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设计文脉的继承与创新诠释
时间:2022-04-14 11:08:00
导语:传统设计文脉的继承与创新诠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简单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国力强大后的中国寻找本民族传统设计文脉的价值,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上如何继承与创新,进行了指导思想和设计方法的探讨。
中国人的心态也经历了从天方大国到落后挨打,从放弃传统到重拾自信的波澜起伏。中国的近现代史展开的是一部急速变换的动荡画卷,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也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反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本土的设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以至于今天我们中国人穿着的服装、居住的楼房、使用的家具等等都是西方传来的样式;而当我们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被有强力提出时一一在设计方面我们似乎觉察到出了问题——中国的传统去哪儿了?我们如何又能在世界上树立起自己的民族身份?
一、如何割断了中国传统的设计文脉
1915年~1923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场崇尚科学、民主、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狂潮。由于封建政治的黑暗、科技的落后、经济的贫困而导致的帝国主义侵略,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使得一大批代表中国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的东西彻底失望,他们认识到,必须从文化思想上与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完全决裂,向西方学习中国才有出路。
到西方去留学便成了当时很多有志之士的选择,其实早在1854年就有中国人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他满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在获得学士学位的当年,就启程赶往当时苦难深重的中国。之后又有众多的留学生出国学习,在思想文化领域我们熟知的有:严复、胡适、秋瑾、章太炎、鲁迅、马寅初、周培源、郭沫若等,在艺术方面有:梁思成、刘开渠、常书鸿、刘海粟、艾青等,他们除了寻求救国之道外,也带回了西方的文化审美和艺术形式。钱文忠教授甚至说:留学生改写了中国近代史。
我们现在谈论新文化运动更多的是从政治方面分析其进步与局限性,其实,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后来的“西式化设计”也产生了推动和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当时对封建传统文化与艺术形式的摈弃是为了寻求新生,那解放后的和十年动乱则给中国历史留下来的文物与文化带来的是一场浩劫,随之是对中国传统设计形式的进一步否定。以至于后来当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设时,我们在众多领域已经遗忘记了本土的设计文脉,学习着包豪斯,夹杂着希腊、罗马的传统样式开始了我们经济建设起步阶段的设计。
二、再续中国传统设计文脉的价值
马未都在说家具收藏时感慨道:我们的床上有很结实的栏杆,有柱子,你可以抓住它,在这些地方所得到的潜在的好处是今天的人不知道的。可惜中国人放弃了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带来了很多幸福的,这样一个层面享受的这样一张床,被我们逐渐地抛弃了,让我们自己都睡在了外国床上。何只是家具?看看现在我们中国人的服装,又怎么不是如此:最近根据一份来自专业调查公司对品牌服装的调查结果,有人呼吁:“洋装最流行,国货当自强”。该调查显示:中国有53.3%的消费者比较倾向于国外的服装品牌,倾向于国内品牌的仅占16.7%,洋品牌表现出强劲的名牌姿态。国产品牌正面临“洋品牌”的挤压,其生存空间令人担忧。面对国际品牌在中国土地上的咄咄逼人,国产品牌不免需要沉思。某服装产业设计师认为,盲目模仿西方设计,甚至抄袭国外品牌的设计,导致企业漠视自主设计创新,不注重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当国外品牌进人中国以后,消费者便有意转向了这些品牌。
中国现在有些自主服装品牌已经意识到打造原创设计的价值,提出“中国特质”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中国古代服装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一直较为系统地延续着一种端庄、含蓄、体现社会身份的风格,并且在世界民族之林自信地树立起衣冠王国的地位,创造出中国服装特有的东方神韵。中国人的身材面容和西方人其实存在很大区别,中国人对服装的本质认识也与西方有所不同,从审美角度来看,中国人穿着体现东方美的衣服会更好。
再来看一下建筑与环境设计,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讲求的是“天人合一”,建筑的形态更多地表现为群落的状态,注重的是与所处环境的协调统一;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强调的是单体建筑。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是从来不把自己与自然环境分离开的,拿四合院与西方建筑比较…一西方建筑环境的中心位置是孤立的建筑;而四合院的中心位置却是具有中国哲学意味的,体现“虚空”的庭院,其上接天宇,其下承大地,而人居其中。中国人这种天、地、人三才共生的观念,使得我们能够长期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生生不息。
现在中国正在步人城市化的过程中,很多城市环境的建设越来越失去原来统一的风格和自己的地方特色,城市里众多的现代建筑d王越来越彼此不相协调,继承中国传统的营造思想会给我们现在复杂矛盾的城市建设找到出路。
三、怎样再续中国传统的设计文脉
首先应该明确传承中国传统的设计文脉不是指古代形式的翻版,也不是传统设计元素支离破碎的随便使用。我们展开设计的原动力应该来自民族血脉深处的“基因”,只有找对了“基因”,才能保证我们新创造的设计属于“中国风格”,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世界上树立起自己的民族身份。我们现在所处的科技时代、信息化时代已经与历史上的手工业时代、封建社会具有很大不同。儒雅飘逸的深衣长袖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然而一身西服也无法体现中国人曾经具有的气质。如何再续东方特质服装文化的灿烂与辉煌,是本土服装开发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图1)
对于各种设计而言,工业时代面对的是型材,手工业时期随意的自然造型可能更多的要转变为摸数化的几何形式。其实现代的几何形式可以理解为古代繁琐形式的精练与抽象——在建筑与环境建设上现代简洁的造型与中国传统的理念并不矛盾,我们依然可以创造内外环境渗透交融的建筑,也应该为创造生态环保、有序和谐的城市环境而努力。随着时代的进步,继承与发展我们自己的传统才是中国今后设计的方向,借助1984年冯骥才小说《神鞭》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鞭没了,神留着”(图2,图3)。
四、结语
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连同中国正在崛起的经济在很多中国人中培养了一种新的自信,这种自信与中国更加坚定自信的世界角色紧密相连。《奥运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一书的作者徐国琦说:“中国人在几十年的时问里都怀有一种自卑感。成功举办奥运会并赢得奥运金牌总数第一在很大程度上治愈了这种自卑”。
- 上一篇:小议新课改下美术欣赏教学
- 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心得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