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的城市夜空间探索
时间:2022-05-04 08:35:00
导语:建筑设计的城市夜空间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关键词:建筑理论少就是多解构主义
论文摘要:通过对建筑构图理论的研究,我们试图把这一概念应用在营造城市夜景设计中。
0引言
“城市是历史的场所,人们记忆中的、历史性的以及其秩序性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反映社会及文化习俗的‘集体的表现’。它们形成了一种‘建筑构成的场所’。"—A.罗西
城市夜景是“建筑构成的场所”的夜晚表现,场景转换的不同点是由自然光照明变成了人工光照明,色彩由素色光(透明光源)变成了彩色光(各种色系加黑色)。因此,建筑艺术的构图方式、建筑形式美的表现形式、色彩学原理同样适用于营造城市夜景观。
1用“少就是多”设计原则营造城市夜空间
1928年,世界建筑四大师之一的密斯·范·德·罗提出了著名的“少就是多”(lessismore)的建筑处理原则。他也是讲究技术精美流派的代表。
密斯·范·德·罗在巴塞罗那博览会的德国馆设计中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原则,他摒弃了以往建筑上的繁琐装饰,以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新颖的体形构图和简洁的细部处理获得了成功。
当今建筑设计中的许多玻璃摩天楼也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少就是多”是一种建筑思想,想通过“少”—简约,达到内涵丰富的视觉效果。
1.1“少就是多”在城市夜景规划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现在城市发展很快,新区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城市规模成倍扩大。如果到处是耀眼的灯光,我们的视觉很快就会疲劳,人们会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之中。我们想到了“少就是多”。“少”就是要求我们规划人员在整个城市的基础上,选取能够充分表现城市特点的重要景观区域、重要景观视廊、重要景观节点(这些部分可能已经建成或处于发展状态之中);“少”就是舍弃不必要的、重复性的建筑空间环境;“多”就是全面体现城市特色。
下面以苏州城市夜景规划为例说明,我们把苏州整个城市夜景观脉络浓缩成五个局部区域:古城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相承区、吴中区,这是“少”的第一步。
我们又把五个局部区域夜景灯光由各个区域里的主要景观视廊和景观节点来体现,这是“少”的第二步。
“多”又是如何体现的呢?首先看古城区:
通过景观节点—北寺塔、沧浪亭等表现了历史文化特征;通过观前街商业区、石路商业街、南门商业街表现了商业文化特征。
通过景观视廊—平江路、山塘河等市内的小河道表现了苏州城“东方威尼斯”的情趣;外城河是苏州古今风光的大检阅;干将路、人民路、道前街等充分表现了江南水乡建筑的继承与发展。
高新区通过重点表现干将西路、狮山路、三香路,如市政府办公大楼、体育中心等,充分展现了苏州现代城市发展特色。
工业园区通过表现现代大道、金鸡湖等展现了苏州湖光山色“园中城”概念,与古城区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形成对比。
我们注意到相承区中的227省道、沪宁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湘渭公路、苏虞张一级公路穿区而过。规划重点表现快速干道附近建筑群体,体现“过境视窗”作用。
吴中区的西南部是石湖风景区和太湖风景区。因此,设一廊道即从人民路一东吴北路一太湖西路一西环路一石湖、太湖风景区。
综上所述,我们选取了一些景观视廊、景观节点进行夜景灯光规划设计,充分反映了苏州城市夜景观的方方面面。“少就是多”完整地得到了体现。
1.2“少就是多”在城市局部空间夜景规划中的应用
当我们规划一条路、开阔的广场、滨江界面时,必然面临这样的情形,连续界面的建筑是非常复杂的:一是使用功能的复杂性;二是建设年代时差性;三是建筑风格的差异性。这些差别必然使得建筑空间不那么协调、有序。夜景规划设计时,就要“少”字当头,合理取舍,营造和谐、有序、生动的建筑夜空间。
图1是广西柳州市滨江沿岸一景:我们把沿岸欧式建筑重点强调,一些现代建筑淡化处理或通过夜幕隐去,滨江绿地、小品通过光影关系进行有机组合,使得沿江景观层次丰富多彩。“少就是多”得到了很好的诊释。
1.3“少就是多”在单体建筑夜景设计中的应用
图2是采用大功率的投光灯分级把大楼照亮,顶部勾边处理,整体造型基本是白天建筑再现。
图3采用的是小功率的投光灯及线光源构图的方法,表现我国信息中心特色。两图相比较图3层次很丰富。
那么,“少就是多”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从图2、图3可以看出,图2的受光面远远大于图3,而图3通过巧妙的构图,合理地使用光影关系,使得建筑虽然受光面少,景观层次却达到更加丰富的效果;同时也节省了能源。
2用“解构主义”的设计理念营造城市夜空间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建筑舞台上出现了一种很具先锋特征的,被称为解构主义的新思潮。法国建筑师屈米(BernardTschumi1944一)是这一派别的代表。巴黎十大建设工程之一拉维莱特公园成为他解构主义思潮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公园设计是“点”“线”“面”三个迥然不同的系统的叠加。每个系统自身完整有序,叠置起来就会相互作用,他们的相遇有可能彼此冲突,也有可能相得益彰。
这种建筑设计手法如何来营造城市夜空间呢?我们仍然用苏州环古城河夜景规划方案来说明。
2.1环古城河现状分析
苏州古称平江,历史悠久,春秋时代即为吴国的都城。当时伍子晋规划的城门有间阖门、盘门、肯门等八个城门即象征八卦,名称一直保留至今。
环古城河以内主要干道也进行大面积的旧城改造;建筑形式主要是带有江南韵味的现代建筑,环古城河外围建造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未来还有更多的建筑进人我们的视野,故环古城河是苏州古今风光及未来的大检阅。
2.2问题提出
环古城河周长大约20公里,游船行驶一周大约一小时。我们如果把注意力仅放在古文化的表现上,就偏离了城市发展形态机理,同时在这样长的距离、长时间里游玩,不免产生单调感,视觉的疲劳感。因此,我们用“现在、过去、未来”来表现环古城河风光。
对于“未来”的提法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苏州俗称人间天堂,天堂是什么?天堂就是未来,我们的城市会越来越美好,我们正走向未来,走向天堂。
2.3用“解构主义”手法规划环古城河夜景观
2.3.1“过去”
(1)水门楼、城墙、瑞光塔等历史建筑环古城河均匀分布,我们把它当作一完整系统考虑,主要用黄光、白光表现出历史的沉淀感。
(2)强调沿河均匀分布的苏州园林、民居建筑风格系统,用黄颜色LED勾边,粉墙黛瓦用暖白光(或黄光)等手法,表现建筑的重檐特征及丰富的体积感。
(3)沿岸均匀分布水榭景观灯光系统,则考虑用黄光LED勾勒建筑,建筑内部用宫灯照明,临水的台用暖黄光表现,取消耀眼的庭院灯。
2.3.2“现在”
(1)表现环古城河以内均匀分布的现代传统建筑系统。用白光、蓝光为主表现建筑特色。
(2)表现环古城河外围均匀分布的现代建筑系统,根据建筑的特征用光布色。
2.3.3表现未来
在竹辉路桥与十全街桥之间,此处建筑形态较差,夜景游览到此形成缺失,故在两侧建筑物上,用投影技术或用线性构图,表达未来城市意向—可任意伸展的空间城市以及吊城;对于儿童憧憬未来天上人间构图—童画构图。
2.3.4沿河绿化与桥梁系统把“过去、现在、未来”连接成有机整体
(1)沿河绿化景观灯光整体表现较好,但个别区段欠佳。如人民桥附近南岸栏杆灯光弱化以及一些地段点光源取消,使得岸线灯光时隐时现,突出节点灯光。
(2)桥梁灯光主要表现其形体美,用光布色根据建造年代、材质特征等。由于桥梁较多,相互间距较短,色彩选用应有序变化。在表现未来区域,两端的桥梁可考虑动态灯光。
七个系统的灯光既有色彩区分又有构图的差别,在整体构图上,既形成了对比又相互交融在一起,丰富了景观层次。
综上所述,采用建筑设计理念营造城市夜空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它使得城市白天与夜晚景观有机融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
- 上一篇:酒店设计影响初探
- 下一篇:有关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发展方案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