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景在广场景观中的意义研讨论文
时间:2022-11-18 05:03:00
导语:树景在广场景观中的意义研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几千年来优秀的树景造景史给民众留下了深刻而广泛的景观印象,也深埋下了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和审美特征。广场景观中的树景能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体现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特点;促进生态环保,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增强空中绿化或立体绿化效果。但现有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对树景的运用少之又少。
关键词:树景传统景观文化生态环保空中绿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景观空间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环境景观规划也越显重要,特别是城市景观中的广场景观更是重中之重,成为近些年来设计者、居住者们瞩目的焦点。一个城市的广场景观设计的优劣会影响到整个城市未来规划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到这个城市未来景观的旅游开发。因为广场景观文化是一个城市人文、历史文化特色和未来发展趋向的具体体现,是大众聚集和交流的开放性的活动中心。广场景观体现的就是一个城市大众的审美取向和审美风格。但现实中,设计者们对广场景观的设计只重视草坪和硬质景观的设计,而忽略了景观造景的重要要素——具有中国园林特色的树景的造景设计。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的树景造景史给民众留下了深刻而广泛的景观印象,也深埋下了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特征。因此,我们在今天这个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的时代,一定要结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实际,特别是中国人实际的生活习惯和审美习惯对广场景观规划的要求,在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设计理念和最新的设计成果的同时,也要技术而艺术地对我国的广场景观中的树景进行具有我国文化特色和符合我国民族心理审美标准的造景设计的探索。设计者在树景的安排设计中,不仅要解决大众的“生存居住问题”和大众心理上的“安全、舒适问题”,还要注意既保留我们中国文化历史特色遗产和审美标准,又要符合时代的潮流、注重生态环境。
一、现有广场景观设计的局限
我国传统景观审美讲求“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讲求自然美与人工美的融合,希望能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树景是我国传统景观造景的中国要素之一,是我国传统景观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最好体现。它在我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中华景观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树景在现代景观中的使用意义和价值已经扩大,除了体现我国园林文化特色和审美之外,它还要起着绿化和美化环境、促进生态环保、调节区域气候、增加城市中有限的空中绿化面积、塑造立体绿化景观等作用。然而,在我国的现实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们对树景的应用却远远不够,树景只是作为景观的某种添加以填补景观空间的漏缺,当硬质景观出炉之后,树景更是被许多设计者无情抛弃,更别说是要设计者们去探求树景的更深层的景观艺术价值和审美应用了。这种情况特别体现在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上。我国现有的广场景观流行西方广场一览无余的模式,完全没有中国园林式的绿荫婆娑、曲径幽通、一波三折的意境和风貌,更别提树景在广场景观中所起到的一系列的生态、社会意义了。曾有人这样概括现今的城市广场:“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机关。”①例如兰州的东方红广场、西安的音乐喷泉广场、成都的天府广场都属于这种情况的典型。这种借鉴于西方模式的无树景的广场景观势必会失却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特色,以及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保价值,更没起到有效的空中绿化作用。这就有违“以人为本”的城市广场景观规划原则的初衷了。
二、树景在广场景观中的意义
笔者认为广场景观中的树景在现代环境景观中应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体现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特点;促进生态环保,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增强空中绿化或立体绿化,美化视觉效果。
1.体现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特点
城市广场被视为“城市的客厅”,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文化历史和民族心理文化的融汇处,代表着这个城市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因此,塑造出一个能在各个季节都能体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又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开放性空间,城市的魅力就会倍增,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独具中国园林审美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树景便能达到此种目的。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在儒、道文化的熏陶演绎之下,讲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要素之一——花木造景就是这种美学原则的重要体现,其中树的造景尤为重要。花木从入土到萌芽、成株、成景,整个发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变换的动态景观,是一个春天花开、夏日成荫、秋日落叶、冬天积雪的动态变化过程,也是人与自然交流和和谐相处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加上中国式的树景讲求曲直盘旋的“姿态美”,讲求不同树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音韵铿锵的“声响美”,讲求艳阳和冷月下,婆娑的“光影美”,完美地表达着东方审美神韵。广场景观规划中的树景造景就要利用这一点来体现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
西方的广场景观规划在体现其自身特色方面就做得很好,例如,举世闻名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被拿破仑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②,它就不仅是威尼斯城市的象征,而且也是威尼斯人的文化标志,有了圣马可广场,世人才会永远记住威尼斯这个美丽的城市,而它自身也成为现代广场景观空间设计的经典之作。圣马可广场上虽没有一棵树木,哪怕是低矮的灌木也没有,但有周围的体现其历史性和民族性的建筑,并以此吸引来来往往的人群,使之成为广场设计中“景中之景”的动景,这是我们设计者所汗颜的。因为我们的广场景观很难在艳阳条件下留住具有“动景”之称的人群。设计者们没有考虑到我们中国人的地域条件和生活习惯,即中国人对待景观中树木的态度。圣马可广场代表着西方人的广场文化和西方人的审美观念,适应着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背景。西方广场艺术排斥自然,讲求理性,追求广场布局的图案化和一览无余。广场中的树景因西方人那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而几乎被完全抛弃,广场只作为民众集散地而存在着。另外,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人们对太阳神阿波罗的崇拜,使得西方人并不惧怕太阳的灼晒,而且还喜欢日光浴,喜欢古铜色的肤色,更何况欧洲的紫外线远比亚洲地区的要弱得多。但在亚洲,尤其是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取向则完全不同,人们不仅惧怕灼热的阳光,更是喜欢“肤若凝脂”式的美,并且中国人并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在广场边上的餐厅、咖啡厅或酒吧间里聊天聚会,而是倾向于在户外的荫凉幽静之处闲聊,既增进感情又与自然融合。
在这样巨大的文化差异之下,我国的广场景观设计就不能照搬西方的一览无余的模式,而是要懂得将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利用树景在广场景观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原则:“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树景“虽由人作”却“宛自天开”的审美特点,将造就具有浓重本土特色和东方审美特点的城市广场。
2.促进生态环保,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然而随着这种城市化的高度发展,城市人口也迅速增加膨胀,城市环境也急剧恶化。因而城市绿化、促进城市生态环保就显得尤为重要。绿化被各大城市作为解决城市的生态污染的主要武器提上了日程。那么,在具有“城市客厅”之称的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广场景观中,是否也可以通过增加层次丰富的树景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呢?在笔者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在人口密度很高的现代城市中,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树木如柳杉林、臭椿、夹竹桃、银杏、梧桐等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当一座城市的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树木可增加城市空气中的湿度,据有关学者估算,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00公斤水,当城市绿化面积每增加1%,当地夏季的气温可降低0.1摄氏度。同时,树木还有降低城市噪音、减少城市细菌和城市地下蓄水的作用。宽30米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8分贝;有树木的城市街道比没有树木的城市的街道大气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一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这对人口高度集中的现代城市尤为重要。而且,据估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的生态价值,累计创值约196,000美元。且不计这些估算是否精确,但树景的社会经济效益确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仅要把树景纳入到城市绿化和生态环保的建设之中,还要把树景纳入到具有“城市客厅”之称的广场绿化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之中,更要把树景规划所带来的经济价值纳入到未来城市的经济建设与旅游开发的系统当中。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广场建设中,设计者可以通过增加树景来形成有效的绿色廊道和绿色空间,提高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为城市各方面的发展做出生态环境方面的贡献。地处四川省成都市中心地段的天府广场因其显著的地理位置及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然而广场周边环境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广场内外人群嘈杂,广场树景匮乏、形式单一,不成规模,既导致游客大失所望,又起不到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的作用,无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假如当时我们的市政府或者设计者进行规划设计之时能很好地考虑到树景在城市中心广场中的生态环保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那么,现今的天府广场的生态景观环境就完全不一样了。当然,在我国现有环境条件下,我们不能奢望我国广场景观设计中的树景像闻名于世的美国纽约中心花园那样能对整个城市的气候发挥生态调节功用,完美地保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但笔者希望我们的设计者们在做广场景观设计时也必须把树景的生态价值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价值考虑进去。
3.增强空中绿化或立体绿化效果
近年来,国外的城市绿化已由平面向立体方向发展,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广场的立体绿化还尚未提及。所谓的立体绿化,是指地面绿化、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的总称。然而笔者认为,我们不能把立体绿化简单地理解为绿化物一定要附着于某种固体建筑物之上,立体绿化景观或空中绿化景观应该有更多的处理方式和表现形式。我国现今的空中绿化还停留在探索屋顶绿化和墙体绿化的俯视和平视的初级阶段,仰视的空中绿化或立体绿化景观还很少。这种具有平视、仰视和俯视的多视角效果相结合的广场景观的表现形式应是我们设计者所倡导的。那么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又怎样来解决从平视到仰视,再到俯视形式的空中景观的设计呢?树木的造景便能很好地达到这种目的,树景既可俯视,也可仰视,还能平视。树木的空中绿化造景方便易行,效果显著,它完全可以把地面绿化带到三维空间之中,这种绿化格式对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城市闹市区的广场尤为适用。“联合国生物圈和环境组织提出‘城市绿地面积要达每人60平方米,为最佳居住环境’。”③然而,这在我国人口多、土地人均值相对较少的大环境下是很难实现的。日本和我国人多地少的情况相似,他们在增加绿化面积、塑造空中绿化景观方面探索了屋顶绿化和建筑墙体绿化。那么,我们就应从具有悠久历史和美誉的传统园林上得到启示,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并具有空间立体绿化效果的盆景、树景在广场景观中的空中绿化和塑景作用。高低错落、丰富多彩、多视角的树景不仅丰富了游者视线,增加广场景观空间的层次和景深,以及广场景观的多样性,而且这种延伸于空中的绿化塑景格式还增加了城市广场的绿化面积,减轻了广场绿化的占地之痛,使空中绿化或立体绿化成为一种独具特色风貌的景观艺术和城市或广场的景观特色,是一种广场景观的自然之美,也是技术和艺术的集中体现,独具中国广场景观特色。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结语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树景设计永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以上个人观点和设想未必妥当,但是希望本文通过对广场景观设计中的树景的课题研究的设想,与各专业人员共同探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树景的话题,加深对现代化城市景观中的树景设计的理解,以求为美化我们的环境做出一点贡献。
- 上一篇:营销渠道冲突探究论文
- 下一篇:弱势企业营销渠道探讨论文