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的文化与市场论文
时间:2022-07-20 05:56:00
导语:方言的文化与市场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这里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方言文化,“语言从属于每一个具体的民族,是重要的民族标志,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的沉淀和积累”方言也是如此,但是方言文化不等同于民族文化,方言反映一定的民族文化,方言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一种表现。方言文化现在学界貌似没有明确的概念,本文的方言文化是指:一种大众文化,一种民族的历史文化,一种民族的认知基础和心理习惯,一种语言的艺术。
要说到方言市场的问题,这里我很害怕,因为我没在其他地方看见有这个提法,这纯粹是我“杜撰”我来的。但是,都到了21世纪了,改革开放都30年过去了,奥运会都在北京开过了。把市场拿来“框”方言也没有什么吧!什么是方言市场呢?结合上面对方言特点的描述-----方言的地域性特点,方言的市场可以是方言的地域使用环境,但是我们认为方言的市场的概念的还应该包含方言的消费者群体。所以我是这样给方言市场下定义的:方言的使用群体和消费群体。这里的消费者和使用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使用者就是使用某种方言的人,消费者就是并不使用这种方言,但是他能听懂这种方言并认同这种方言,这种方言能给他以审美的功效。为什么方言能给人审美的功效呢?这个就要感谢现在繁荣的娱乐界了,从最早的春晚相声到现在的方言电影,方言的审美功效被他们日渐的体现出来了(显然,现在方言的审美功效主要被大家集中在方言能逗乐观众这一点上,但是这不是方言的唯一审美功效,方言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东西)。正是因为方言能给我们带来审美的体验所以方言才会走出他土生土长的地域环境,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并且这种态势的泛滥最终会为民族语言的融通带来契机。
但是,并不是单纯的方言就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体验,方言要上升为方言文化,这样才能带给消费者审美的体验,而且方言文化又要能变成被大众所消费的商品,这才能带来市场。要想人家来消费,就要想一下办法,你把没加工过的原料拿出去卖,很显然你赚不了钱。就想泥巴一样,你把泥巴拉一车去大街上卖,谁买?但是,你把泥巴烧成砖,再用砖盖成房子,要是你房子盖得好,又能找个好地段那你就赚大方了。方言文化要怎样变成商品呢?当今流行着一个词,叫“草根”,草根和方言文化的结合造就了“方言商品”。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先来了解下草根。遇到解释草根这个词,我很为难。因为我在字典上没找到这个词,不知道这个词的来源和出处。但是我上网一搜,居然百度百科里面赫然的有这个词的解释在,所以这里不得不厚着脸皮照搬了下来。
草根:释义:“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roots。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我们平常说到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草根阶层”。有学者就把非政府组织(也称为非官方组织,即NGO)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另一种含义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比如一些不太受到重视的民间、小市民的文化、习俗或活动等等。例如在台湾民进党的行动纲领中,有一条是这样表述的:“文化鼓励草根文化,维护文化财产及民间技艺,加强巡回展览演奏,平衡城乡文化发展。”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grass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①群众的,基层的;②乡村地区的;③基础的;根本的。来源:“草根”的说法产生于十九世纪美国寻金热流行期间,盛传有些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黄金。英文grass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①群众的,基层的;②乡村地区的;③基础的;根本的。所谓“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众化等等,但从各种文章来看,实际应用中的“草根化”的含义远比以上的解释来得丰富。草根和有权无权,地位高下没有关系。它具备两个特点:一,顽强,应该是代表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二,广泛。遍布每一个角落。照此推理,我们每一个在自己键盘上坚持更新的Blogger应该都是草根。网络业应该是一种草根文化。草根和方言都是很大众化的东西,大众和大众结合,那还得了这等于强强联手,大众就是多的意思,多+多那就是更多。当今是不能忽视这种“简单”的结合的,比如网页和商店的结合就是淘宝,手机和电脑的结合就是3G手机,前者身价上亿,后者马上就要来改变你的生活。你能视而不见草根和方言都是平民化的东西,很贴近生活,或者说草根们就是使用方言的大众人,草根需要用方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来传达感情。在这里方言成了草根的一个标志,草根也成了方言向着市场化转型的一个催化剂,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这里又需要解释下,草根可以是指大众化,当然也可以指我们这种大众化的人。市场经济当中,是需求带来了市场,市场又带来了产品。既然把方言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推向大众,那么他一定存在着一定的市场份额。那么这种市场又是什么样的需求导致的呢?
首先,方言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或者说是多种语言艺术,本来就存在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如:京剧、昆曲、黄梅戏,都有人愿意为它们埋单。还有,前面我说道某方言对使用这种方言的人有一种感情的亲近性,这种亲近性也是一种市场份额的体现。
其次,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端的经济危机席卷了全球,全球经济限于低谷。虽然我国经济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并没有给国内带来过多的金融恐慌,但毕竟还是有一定影响。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增加,必定导致人们心中的郁闷,而方言文化、草根文化能给人们在精神上的愉悦,山寨的恶搞更是能发泄人们心中的那股郁闷。
再次,由于某些观众的审美观点的转变,由审美开始变为审丑。讲到审丑就要讲到艺术这个话题,我不懂艺术理论,所以在谈到方言艺术的时候我都尽量的在回避,但是这里不说点不行。有人认为丑的存在价值就是为了衬托美,但黑格尔说:“在浪漫型艺术的表现里,一切东西都有地位,一切生活领域和现象,无论是最伟大的还是最渺小的,是最高尚的还是最卑微的,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和丑恶的,都有它们的地位。特别是艺术愈变成世俗的,它也就越来越多地栖息于有限世界里,爱用有限事物,让它们尽量发挥效力。”黑格尔预言了传统浪漫型艺术终结后的艺术将呈现出世俗的、个体的、丑的形态。照这么说丑还是从审美发展下来的,用当今很流行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审美疲劳了,所以开始审丑。这里我不想去谈艺术的转型,因为我谈不懂那个。当然我也不是说方言很丑,只是某些人觉得,这一点你绝对不能否认。就像很多人不认为李宇春漂亮一样,但是人家就是很红,超女的评委们就是这种审美态度。
我们的文化过去有太多的悲伤,现在我们需要的是高兴,一种心理需求和审美态度的转变给方言文化带来了很广阔的市场。影视----这种嗅觉很敏锐的行业,在票房和收视率的诱导下最先开始了这种文化消费的大面积传播。
当今是一个大众文化泛滥的时代,这是全球化在文化领域的一个特征,也许我们的方言文化还没有走出中国,或者说走出中国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方言文化、草根文化本来就是很民族性的东西。传到国外,语言环境不同,理解上肯定有困难。但是在国内,方言文化、草根文化已经开始爆发。“山寨”作为方言文化和草根文化的一种发展,山寨文化在2008年席卷了中国网络,这些下里巴文化在改革开放的30周年的时候找到了他们的市场,并迅速的成长了起来,以至于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倪萍把反对山寨文化作为了一个提案。
- 上一篇: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 下一篇:军训演说感谢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