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雕塑地域特色论文
时间:2022-08-10 10:16:00
导语:民间雕塑地域特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西南民间雕塑是西南早期原始艺术的延续和发展,它同普通民众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同当地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对本土民间雕塑的研究对当代雕塑的创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艺术活动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活动。艺术作品的产生和发展同它所处的文化土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西南地区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区之一,西南民间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旧石器时代,尽管石器的制作只是为了获得生产工具,石器的加工也极粗略,但石器的基本形态及对石头的打磨加工无疑已具备雕塑的因素。新石器时代,铜器的产生标志着雕塑艺术的诞生。随着青铜艺术逐步发展,雕塑艺术日趋成熟。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青铜人像作品,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形式手法都明显有别于中原地区。20世纪50年代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西汉青铜制品,造型生动、风格独特,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些作品足以证明在两千多年以前,西南地区的雕塑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由于地域偏僻、交通闭塞,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西南地区的文化始终保持自己早期的固有面貌,其民间雕塑也因此而保留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在西南民间雕塑艺术中,由于各种自然环境和各民族不同人文习俗的影响。西南各地的民间雕塑风格也有很大差异:云贵高原中部,气候温暖,民情敦厚,民间雕塑多单纯而质朴;而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中,民间雕塑多神秘而狞厉。汉族的作品,风格多繁复,有明显的明清晚期世俗化倾向;少数民族的作品则更具自己原始粗犷的风貌。
“如果艺术作品再现的事实没有隐含着某种观念,我们就不能把它称为象征性的艺术。”文化史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原始民族,当其由蒙昧野蛮向文明进化的途中,都曾经历一个“巫术文化阶段”。原始雕塑同这种巫术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偏僻乡村,人类早期社会形态至今仍没有根本改变,原始文化的残留形式十分普遍,宗教信仰繁多,神灵崇拜盛行,民间雕塑艺术同这些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相当部分是这些活动的直接产物。
在民间雕塑中,象征意义的实现建立在所蕴含的观念为群众普遍认可的基础上,否则人们就不可能确切把握其象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雕塑作品蕴含的意义必须通过作品本身的形式特征直接传达出来,这一点是雕塑艺术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在西南民间雕塑艺术中,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手法,它们所起的作用是给一个无形的观念赋予形体。
西方古典雕塑以再现取胜,中国传统雕塑以表现见长。表现性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中已有所下降,但在民间雕塑中却一直稳固地保留着,这一点在西南民间地戏“脸子”(面具)或木瓢“吞口”艺术作品中体现得极为明显。
地戏(跳神)源于古老的“傩舞”、“傩戏”,它是民间一种重要的“驱疫逐鬼”的祀神仪式,在贵州安顺一带广为流行。脸子是地戏的标志和灵魂。地戏脸子人物繁多、形式多样,大体可分为“武将”、“道人”、“歪嘴老苗”和“魔鬼”等几类。地戏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每个脸子都有具体的人物为依据。从艺术风格上看,脸子在西南民间雕塑中最具有写实风格。但是我们仍然不难看出,脸子的形象极度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浓烈的表现意味。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脸子的具体形象也许会在我们脑海中淡漠,但那种或威严、或恐惧、或滑稽的夸张表情,却难以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
人类社会的早期,世界各民族的雕塑都是着色的,希腊、埃及、中国都如此。随着历史的发展,雕塑在艺术家手中逐步演变成纯粹实体的造型艺术,而彩塑仅在民间雕塑中保留下来。在西南民间雕塑中,彩塑占很大比重,从某种角度看,它实际上是一种集绘画与雕塑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某些艺术品类中,如木瓢吞口艺术,彩和绘已成为主要表达手段,雕和刻则极为简略。
昆明地区的吞口,多画于木瓢之上,色彩丰富,色调厚重,在红或蓝的底色上以黑色和白色勾绘纹样,然后施以极纯的对比色,整个形象稚拙、大方,充满幻想而富有装饰性。地戏脸子和吞口都属于浮雕类,民间浮雕的手法灵活、自由,以装饰和线刻为主要手段,既不按比例压缩空间,也不按空间透视构图,这同民间雕塑的功能形式和民间艺人的空间意识是一致的。
在圆雕作品中,景颇族木雕很有特色,这类作品通常较大,多在一米以上,头和躯干用整木刻成,头饰和手另外榫接。装饰纹样以三角形、菱形为主,颇似彩陶纹样,色彩多限于黑、白、红三色,极富现代感。线在中国造型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国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在民间雕塑艺术中也应用得极为广泛。线条与立体材料的融合构成民间雕塑的重要特征,在西南民间雕塑中,线条的应用极为随意、灵活。线的处理手法有两种:一是刻、二是塑。前者在各种材料中都用得很多,后者仅在泥塑和陶雕中应用,这一点是由其材料性质所决定的。在民间雕塑中,由于局部的体积用线处理,整体显得更为单纯而概括。同时,由于线条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使民间雕塑的审美内涵更为丰富。
不是所有民间艺人创作的雕塑都能归入民间雕塑的范畴。例如,我国传统的陵墓、宫苑雕塑虽然也为民间艺人所作,但我们却有必要把它同民间雕塑区别开来。民间雕塑产生于社会最底层的土壤中,同劳动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同他们的精神与生命活动紧密相联,其内容上的单纯、直率与形式的稚拙、简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其特质所在。而陵墓宫苑雕塑,虽源于早期的民间雕塑,但由于被统治者所把持而逐步脱离了民间现实生活,它所反映的是统治者的审美意识,其本质上已成为权力意识和等级观念的象征。在陵墓雕塑中,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茂陵、唐代乾陵到明代的十三陵,尽管形式风格各异,但无不以追求庄严、崇高的审美意境为目标。这一点是由其所蕴含的本质内容及功能作用所决定的。
如果把西南民间艺术同现代艺术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在手法和形式上的许多相似之处。那些原始稚拙的形式,有极强的现代感,现代艺术家在创作中,也从民间艺术中吸取养料。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忽视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现代艺术活动,是人类追求差异、变化和多样性的活动,在现代雕塑创作中,形式的创造、个性的表达、审美价值的实现,已成为最基本的原则。
西南民间雕塑从本质上看,是西南早期原始艺术的延续和发展,它更多地体现人类的群体意识而非个人的审美价值。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处在一个较低的阶段。在原始人看来,客观世界到处布满了神秘的幽灵。在强大的异己力量面前,人们不得不借助巫术活动,沟通人与客观世界。在巫术活动中,物质与精神、功能与审美混沌交织、难以区分。由于民间雕塑所具有的宗教巫术意义,使它同人的生命本质紧密相联。在西南地区,人们在进行某些具有明确图腾意义作品的创作时,态度是极为虔诚的,像瓦猫、吞口、脸子这类作品,完成之后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赋予作品灵性和生命。心诚则灵,从这一角度看,在民间雕塑中,真与美是完全一致的。公务员之家:
民间雕塑具有早期艺术所特有的朴素造型原则和规范,它充分显现出人类童年的纯真稚拙。民间艺人的创作无拘无束,充满幻想。他们从不以模拟客观对象为目标,而是把精神意念的自由表达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同现代艺术相比,西南民间雕塑似乎是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在这里,没有狭隘的个人功利意识的羁绊,没有理性教条的束缚,人们排除了大自然与客观世界对人的种种阻碍而获得了精神创造的自由。奇妙的联想、形体互渗、自由时空等,构成西南民间雕塑的奇异世界。今天,文艺创作的多元发展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复归本土已成为部分雕塑家的自觉趋向。在这一背景下,西南民间雕塑的意义和价值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参考文献:
①傅天仇:《移情的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②王恒富、龚继先:《贵州傩面具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 上一篇:新农村生态规划发展论文
- 下一篇:写实主义绘画艺术特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