动漫,必然注定生命的短暂。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对动漫创作有直接的借鉴作用,但需要创新的理念,赋予动漫产品以时代内涵和现代元素。[7]

2.关于提升我国动漫产业原创力的研究成果

虽然研究成果呈现百家争鸣的形势,但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四点:第一,要科学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支持原创的产业发展环境;[8]第二,要面向世界市场,挖掘民族文化,从源头上提升动漫企业原创力;[7]第三,要创新题材模式,延伸动漫产业发展的后期市场;[9]第四,要打破人才瓶颈,增强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源动力,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研究意义

尽管从2005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开始大力扶持国产动漫产业,先后建立了多个动画产业基地和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国产动漫产业振兴的政策和措施,国产动漫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起色,但中国动漫在庞大的世界动漫产业链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微乎其微。整体来看,中国动漫产业仍然面临着原创能力薄弱、专业人才缺乏、融资渠道狭窄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要从政策主导逐步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市场化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还是“有形的手”在起作用,动漫产业仍未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条。长期以来,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动漫、游戏一直占据着中国动漫消费市场。根据我国签署的WTO协议,2007年以后我国将逐渐取消对外资媒体进驻大陆的政策限制,国产动漫还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用5至10年时间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如何认识动漫产业的现状与趋势,如何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如何从产业链各环节入手寻找提升竞争力的潜在机会,如何分析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以及与之匹配的资源,如何挖掘投资机会、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如何运用产业集聚理论、结合产业特点统筹规划各自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这些都是中国动漫产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尽管在2006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动漫扶持政策,对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有所涉及,但是我国动漫产业仍然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矛盾和制约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求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动漫发展的出路。

三、我国动漫产业原创力缺乏现状

(一)微弱的市场份额与落后的生产能力

我国国产动漫的市场份额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极低,尽管政府部门己从2002年开始关注动漫产业的发展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振兴国产动漫的政策措施,但我国国产动漫在国际市场上仍然难有一席之地。三个专业动漫频道——北京电视台动画频道、湖南金鹰卡通频道、上海炫动卡通频道于2004年陆续开播后,加上其他50个专业动画播出频道,动画产品年需求量达到了100万分钟。但我国2005年国产动画产品总量仍只有4万分钟,2006年电视动画产量虽已翻了一翻,达到8.2万分钟,但产量仍不能满足中国动画片的市场需求。除了央视、上海美影厂、三辰、金鹰卡通等少数机构外,国内的动画企业大部分都还不具备独立创作的能力,仍主要靠承接国外动画片的加工为生。如果这种状况不加改变,我国大量的动漫播出空白仍将被美、日、韩等国的动漫所填补。用5到10年成为世界动漫强国也只能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10]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动漫产业被视为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中最有发展潜力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迅速,动漫展的紧密举办和卡通频道的陆续开播表明其燎原之势。但市场被外国产品占去大半、原创动漫趋于弱势已是不容忽视的尴尬事实。

(二)巨额的利润流失

据统计,2006年仅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13至30岁青少年的动漫产品消费就达13亿元之多。而在一项对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的调查中,日本和韩国动漫占了60%,欧美动漫占29%,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的原创动漫的总量只占11%。[11]

即便这10%的含金量,也是需要商榷的:这是在我国文化市场呈封闭状态、原创动漫受保护形势之下获得的成绩。在目前的创作、生产及发行条件下,一旦市场完全放开,原创动漫结局的惨淡可以预见。

对比国际动漫产业发展水平,我国动漫产业只是刚刚起步,大量的“洋动漫”占领了中国动漫市场,致使国内动漫市场份额不断丧失。巨大的国内市场和薄弱的生产能力导致中国动漫市场80%以上的盈利流向了日本、美国。

每年,从中国动漫市场流向日本和欧美的利润就达几十亿元之多。据2005-2006年中国动漫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统计,仅史努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每年就从中国卡通市场“掠走”6个亿。[6]随着近年来我国动漫爱好者、消费者以几何级数速度增长,这种利润的外流将变得更为可怕。尽管在2006年我国政府出台了抑制国外动漫进入中国的硬性政策,并且规定电视台晚上黄金时间内不准播放外国动漫,在短期内可以给国内原创动漫提供一定的庇护,但通过封杀洋动漫并不能推动国产动漫的原创,如果我们自己的动漫水平不加提高,这最终只会成为掩耳盗铃的笑柄。

四、我国动漫产业原创力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上文分析不难看出,当前中国动漫产业原创力的总体发展状况并不乐观,甚至有些“畸形”。举办动漫节、打造动漫城市或许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全社会对动漫产业的认知度并扩大影响力,但显然不是治愈中国动漫产业原创力缺乏病症的良方。要从根本上找到中国动漫产业的振兴之路,就必须深入其中,探寻制约原创力发展的症结。而我国动漫产业原创力的缺失问题不能单纯地从原创力自身来看,还应当放到整个动漫产业这个整体的产业环境中分析。

(一)消费群体定位误区

动漫是事业而不是产业,强调绝对的社会效益,重教育而不重趣味,重历史而不重现实。长期以来,我国对动漫产业始终带有历史遗留性的偏见,一直把动画片当作是教育青少年的媒介和工具,肩负着教育未来主人翁的职责。正是这一深藏于创作者、执行者和管理者心中的固有观念使中国动漫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消费群体仅限于2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而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今的动漫已经演变成一种寄托个人思想的文学表达方式,早已不再仅仅是昔日记忆中的儿童乐园。

以动漫产业最为发达的日本为例,其对动漫的消费群定位则是全民,由此产生的动漫作品自然在理念、内容、表达方式上更加成熟。这里不妨把目光集中于被日本誉为民族经典的“机动战士高达”系列动漫,这部表面上以战争为主要题材的科幻动画,通过对主人公坎坷经历、内心矛盾的细腻写实,实则蕴含着作者本人对二战、利益、世界观乃至人性的深度反思。不仅在日本国内反响强烈,更引起了海外市场对高达系列的广泛关注,要求翻拍成真人电影的呼声也不绝于耳。

相比之下,中国动漫则过多承担了“教育感化下一代”的历史之重负,低龄化特征延续至今,具体表现在“有效供给”的实际不足和“潜在需求”的长期忽视。这种“供需”严重失衡状况恰恰从理论角度解释了当今中国动漫市场这种冰火“二重天”的特有景象:一半是原创作品难觅出路,一半是国外动漫大行其道。

1.供给严重错位

近年来国内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一些大投入、大制作的原创动画大片也频频出现在电视、电影等各种媒体上。然而,在“制作——包装——炒作——上映”这一系列堪称规范化的运作模式之后,我们非但没有等来一两个深入人心的原创动漫形象,倒是在市场上看到了铺天盖地的相关衍生品(文具、玩具)。且不谈其相对拙劣的质量,仅就其市场接受度而言也小得可怜。

2.需求遭受遗忘

在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下,中国动漫始终走不出“低龄化”的怪圈。时至今日,一些中年人(尤其是家长)依旧认为动漫仅仅是孩子的专利。而实际上,20岁以上的成人群体对动漫也有着广泛的需求。调查显示,我国动漫人群的实际年龄从6岁至60岁不等,其中核心受众的年龄是10岁至35岁。如此算来,当前尚未被国内动漫产业发掘的这部分20岁至35岁群体近3亿人,占据整个需求主体的60%。[12]

(二)产业结构问题

在国外,“动漫创作——制作加工——播出放映——衍生产品开发——收益——再生产”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产业链,动漫产业成功的运作,必须有完整的产业链作为保证。

1.漫画到动画环节的断裂

在第一阶段的动漫创作阶段,以漫画创作为基础的产业模式对目前刚刚起步的中国动漫来说是比较稳妥的。就是先漫后动,以漫画为源头,通过杂志连载,受到市场认可后,出单行本;单行本也得到市场的认可,再考虑制作动画。原因是漫画投入小,且能完整地经受市场检验。接下来,制作人改编漫画制作动画片,商销售,影视系统播放,出版商出版音像制品,企业购买动画形象并开发衍生产品,商家销售产品;如果这个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处于断裂状态,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系统都将受到影响。[13]

在我国,从漫画到动画的环节尚未打通,也就是在产业链的源头上出现了问题。多年来,我们国家在大力扶持动画的时候对漫画创作不够重视,大部分的资金投向了动画,其他环节资金投放明显不足。原创漫画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不完善直接决定了国产动画片的低迷状态。

2.产业链各部门各自为政

我国在动画的制作加工、播出放映、衍生产品开发这几个环节还存在产业链断裂的状况。目前,动画片的制作方、发行方和后续的衍生产品开发商还没有真正的结合起来,这就导致制作方要承担动画片的全部制作成本,而电视台收购价则几乎成为回收成本的惟一途径。而依靠电视台的播出费根本无法收回制作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动漫公司被迫放弃原创,转而为国外的动画制作公司“加工”动画片。这是一种附加值极低的劳动。由于动漫产业最核心的原创部分始终于国外完成,国内企业只能赚取极低的加工费,根本谈不上播出费和衍生产品的盈利。由于长期扮演加工的角色,原创能力自然逐渐退化。

还有一些坚持在原创阵地的动漫企业为了降低亏损的风险,大多采取根据电视台的收购价格来倒推制作成本的方法,把制作费一降再降,有的制作成本不得不压缩到原来的1/3。其后果必然是质量的下降。没有基本的质量作为保证,再好的原创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日本“漫画—动画”模式的最成功之处就是大大缩减了原创的成本。没有雄厚财力的漫画创作团体或个人这样宣传和推广作品:当漫画在杂志或期刊连载获得成功后,就会有出版社为其发行单行本,条件是取得日后整个产业链条收益的10%左右的利润,并将其中的一部分给原创作者。经过授权的出版社再把漫画的版权卖给动漫公司,由其制作动画片。而动漫公司在买下版权后就会招徕电视台、广告商、衍生产品制造商等一起合作,共同承担制作成本。

在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产业链各部分之所以能够快速有效地建立起合作网络,离不开专门的动漫制作委员会,它由制作、出版、发行、衍生产品开发等各个领域的专业公司组成。在这个委员会的协调下,每一个领域的公司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制作、播出、衍生产品开发机构各司其职,共同分担风险,也能实现各自领域内资源利用最大化。

而在我国,由于没有类似的行业协会,这些部门都只顾自己利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协调配合的机制,无法形成循环畅通的产业链条。国内销售发行渠道落后,使得动画制作商把很大的精力都花在了动画产品的销售发行上面,不能专心致志创作。没有优秀的原创作品为基础,后期的衍生产品的开发也成为纸上谈兵。没有衍生产品的盈利,原创企业更加难以为继。

(三)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

我国具有原创能力的大型动漫制作机构只有中央电视台动画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湖南三辰集团三家,绝大多数的中小动漫制作企业还不具备原创能力。在这三家大型动漫制作机构中就有两家是典型的国有企业。虽然有着多年的制作经验,制作水平较高,但市场化程度较低。它们主要依赖政府拨款,也不用为播出和发行发愁,更不用去考虑衍生产品的开发和授权商品的销售。那些靠自力更生的民营中小企业,即使有好的原创也难以与之抗衡。国有动漫企业在这样缺乏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的环境下制作出来的动画产品只能满足教育小孩子的目的。

如果动画制作播映机构不将制与播分离、不规划统一的节目采购标准、没有具体的宏观政策实施方案,国家制定或颁布再多的优惠政策,对于民营动画公司而言也只能是杯水车薪,难以激发它们创作的积极性。

(四)人才机制问题

1.优秀人才外流

作为原创主力军的漫画作者生存环境恶劣,除有名的漫画家外,其余漫画创作者都很难拿到稳定的薪水;而漫画刊登的平台也越来越少,多家漫画杂志社都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漫画人才更加难以为继,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漫画人才的流失。

国内动漫环境严重打压了动漫人才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国外动漫加工企业却趁机“高薪”挖人。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号称拥有世界高水准的动画加工技术,却在国产动画的创作上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

2.加工抹杀原创力

由于长期从事动画加工,中国的动漫企业中很难产生创作型的人才。在动画加工行业,除了执行导演和带片按集拿工资外,其余都实行计件制。设计稿工作人员按绘制的镜头数计算工资,原画按绘制的时间长度计算工资,动画按照张数计算工资。因此,只要做得越多,工资就越多。外国公司只是看中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不会让中国员工去做相对具有创作性的工作。真正富有创作和技术挑战的工作基本都在国外完成。于是中国的动画加工人员的目标就是以数量积累财富,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创作的激情与能力。

3.创意、经营人才不足

我国现有的动漫人才队伍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全国有关动漫专业或涉及动漫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达6.4万人,在校学生46.6万人。而这些院系,大多在动漫技术方面着力较多,培养出来的大多是“画工型”的技术型人才。且中国绝大多数大专院校的动画教学历史还太短,在师资、教材、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不够完备,培养出来的人才状况与实际工作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原创型人才的缺乏,或者原创型人才无法通过有效的选拔机制脱颖而出发挥能力,是中国动漫产业原创能力提升的瓶颈。除了编剧、策划、导演、造型、美术设计这些创意人才缺乏外,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也制约了产业的提升。一些较好的原创产品因为没有好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没有衔接成链,使得其缺乏销售平台,产业升级后劲不足。

动漫人才培养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学校也包括企业,同时还包括社会文化环境。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模式化教育,从某种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顺从、统一的传统文化心理。而动漫原创是一项需要有独特创意和超凡想像力的工作。所以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开几个专业、教几门课程就可以达到的。

(五)资金来源问题

当前,融资难己成为制约动漫创意向产业转化的一大瓶颈。投资商们总希望利润回报能够立竿见影,却未考虑到动漫是一个通过产业链长期盈利的产业。投资商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赚钱、能赚多少钱,而不愿意承担长期的风险。很多动漫公司为了维持生计,纷纷以广告作为主业,动漫原创能力自然大幅下降。

尽管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已决定建立国产影视动画发展专项资金和扶持机制,但面对大大小小一哄而上的动漫企业,国家的资金扶持只能是杯水车薪。只有引入风险投资才能缓解国家的资金压力,也能因为利益相关而鞭策动画企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五、促进中国动漫产业原创力发展的对策

(一)找准市场定位

1.实行分级制度

要从根本上使我国动漫产业走出泥潭,释放被束缚的原创力,笔者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及时纠正消费群定位误区,重新诠释动漫的内涵。只有从思想上抛弃对动漫固有的历史性偏见,转变观念,客观地将其视作和书籍、报刊等媒介同质的一种思想表现载体、市场化商品,才能真正还其“平等身份”,使原创动漫的发展成为可能。[12]

考虑到现实情况,我国动漫产业下一步可采取分级制度,即针对市场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分类管理。在对每个细分市场受众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制作适合他们年龄层次和欣赏品位的动漫产品。培养更为广泛的动漫消费市场,使动漫渐渐成为老少皆宜的文化消费项目。在这个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在题材创意上除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外,还要着重开发符合现代人审美取向,能使其产生共鸣的动漫作品。着重在构思创意上下功夫,力图用好的情节和创意吸引观众而不是技术的堆积。具体而言,首先可将动漫产品的目标市场细分为:儿童市场(4-10岁)、青少年市场(11-18岁)、成人市场等(19-35岁与36-60岁),针对这四个年龄段确定A、B、C、D四种不同的动漫等级,差别主要体现在主题、内容和画面上。(见表1)

表1建议改革的动漫分级管理制度

等级年龄段主题、立意代表动漫作品中国原创是否涉及

A4-10岁教育(扬善惩恶)《黑猫警长》、《葫芦娃》涉及

B11-18岁励志(追求梦想)《足球小将》、《灌篮高手》少涉及

C19-35岁人生观(反思现实)《机动战士高达》、《EVA》未涉及

D36-60岁娱乐(放松身心)《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未涉及

2.开拓国外市场

要成为动漫强国,光靠制作满足国内文化消费市场的动漫产品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积极开拓国际动漫市场。在动漫的创作的题材立意上不能只抱着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我们还应开发与国外消费者的文化取向和审美品位相适应的动漫作品,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打开国外文化消费市场的大门。像美国取材于中国传统历史故事的《花木兰》在全球市场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回报,这样的例子都给我们以启示:我们也可以从国外的传统文化中挖掘题材。这样既便于打开国外的消费市场,也因为国外的传统历史故事早己受到市场的检验,从而在题材的成功上具有一定保证。[14]

3.寻求自身定位

在目前美、日、韩三国已成“三足鼎立”之势的情况下,在他们的强项上与之相拼不是明智之举。我们应该在对国际动漫市场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产品定位。

10年前,韩国的动漫产业面临着和我们目前一样的困境:国产动漫在美、日动漫的冲击下发展缓慢,而国内的人才又流向了美、日的动漫加工厂。在充分考虑到漫画和动漫电影的市场都已被日美抢占后,韩国选择了一条新路——开发网络游戏,从而带动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甚至根据游戏角色创作漫画和动画。通过全新的探索,韩国的动漫产业迅速发展。目前,韩国动漫产品产量已占全球的30%,产值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韩国动漫产业迅速发展的经验启示我们:要想在短期内跻身世界动漫强国之列,必须在国际动漫市场上找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市场切入点,以点带面地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整体提升。

(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1.打通“漫画—动画”的环节

从整体动漫产业链来看。如果以周边衍生产品收益作为最终目的,那么,漫画和动画其实都只是产品形象开发环节,居于产业的基础地位。即使单纯考虑动画与漫画的关系,由于漫画具备相当程度的动画构成元素。所以,也可以视漫画为动画的基础。实际上,原创漫画可以为动画、游戏提供剧本、分镜脚本和人物设定,为模型创作提供角色造型与形象包装,其衍生价值远远超出自身价值。由此,漫画作为产业链的基础,是成熟动漫市场的主流产品,而中国动漫产业缺乏的正是这一基础和主流产品。

从发展观点看来,夯实动漫产业基础的方式就是坚持走原创漫画之路,虽然艰难,但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真正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做好动漫产业的必经之路。[11]

可以通过国家的资金扶持和政策鼓励,创办一些漫画刊物,鼓励登载漫画创作者的原创作品,使他们有展示才能的舞台;多举办一些群众性的漫画评比活动,使优秀的漫画脱颖而出。并鼓励有关方面对获得良好反响的作品进行投资,为其打造动漫产业链,在这一环节运行成熟后,使之逐渐转化为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2.建立行业协会

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动漫产业的提升需要制作机构、播出机构、发行机构、中介机构、研发机构、教育机构、评介机构的共同配合与协作。而要使整个产业链的各部门协同配合,就离不开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建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部际联席会议由文化部牵头,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办公室设在文化部。”[6]这个“联席会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行业协会的作用,但只能是一个临时性的措施,不可能长期时实地协调和监控动漫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固定、长期的行业协会。

这个行业协会应当由制作、出版、播出、衍生产品开发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统筹协调产业链各个部门分工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协助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和动漫产业集群的远景规划,畅通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广泛建立各种功能的协作网、信息网及服务网络系统,组织各种原创动漫作品评比和专业论坛活动,建立奖励和推广机制,其经费可由产业链各部门按照利润比例以会费的形式进行分摊。

(三)建全市场机制

1.促进制、播分离

要赋予原创动漫制作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激发它们的活力,就必须大力推进动漫产品的制作和播出分离、生产和出版分离,建立灵活高效的创作和生产体系与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使得国有和民营动漫企业的产品都有平等的出版和播映机会。

2.改革分配制度

中国动漫产业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原创作者缺乏创作积极性,很大程度受收入分配制度的影响。许多动漫创作者因为收入少甚至入不敷出而“跳槽”到国外动漫加工企业或转向电影、美术等行业。要挽留住动漫人才,激发其创作热情,必须改革分配制度。动漫企业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方式,通过向创意人员转让一定的股权和实行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来改革分配制度,吸引优秀的创作人才。

对国有动漫制作机构要进行企业化的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一些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创作活力,要以市场为导向树立效益意识,逐步改变国产动画依赖政府拨款的现状,让它们在市场竞争中提高制作水平,增强经营能力。

(四)完善人才机制

1.人才管理机制

(1)市场选拔机制

运用高效的互联网平台为动漫爱好者搭建一个专业交流和展示才华的舞台;鼓励支持本土的职业或非职业的漫画创作者,为中国的漫画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作品;定期组织各种原创作品的评比奖励活动,使我国一些优秀的原创动漫作品和职业与非职业的动漫创作者能够脱颖而出。

(2)标准化评估体系

在美国,动漫产业的分工是非常细的,不同专业技能的人负责不同的环节。这在其它的行业也是一样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评估体系对从业者的专业技能进行评估认证。这样,便于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在人才流动的时候,招聘单位可以对他们的能力有比较具体的认识,从而提高人才使用效率。[15]

这个标准化评估体系的制定可以由行业协会负责,也可以由国家文化部、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等部门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拟定,这方面一定要多征求国外专家的意见,因为他们有很多经验教训。这个评估体系制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动漫产业乃至整个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当然作为一种标准化的体系,还应当同时保证一定的稳定性。

这种评估体系不仅能对现有的专业人才进行评估,还可使非专业的优秀人才通过达到这样的体系标准而成为从业人员。因此,在评估体系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它的普遍适用性。

2.人才培育机制

我国目前己经有很多高等院校开设了与动漫有关的专业。可以说在数量上己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绝大多数院校培养出来的只是单一的技术人才,再加上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内容和模式的不成熟,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专业水准。当前,对动漫人才培育机制的改革刻不容缓。

(1)培育创意、经营人才

当前,我国动漫产业缺少创意和经营人才,既懂创意又懂经营的人才更为稀缺,我们的教育投资要更多的用在培养这些人才上,而对于目前技术性动漫专业的过度扩张应加以限制。

(2)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培养

培养动漫人才除了学校教育,还需要岗位的实践知识。因此,各地政府要鼓励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学习”的机会。此外,创意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有赖于社会整体文化氛围的提高,是个需要长期积淀的过程。[16]国家还需通过创办优秀的漫画刊物、组织权威的比赛、评奖来培养和引导公众对动漫产品的创作兴趣和消费习惯,培育良好的动漫文化氛围。

(3)支持人才出国留学

当前在我国动漫创意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的情况下,最高效的方法就是送优秀人才到动漫产业强国去学习,让外国己经比较成熟的动漫教育为我所用。但是其中涉及到人才选拔和资金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建立“动漫人才出国留学专项基金”,面向社会选拔动漫人才,在签订了保障其今后回国服务的合同后把他们送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这些工作在韩国是由文化产业院负责的,我国可以考虑由文化部、教育部、广电总局或动漫行业协会负责。

(五)拓展融资渠道

目前,中央财政设立了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的创作生产、民族民间动漫素材库建设,以及建立动漫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等动漫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但仅依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也不利于市场化的发展。因此,我们急需开拓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具体模式有以下几种:

1.上市融资

通过上市筹集资金。但这在中国动漫产业还很薄弱的情况下具有很大的风险。如果动漫公司没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和很强大的发行队伍,并作为独立的动漫公司上市,很有可能会面临亏损。所以,动漫公司应在充分考虑本公司的实力和未来前景之后,才能决定是否上市。

2.风险投资

2006年5月底,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之一的美国红杉资本向湖南宏梦卡通注资750万美元,之后,涌道基金追加250万美元的投资。至此,成功融资一千万美元的宏梦卡通成为中国动漫业界首个引入风险投资的案例。但是要吸引大额的风险投资,没有一定的业绩支撑是很难的,因为投资者不会愿意因把资金投给没有经过市场检验的新手而承担太大的风险。所以,国家应该对动漫产业的风险投资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3.为其他企业的品牌定制动漫作品

通过这样的合作,品牌的价值可以通过动漫作品的播出和发行以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来扩大市场影响力。而动漫公司用已具初步知名度的形象来创作动漫作品可以免去资金消耗巨大的品牌打造阶段,而且还可以得到品牌所属公司的赞助降低制作成本。比较成功的案例是由海尔公司赞助拍摄的《琴岛和海尔》。[6]

结语

动漫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是一项高回报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现在我国对它的重视和扶持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6年,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文化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同颁布的《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己经对鼓励原创、构筑产业链、建立行业协会、整合资源、人才培养、税收政策、资金投入、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关注,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很多政策还有待制定更为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有些方案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调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落实政策时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动漫产业的特点,因势利导,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并且要改变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做法,重技术不重原创的心态,建设具有强大的原创能力、完整的产业链条、高效的运作体系和精准的市场定位的中国动漫产业。

发展动漫产业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需要打破禁锢创造力发挥的观念,改革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纠正曾经犯过的错误,同时还要培育有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好在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虚心学习美、日、韩等动漫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缩短我们的动漫振兴之路。历史的车轮生生不息,但它碾过的每一段印迹却各不相同。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无法也不应照搬前人的模式,动漫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之路也是一样,所以我们在借鉴国外己有的成功经验时,也应努力探索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美国的动漫产业已经走过了80年的历史,日本花了60年的时间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动漫生产基地,而韩国的动漫产业振兴只花了10年的时间。而对于已经走过了80年的中国动漫来说,相信通过5到10年的时间实现振兴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1]杨鸣唤.中国动漫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13-17.

[2]Wells,Paul.AnimationandAmerica[M].Edinburgh:EdinburghUniversityPress,2002:63-65.

[3]王冀中.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4-27.

[4]赵弘,谢倩.提升我国动漫产业原创力的对策建议[J].管理现代化,2008(2):57-58.

[5]谭玲,殷俊.动漫产业[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7.

[6]沈梦.中国动漫原创能力问题解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28-34.

[7]李勇.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济纵横,2007(7):33-34.

[8]谢斌,吕静怡.谈动漫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11):246.

[9]孙寿山.营造积极健康的动漫文化氛围,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J].出版发行研究,2007(12):8-9.

[10]g蒋莉莉.从增强原创力——看提升中国动画产业的竞争力[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18-19.

[11]王萍.中国动漫产业原创能力缺失的解决之道[J].电影评介,2007(4):4-6.

[12]孙亮.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思考[J].经济理论研究,2007(1):24-26.

[13]陈军,王静.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优势、问题及途径[J].电影评介,2007(5):55-56.

[14]v张斌,何艳.浅析我国动漫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对策思路[J].特区经济,2007(10):213-214.

[15]杨世真.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关键词解读[J].现代传播,2007(2):161.

[16]王兴胜.浅谈高校动漫人才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1):63-64.

[17]方敏.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动漫为何动得太慢[J].出版发行研究,2006(3):12-13.

[18]刘新,程艳菲.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要素分析[J].商业时代,2007(11):92.

[19]戎宁.中国动漫产业现状分析[J].电影评介,2007(4):23-24.

[20]吴红.动漫产业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5):43.

[21]袁俊萍.中国动画产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消费导刊,2008(2):215.

[22]贾否.动画创作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2-88.

[23]zLent,JohnA.AnimationinAsianandthePacific[M].Indianapolis:IndianaUniversityPress,2001:26-28.

[24]蔡八弟.动漫产业的土洋博弈[J].中华商标,2006(6):36-37.

[25]景宏.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J].日本学刊,2006(4):113.

[26]李子蓉.日韩动漫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