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小说哈克费恩幽默艺术

时间:2022-04-15 03:03:00

导语:谈论小说哈克费恩幽默艺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谈论小说哈克费恩幽默艺术

【摘要】:小说哈克费恩》是马克吐温的又一代表作。小说中的哈克方言与吉姆的土话独树一帜,好比人体的血液循环,不仅“流动在全书的字里行间”,而且语言俏皮机智、诙谐,联想丰富。将轻松的幽默与犀利的讽刺熔于一炉,创立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吐温式的幽默艺术

【关键词】:幽默讽刺

小说《哈克费恩》是马克吐温的又一代表作。小说中的哈克方言与吉姆的土话独树一帜,语言的幽默艺术也很独特。好比人体的血液循环,“流动在全书的字里行间”,“既不炫耀也不喧嚣”[1]。首先从幽默特色看,前期的夸张、粗犷奔放的特点已大量减少,而机智含蓄的特点大量增加。轻松的幽默内隐约流露出哀伤。其次,作品的语言俏皮、机智、诙谐,且联想丰富,涉笔成趣。吐温不喜欢直接褒贬作品中的人和事,仅仅通过人物言谈举止的描写,借助哈克天真而世故的评论和感叹,风趣地体现自己的好恶。同时,吐温很好地把握了幽默分寸,让哈克笑得不迟不早、不温不火。最后,小说的幽默是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幽默。吐温汲取西部幽默中的精华,抛弃了西部幽默中插科打浑、浅薄无聊的逗乐方式,将轻松的幽默与犀利的讽刺熔于一炉,创立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幽默方式。这种寓庄于谐、皮里阳秋的方式能使读者在取笑调侃中领悟生活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真谛,看清形形色色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从而自愿否定、鞭挞那些丑恶现实。

1.发乎性情、不涉是非的逗趣

吐温有一支生花妙笔。任何事物一经他描述,必然妙趣横生,使人忍俊不禁。比如小说中描写哈克与吉姆的迷信行为,深夜里哈克孤单时幻想的夜游鬼,泥地里母猪喂小猪时心满意足的快乐,吹牛皮摔扁的形状等等。语言轻松活泼、俏皮诙谐、极其有趣味。读到此处,你不由得发出痴痴哈哈的笑声。

哈克的联想十分奇特。他把吹牛皮从高空中摔下来的形状形容为扁得“象一张薄饼似的摊在地上”[2]。为了进一步夸张扁的程度,称吹牛皮的“尸首由上下板的缝子里塞进去”[2]。这样的比喻看得见、摸得着.读起来十分俏皮诙谐。

哈克描绘一头泥糊糊母猪喂小猪的情形也十分有趣。一头母猪“一歪身就躺在当街上,……把腿伸开、把眼闭上、把大耳朵甩来甩去,让那些小猪吃它的奶,它那副快活的样子,好象是能按月领薪水似的。”[2]哈克画龙点睛的感叹,使得平泼的文字充满情趣,孩子读了乐,大人看了笑。

2.出于理智、发人深思的笑

《哈克费恩》中的幽默绝大多部分都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及蕴意。但吐温并没有采用一本正经地说教方式,而是旁敲侧击,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好恶。吐温深知一昧的严肃会使小说不符合哈克的个性,会使小说枯躁乏味,会使读者呆滞,甚至溜之大吉。所以,吐温要让读者在诙谐、滑稽、夸张的事物和人物的描叙中.顿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笑里藏刀的真谛所在。

(1)强化一点,入木三分。《哈克费恩》中,吐温用词极其简洁,对人物的穿着打扮、高矮胖瘦可说是惜墨如金、晴蜒点水。然而对哈克的“酒鬼爸爸”和“甘洁佛上校”的描写却是例外,吐温不仅描写了五宫和穿戴,而且抓住脸色和眼睛的特别处,对他们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夸张和漫画式的勾勒,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吐温是这样描写“酒鬼爸爸”的:“他那两只眼睛在一绺绺的乱发后面闪光,仿佛他是躲在葡萄蔓子后面往外瞧似的。他那脸是白白的……一种惨白……一种象树蛙的白色、象鱼肚皮的白色。”[2]这样的素描形象逼真,片言只语就活化出酒鬼的精神面貌。也许读者笑不出来,因为幽默里透出一股寒气。这里,吐温将孩子对父亲的厌恶、害怕、悲愤的感受通过“白”字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甘洁夫上校”的肖像与“酒鬼爸爸”的素描根很不相同。“上校”脸虽惨白,但威严四射。吐温是这样刻划“上校”的:“他皮肤里黑里透着苍白,那儿一点儿红润的影子都没有……两只漆黑的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睛里……好象正在由两个黑窟窿里往外瞧你似的……由他眉毛底下射出两道电光,冷冰冰地象一根旗杆似的立在那里。”[2]这幅维妙维肖的画像既展现了昔日南方种植园主的八面威风,又暗示了“上校”生命垂危。作者这种放大镜似的勾勒别具一格,引人发笑。但你的笑声很快被卡住了,因为两富户间血腥的仇杀令人胆寒。你听到了作者的叹息和悲哀,幽默里掺上了苦味和讽。

(2)掩耳盗铃、自我暴露

吐温在叙述骗子们五花八门的骗术方面,采用对照方式,让其丑恶的灵魂和美丽的嘴巴之间造成悬殊的反差,从而着力表现人物语言与行动的矛盾冲突,突出其言而无信、花言巧语的劣根性。浓烈的幽默、讽刺味自然而然地从字里行间里流露出来。譬如,吐温多次描写“国王”与“公爵”张贴的海报,故意将诱惑人心的广告与他们丑恶下流的表演进行两两对照,讽刺他们厚颜无耻的行为。

海报上写到:“表演惊人悲剧……《怪物大王》!!!……妇女幼童恕不招待。”[2]这则广告象磁铁一样将大厅里吸满了人。正当人们眼巴巴地等得不耐烦时,大幕向上一拉,“只见皇帝四肢着地,大摇大摆地爬了出来,全身一丝不挂。他浑身上下拌着红红绿绿的颜色,一圈一圈的条纹,像一道彩虹似的那么鲜艳。……看那个老糊涂虫乱蹦乱跳的样子,大概连一头母牛也能给逗笑了。”[2]这里吐温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社会上的骗子们,鞭挞了他们丑恶的灵魂——为了钱,连基本的人格都不要了。骗子们的卑鄙行为不但遭到不懂人语的动物讥笑,而且遭到世世代代人的耻笑和唾骂。这里笑里藏刀的幽默艺术将骗子的阴谋一层一层地剥落,直至显露出真面目,从而让人们的在哈哈大笑中擦亮眼睛,在笑声中获益。

(3)用孩子的实话实说嘲讽宗教及上帝诚民的虚伪。吐温借哈克这双天真的眼睛,认真诚恳的口吻,向世人表明:虽然人们笃信同一个上帝,对《圣经》里宣扬的仁慈、友爱、团结等美德赞不绝口,但是事实上,教友们的行为与这些美德背道而驰,视觉独特地讽刺了虚伪可笑的上帝诚民。这方面的例子流动于全书,多得不胜枚举。例如,哈克这样描述两大富户一家星期日到教堂做礼拜情形:“所有的男人都带着枪……枪不是搁在两腿当中,就是放在靠墙顺手的地方。”[2]而牧师布道时一直“尽说些兄弟般的友爱啦……积德修好啦。”[2]这些话读起来平淡,好像喝白开水,仔细琢磨,还是别有“讽味”的。前台的牧师代表上帝规劝人们团结友爱,而听道的教友一眼盯着枪,一眼敬仰上帝,使得上帝在教堂里也不能清静地呆着。如此意味深长的叙述是反话,是讽刺,更是实话实说。读者从哈克善良纯真之口以及点石成金的眼睛里感受到了幽默,也体味到了讽刺。

马克吐温式的幽默,用汉语修辞格“讽喻”[3]来分析,既有叙而后议式,也有叙而不议式。它们在表达上都有一种含蓄蕴藉的效果;在接受上,由于接受者与文本有一定的“距离”,易于调动接受者的解读兴趣,从而获得解读成功的心理快慰和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