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黑白木刻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1 05:26:00
导语:我国黑白木刻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黑白木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本文从黑白木刻的黑白处理的质朴与纯净、抽象表现酣畅淋漓及强烈的民族精神三方面来阐述对黑白木刻的认识,从而总结出黑白木刻具有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及社会意义。
[关键词]黑白木刻版画精神
中国的黑白木刻是中国艺术家自身多年蓄积、几经曲折,在跌宕和冲动中,在大千世界的搜觅中,在自我心灵里无时不在感应中,并通过无数次梳理与组合、安排与加工,然后重新结构出一个美的所在。
一、激情飞扬的黑与白
黑白木刻中的黑白的处理,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它也是检测一个木刻版画家是否理解、熟悉和掌握版画特性的一种很好办法。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墨分五色”一说。黑色并不只是单纯的只是一种颜色,它是有生命和情感的,这种情感是人们赋予它的。在中国画中通过笔墨的干湿变化,创造出了一种丰富的色彩层次。而黑白木刻没有浓淡之分,都是点线之间疏密聚散而构成的不同的灰色来创造出“黑白木刻”特有的层次感,这一点也很象中国画中对线的要求的特点。在木刻中所谓的黑白感并非简单的一块黑衬托一块白,或一块白衬托一块黑,而那种黑点,黑线,黑面相结合而构成的层次感才是黑白感的来头。一些好的木刻家很会运用这种黑白关系的技巧,所以构成的黑白感也会有生命力,为人们奏出多种多样的画面效果。
懂得木刻者或那些木刻家常说“黑白木刻”是版画的入门基础,就是这种基础代表了版画的灵魂,它不追求绚丽夺目的效果去诱惑人,没有太多的装饰,没有过多的喧哗,可以一眼看清楚,可以尽情的表达纯净、质朴,从黑白中可以体会到人生的味道。
“激扬之黑白”的特点在赵延年后期作品中仍能强烈感受到。如《逐日》、《砥》、《填海》,以及《20世纪90年代》。在这些作品中,我们没有感到他因为年岁增大而创作激情有所减退,精神境界更趋深邃,艺术风格更为鲜明,刀法与技巧更加老练精到,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酣畅淋漓的抽象表现
抽象审美情趣,是指艺术家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各种外在形态和不同事物进行视觉感应时所产生的特定情感思维,也是艺术家独立依据各方面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以及长期实践而确立的自我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的一种审美判断。正如人们从铁栏杆中看到一种防御和纪律,从轻波泛浪中感觉到平静和优美一样。
古往今来,凡是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艺术家,总是对一切美好事物表现出喜爱、赞赏、向往、追求。不管是春天树林里的阳光明媚,还是秋天高山溪流中的流水;也不管是故居里斑驳粗陋的残迹,还是雨夜电闪雷鸣中的滴漏草棚。这些种种情感的孕育,正是艺术家抽象审美情趣的作用,也是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最初机缘和驱动力。
中国从事黑白木刻创作的每一个艺术家总是要想方设法在自己的画面上营造一种自我独特的抽象审美情趣,让人们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得到情感上的沟通和感染。塞尚在古典绘画中发现了抽象几何图形的合理安排,是绘画视觉审美的本质所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样式,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开了先河。从此,架上绘画的抽象审美情趣总是以注重构图形式的张力作为表现作品内涵的基本构架而引起重视,唯美主义画家创作的田园风光绘画,大多都以优美、匀称、平静、和谐的构图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讴歌与赞美。表现主义画家总是以夸张、扭曲、动荡、杂乱、凝重的构图形式来表现自身对社会、对战争、对人生的抗争与呼唤。而抽象派画家更是用各种不同的几何形状来组合画面,以摆脱具体物象,直接利用符号的构成形式来体现画家的思想情感。我国著名老版画家王琦先生的黑白木刻《古墙老藤》和著名版画家卜维勤刻的黑白木刻《岁月中的树和鸟)),虽然在题材的选取上基本一样,构图的组合方式也基本相同,但是,构成画面形式美感的抽象要素点、线、面的形态却不一样:王琦先生的画面构成所采用的是具有动感的向上伸展和富有弹性的曲线,在抽象视觉审美感应上激发的是一种有韵律的朝气蓬勃和唤发青春活力的心理沉思;而卜维勤先生的画面构成采用的是纵横交错、向外拓展和坚韧刚毅的涩线,在抽象视觉审美感应上激发的是一种崇高、庄严、质朴和沧桑的心理沉思。不言而喻,两幅作品的外在形态不同,所体现出来的作品内涵和艺术家的人格力量也有所不同。这也许就是中国传统绘画把“气韵生动”放在构造画面第一位的原因。
三、气势高亢的民族精神
纵观中国大多黑白木刻作品都洋溢着浓烈的民族之情,版画家们将自己的深深的爱国热情雕刻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上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的新兴木刻,不仅是一个新的绘画品种的诞生,更是受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左翼美术家联盟”领导和影响下的无产阶级革命艺术。比如版画家力群及他的作品,1931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力群,不仅受到了校长林风眠的油画、老师李苦禅的国画影响,更是与一些进步同学一起成立了“木铃木刻研究会”,勇敢地拿起了木刻刀,走上了为拯救祖国为人民而艺术的道路。他1933年的版画《病》,正是用卧在床榻上的病人那茫然的眼神和干枯的手,深深刻画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而缘于他作品所表现出的进步思想而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35年的木刻《抵抗》和1937年的作品《抗战》,是他用洗练的刀法、简洁的造型,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烈场面进行了生动的展示。1940年初,力群来到了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美术系教员,延安的6年度过了他最重要的人生阶段,在这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他把火热的目光投向了劳动人民。作品《饮》以素描的手法,将陕北劳动人民健康的体格和朴实耐劳的品质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套色木刻《丰衣足食图》则抛弃了版画艺术上的欧化风,吸取了民间木版年画和剪纸、窗花的特点,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使新兴版画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个画种。
鲁迅先生把木刻艺术比做一种“捏刀向木”、“放刀直干”的充满“力之美”的艺术。它的创作全过程融入了艺术家的感情与感受,而且更能表现“现代社会的魂魄”。我们从赵延年早期创作的《负木者》、《抢米》等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百姓以及祖国命运的同情与关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是赵延年的创作高峰期,他的许多代表作品以至后来成为当代版画名作的作品,都是那个时期创作的,虽然那时远不及今天这样生活优裕。究其原因,这可能是人的精神作用。精神境界和精神含量对一幅艺术作品来说至关重要。
总之,我国的黑白木刻发展到今天,虽然研究的人不多,但是她的艺术魅力却和其它画种一样博大而精深。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它在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的事业中一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的社会意义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参考文献:
[1]齐凤阁.20世纪中国版画文献.人民美术出版社.
[2]王伯敏.中国版画通史.河北美术出版社.
- 上一篇:艺术意义研究论文
- 下一篇:高新区消防大队建设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