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诗性语言特点研究论文

时间:2022-04-12 10:58:00

导语:中国诗歌诗性语言特点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国诗歌诗性语言特点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大量修辞手法的使用;打破语法规则的限制;多使用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等语法结构;语言凝练,表意的形象;感情丰富而含蓄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修辞手法使用频繁,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语言的美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会对读者理解句意产生影响、“倒置”修辞手法的使用、人们更加注意关注语句含义、很多古典诗词中,作者很少、通篇意象是中国诗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炼字要求、诗性语言中,意象的使用、诗性语言讲求的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过于含蓄的表达,也会使人们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产生障碍、语言上简单、凝练,富有韵律感且典雅精炼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对中国的文学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自春秋中叶出现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来,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古代的散文、韵文、骈文等文体,都体现出诗性语言的特点,直至到后来出现了唐诗宋词两大对峙的文学高峰,更是将诗性语言的特点展现无遗。

通过观察,我认为“诗性语言”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大量修辞手法的使用。汉语的诗性语言中,比喻、引用、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使用频繁,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语言的美感。例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运用了比喻,将“愁”比作了“一江春水”,化无形抽象的“愁”为有形,使抽象的情思具体化了,让读者能深切的感觉到“愁”之深、之切。而其他比喻的使用,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将原本静态的红杏写活,将其人格化,表现出一派春天的生机勃勃之景。又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引用的使用不但能借典故生动的说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能使文章显得典雅精炼。再比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愁”,同样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但是,也要看到,在有些情况下,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会对读者理解句意产生影响。就如上面例子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如果不能发现其中的引用手法,而机械的对其进行翻译,就很难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而对于“白发三千丈”一句,有些人单纯从客观事实角度出发,就会说,一个人的头发怎么可能那么长,从而,忽略了对作品内在含义的理解而片面的探讨作者的写作是否符合客观事实。还有修辞中倒置的使用,如果不能应从修辞角度的去理解,注意到倒置的使用,就会影响意思的理解。例如江淹的“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其实际顺序应为“孤臣坠涕,孽子危心”,若未能注意到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翻译,就会出现错误。

二、打破语法规则的限制。一方面,正如前一点中“倒置”修辞手法的使用,并未遵循固定的句法结构,打破语法规则的限制,却收到特别的表达效果,像杜甫的“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和《诗经》中的“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等句,改变了句子原有的平淡,增加了诗意,增强了韵律感、节奏感,也使语意变得错落有致,而由于中断了语流,使人们更加注意关注语句含义。但也正如上文所说,对句子的理解造成困难。

另一方面,在很多古典诗词中,作者很少,甚至是不使用连词、介词等,仅把多个意象连缀起来。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只是简单的将“枯藤”、“老树”、“昏鸦”等几个意象连缀到一起,却成功的描摹出一派秋天的萧瑟凄凉之景,表达出作者的孤独之感与思乡之情,并收到了电影中蒙太奇的表现效果。这种通篇意象的列举,而无句法关系的连接,可以说是中国诗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从一般的语法角度看不合规矩且缺乏连贯性,但从诗的角度看,语言凝练、简洁,形象鲜明、突出。

三、多使用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等语法结构。诗性语言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炼字的要求,正如杜甫所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些手法的使用,无疑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中的“乐”,它们分别使用了形容词的动用,以及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种用法,比单纯的用“春风把江南岸变绿了”和“使她快乐”要显得凝练,而且更具有表现力,达到古诗文中,炼字的要求。

四、语言凝练,表意的形象。这一特点,源于诗性语言中,意象的使用。

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如他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用简单的两句话,几个意象,就使一幅清晨送别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如身临其境。在诗文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五、感情丰富而含蓄。诗性语言讲求的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诗性语言的应用,不但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且能够在有限的字数中表达超过一种的情感。

例如,范仲淹在《苏幕遮》一词的上片中,仅通过“碧云”“黄叶”“斜阳”“芳草”等一系列意象,不着一字,便抒发了深厚的思乡之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体现出诗性语言中,“借景抒情”这一手法的运用。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前一部分通过写“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高处不胜寒”等,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情,而后面又以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了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

但是,有时过于含蓄的表达,也会使人们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产生障碍,仅看到表层,不能做深入全面的理解。

综上所述,我国的诗性语言具有大量使用修辞,打破语法规则的限制,多词类活用、意动、使动手法,语言凝练而表意形象,感情丰富而含蓄,五个特点。

而正是由于诗性语言具有以上特点,使其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语意变得错落有致,形象鲜明、突出。语言上简单、凝练,富有韵律感且典雅精炼。感情的抒发上显得含蓄委婉且蕴含丰富等优点。但也应注意到,诗性语言也因此使一些人感到不容易理解,不免给训诂学的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传统的诗性语言对现当代中国产生的影响,也使现在中国的文学具有鲜明的诗性语言的特点,从而使一些文学作品乃至国际性文件的翻译或多或少的遇到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